315.文言文、白话文和古文
315.文言文、白话文和古文
文❉杜若东
温馨提醒
请使用本公众号左下侧精选菜单内的号内搜功能,搜索您感兴趣的文章。
内容导读
本文将帮助大家深刻理解文言、白话、古文、骈文等概念的区别。
1
大家还记得学过的第一篇文言文吗?当时老师是怎么给大家解释文言文这个概念的呢?著名语言文学家、教育家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中指出:“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文言文就是以文言为基础写成的文章。换句话说,现代人按文言仿写的文章也叫文言文。
文言文是针对于白话文来说的,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对“白话”的解释是“汉语书面语的一种。它是唐宋以来在口语的基础上形成的,起初只用于通俗文学作品,如唐代的变文,宋、元、明、清的话本、小说等,及宋元以后的部分学术著作和官方文书。到'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才在全社会上普遍应用。”用白话写成的文章就是白话文。而白话文有古白话和现代白话之分。古白话文里面还或多或少夹杂着文言的成分,即使是口语,由于区域性和时代性的差异,今天读起来也不那么容易。诸如《三言二拍》《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等。我们今天说的白话就是现代汉语了。现代汉语和古白话的不同,王力先生将其归结为两点:一是适当地吸收了西洋语法,二是大量地增加复音词。
简言之,文言文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作品中的语言。古白话是六朝以后以北方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为历代通俗文学所使用的书面语。文言文是古代汉语学习的主要对象,是我国古代文献资料所使用的一种最基本的书面语形式。
2
古文一般就指文言文。特指一种唐宋时期出现的新文体。自南北朝以来,文坛上盛行骈文,讲求对偶、声律、典故、词藻等形式,绮丽奢靡,华而不实,空洞无物。陈子昂首倡古文运动,韩愈是古文运动的杰出组织者和领导者,首先提出了“古文”的概念。
柳宗元积极支持和声援韩愈,后至宋欧阳修师承韩愈,大力提倡古文运动,任科举考官,培养提拔了很多古文人才,诗文革新运动就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古文运动”的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主张文道合一。道是目的,文是手段。文道合一,即是要求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文为道服务。二是主张文体革新。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反对骈文,提倡先秦两汉古文。2. 重视“文”的作用。提倡语言独创,文从字顺,使其所提倡的古文对先秦两汉文章既有继承又有区别。3. 对作家创作的要求。强调要有严肃认真的态度、要提高自己的修养因为他们标榜先秦、西汉的文章,因此称为“古文”。
由此也产生了唐宋八大家,即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 (苏轼,苏洵,苏辙三人称为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3
我们知道,书面语来源于口语,但是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对于生活在古代的人来说,会说不一定会写。也就是说在古代口头语和书面语即文言文是分离的。有学者认为,大致在先秦时期,文字与语言是不分离的,比如儒家经典《论语》就是语录体,当时孔子话语的忠实记录。
然而有学者提出了异议,书面语产生于口语之后,其创始之初数量非常有限,根本不可能记录口语。另外受到书写材料的限制,书写对象兽骨龟甲钟鼎绢帛竹简,写字的工具是石器、刀子,书写的对象绢帛之类非常宝贵不容易取得,而竹简书写起来也费神费力。
据《史记·滑稽列传》记载:汉武帝即位初年,即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征召天下贤良方正和有文学才能的人。各地士人、儒生纷纷上书应聘。东方朔也给汉武帝上书,竟然用了三千片竹简,两个人才扛得起,汉武帝读了两个月才读完,可见书写之繁难。一来汉字初始数量本身就少,根本不能如实记录口语;二来书写媒介的限制,写字十分麻烦,为了减少工作量能省则省,于是言文就这样分离了。
言文分离的结果一方面保证了书面语的稳定性,就是说古人所说的话由于地域不同而方言各异,但是一旦形诸文字,写成文章,则都需遵循文言文的写作模式,这保证了中华文明的顺利传承。现代人只要掌握了文言文的作文法则,经过训练,不难读懂几千年的文章。另一方面由于字数简约,常使用通假字,一字多义现象乃至词类活用现象频出,难以精确表达语义,构成了文言文晦涩难懂,语义模糊性特点。
4
附:一些名词解释
先秦:中国历史学名词。指秦朝以前的历史时代,起自远古人类产生时期,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为止。
变文:变文是唐代兴起的一种说唱文学,是中国唐朝受佛教影响而兴起的一种文学体裁,是一种佛教通俗化、佛经再翻译的运动。由于佛经经文过于晦涩,僧侣为了传讲佛经,将佛经中的道理和佛经中的故事用讲唱的方式表现,这些故事内容通俗易懂,写成稿本后即是变文。变文多用韵文和散文交错组成,内容原为佛经故事,后来范围扩大,包括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
复音词:即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音节构成的词,如“嵩山、乌克兰、莎士比亚、布尔什维克”。复音词中包括双音词和多音词。
骈文:魏晋以来产生的一种文体,又称骈俪文。骈文是与散文相对而言的。其主要特点是以四六句式为主,讲究对仗,因句式两两相对,犹如两马并驾齐驱,故被称为骈体。在声韵上,则讲究运用平仄,韵律和谐;修辞上注重藻饰和用典。骈文在南北朝时期成了文章的正宗,几乎占领了一切文字领域,为骈体文的全盛时期。因此,骈体文对唐宋及其以后的文学语言,特别是对律诗,有着比较大的影响。王勃的《滕王阁序》即著名骈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