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桃园主要病害识别与防治
主要危害叶片、也危害新梢及果实。
叶片发病初期产生淡色小斑
发病中期逐渐形成小的穿孔
后期穿孔明显
叶片受害:发病初期叶片产生水渍状小点,逐渐扩大成圆形或不规则圆形病斑。天气潮湿时,在病斑的背面常溢出黄白色菌脓,后期病斑干枯脱落形成穿孔。
枝条受害:枝梢上逐渐出现圆形稍凹陷病斑。发病严重时植株的1~2年生枝梢在冬季至萌芽前枯死。
果实发病初期病斑稍突起
果实发病后期形成疮痂状斑
果实受害:产生暗紫色圆斑,边缘有油浸状晕环。空气湿度大时病斑上有黄白色黏液,湿度小、气候干燥时病斑发生裂纹。
病原为细菌,主要在枝条病斑内越冬,开花前后通过风雨飞溅传播。一般4 月中旬展叶后即见发生,5—6 月和8—9 月是全年发病高峰。
(1)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增施有机肥,避免偏施氮肥,注意排水,合理修剪,使桃园通风透光,以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
(2)清除越冬菌源。结合冬季修剪,剪除病枝,清除落叶,并集中处理。
(3)药剂保护。于发芽前喷3~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45%晶体石硫合剂30倍液或1:1:100等量式波尔多液。发芽后,春季溃疡斑是该病的主要初侵染源,这一时期要合理选择农药,可喷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000倍液、3%中生菌素1000倍液、20%龙克菌悬浮剂500倍液等,间隔10~15天,喷2~3次。
(4)预防果实发病。可于5月上、中旬进行套袋。
危害果实
桃黑星病又称疮痂病。该病主要危害果实,也可危害叶片和新梢。果实染病,产生暗褐色圆形小点,以后逐渐扩大,发病严重时病斑相连成片。后期病斑龟裂,成疮痂状,其上产生黑色霉层。
病菌以菌丝体在病枝上越冬,翌年4—5月,当气温高于10℃时产生分生孢子,借雨水、雾滴、露水传播,直接侵入果实、叶片和嫩枝。
(1)选择抗病品种。在发病重的地方,可选栽早熟抗病品种。
(2)清除初侵染源。结合冬剪,去除病果、僵果等病残组织,集中处理。生长期剪除病枯枝,摘除病果等。
(3)加强栽培管理。改善果园通风透光条件。棚室注意放风散湿,露地雨季注意排水,降低桃园湿度。
(4)药剂防治。发芽前喷3~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45%晶体石硫合剂30倍液。落花后开始喷药,药剂可选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8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500~2000倍液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40%氟硅唑乳油8000~10000倍液等,间隔10~15天喷1次,依据病害发生情况确定用药次数,采前20天停止喷药。
(5)果实套袋。落花3~4周后进行套袋,阻止病菌侵染果实。
主要危害果实、花、叶和枝梢。花器染病,先侵染花瓣和柱头,初生水渍状褐色斑点,后蔓延到萼片和花柄上,导致花变褐枯萎。天气潮湿时,病花迅速腐烂,表面产生灰色霉状物。若天气干燥,病花则干枯萎缩,残留于枝上长久不落。果实染病,初生水渍状褐色圆形病斑,病部果肉变褐腐烂,病斑扩展迅速,在果面开始产生黄白色以后变为灰褐色绒状霉层。
危害叶片
危害果实
果面产生大量霉状物
后期病果全部腐烂,部分失水干缩形成僵果,常悬挂在枝上经久不落。其他则落地腐烂。嫩叶染病,多从叶缘开始,产生水渍状暗褐色病斑,后逐渐扩展到叶柄,致全叶枯萎,常残留于枝上经久不落,与其他落叶病害有明显区别。枝条、果梗染病,产生灰褐色长圆形溃疡斑,中央稍凹陷,边缘紫褐色,常导致流胶。当溃疡斑扩展环割一周时,上部枝条即枯死。
病菌在僵果和枝梢溃疡组织中越冬,翌年春季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 先侵染花和叶片,5 月中旬以后侵染枝梢和果实,此后出现反复侵染。
(1)清除菌源。秋末冬初结合修剪,彻底清除园内病枝、枯死枝、僵果和地面落果,并集中处理。
(2)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树体抗病力。注意通风透光和排水;增施磷、钾肥;及时防治其他病虫,减少果面伤口。
(3)药剂防治。于发芽前1周喷3~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45%晶体石硫合剂30倍液。于花前、花后各喷1次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果实生长期于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喷药,药剂可选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乙霉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65%抗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000倍液、430克/升戊唑醇悬浮剂5000~6000倍液等药剂,发病严重时,间隔10~15天喷一次。
(4)5月上中旬进行果实套袋。
危害果实
该病主要危害果实,也能侵染新梢、叶片。果实染病,在果面上产生水渍状浅褐色小点,随后扩大为红褐色或深褐色圆形或椭圆形凹陷病斑,湿度大时病部产生橘红色小粒点,为病菌分生孢子团。最后病果多脱落或或挂在树上,逐渐萎缩硬化,形成僵果。
病菌以菌丝体在病枝、病果及僵果内越冬。翌春平均温度在10~12℃、相对湿度80%以上时病菌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或昆虫传播,侵染新梢和幼果引起发病,后病部可再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或昆虫进行多次再侵染。桃树整个生长期均可被侵染。发病主要在第一次果实迅速生长期,其次为采收前。
(1)选栽抗病品种。如玉露、红桃等。
(2)加强栽培管理,清除菌源。注意及时排水,降低果园湿度;增施磷、钾肥,提高树体抗病力。
(3)结合冬季修剪。彻底清除病梢、枯死枝、僵果及地面落果,集中处理。
(4)药剂防治。早春桃芽萌动前喷一次45%晶体石硫合剂30倍液+0.3%五氯酚钠200倍液。落花后10天开始喷药,药剂可选用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25%咪鲜胺乳油800倍液、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25%溴菌清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悬浮剂800~1000倍液、80%代森锰锌800倍液等,间隔10~15天喷一次。
(5) 5月上中旬进行果实套袋。
危害果实
主要危害花和幼果。初期病花逐渐变软枯萎腐烂,以后在花萼和花托上密生灰褐色霉层,最终,病花脱落,或残留在幼果上,引起幼果发病。幼果发病,开始在果面上长出淡绿色小圆斑、随后病斑凹陷、颜色加深呈深褐色,严重时全果腐烂,并长出鼠灰色霉层。成熟果实发病,在果面上出现褐色凹陷病斑,扩大后导致整个果实软腐,病部长出黑色块状物。
病原菌以菌丝或菌核分生孢子附着在病残体上或遗留在土壤中越冬,成为第2年主要初侵染源。病原菌靠风雨、气流、灌水或农事操作传播蔓延。越冬菌核在次年春季温度回升至15℃以上、遇降雨或湿度大时萌动产生新的分生孢子,传播到桃树上时正值3月上中旬的花期和开花结果期,开始当年的初侵染。初侵染发病后长出大量新的分生孢子,进行多次再侵染。
(1)果园清洁。结合其他病害的防治,彻底清园和搞好越冬休眠期的防治。
(2)选用抗病品种。如中油4号、中油5号、艳光和丽春等。
(3)加强果园管理。控制速效氮肥的使用,防止枝梢徒长,抑制营养生长,过旺枝蔓适当修剪,或喷生长抑制素,改善果园通风透光条件,降低田间湿度。
(4)药剂防治。桃树花芽萌动始期,喷3~5波美度石硫合剂;初花期或末花期喷洒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保护性杀菌剂;谢花后喷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500~2000倍液、40%嘧霉胺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200倍液等药剂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