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补碘,这份关于“碘”的知识请您收藏!

2009年7月31日,南方一家媒体发表专题《碘盐致病疑云》,把近几年甲状腺疾病的频发与全民补碘联系起来,怀疑国人“补碘过量”、“因碘致病”,并质疑全民补碘的“一刀切”政策。同期的网络调查显示,85%的人认为可以取消食盐强制加碘,近89%的人表示今后会减少吃碘盐。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海岸发生9.0级地震,导致福岛发生核泄漏事故,但谁也没想到这起核事故竟然在中国引发了一场令人咋舌的抢盐风波,许多地区的食盐在一天之内被抢光,期间更有商家趁机抬价,市场秩序一片混乱。而引起抢购的是两条消息:食盐中的碘可以防核辐射;受日本核辐射影响,国内盐产量将出现短缺。

从这两个事件可以看出,国民大众对食用加碘盐存在认识上的误区,科学补碘的健康宣教就显得尤为重要。

碘的生理功能

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是合成甲状腺激素必需的原料。甲状腺是体内唯一能摄取和利用碘的器官,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从血液中摄取碘,在细胞内通过一系列的生化反应合成、储存并释放甲状腺激素(T3、T4)入血作用于靶器官。

可见,碘的生理功能是通过甲状腺素完成的,其主要生理功能有:①促进生长发育;②促进神经系统发育;③促进糖、脂肪和蛋白质等三大营养物质的合成和分解代谢;④参与维持其他器官的功能。

碘的来源代谢

正常人每日需碘100-200µg,其中80%-90%来自食物,59%来自植物性食物(粮食、蔬菜),33%来自动物性食物(鱼、肉、蛋等副食品),10-20%来自饮水,5%左右来自空气。

海产食物碘含量高于非海产食物,非海产食物中肉类食物碘含量高于植物性食物。

食物:80-90% 饮水:10-20% 空气:0-5%

一项调查显示,食盐在膳食碘摄入量中的平均贡献率为73.45%,饮用水的平均贡献率为1.22%,食物的平均贡献率为25.16%。不同地区间也存在差异,内陆地区食盐的平均贡献率最高(81.64%),饮用水的平均贡献率最低,仅为0.79%;而沿海地区食盐的平均贡献率最低(65.37%),海带及海鱼的平均贡献率最高,分别达到了23.57%和2.48%。

正常成人体内含元素碘约20 mg~50mg(0.5mg/Kg),其中70%~80%存于甲状腺组织中(8-15mg/g甲状腺),骨骼肌、肺、卵巢、肾、淋巴结、肝、睾丸和脑等组织中也有分布。甲状腺激素代谢过程中脱下来的碘又可以被甲状腺重新摄取和利用。甲状腺内储存的碘够甲状腺合成甲状腺激素2-3月之久。

肾脏是排泄碘的主要器官,约86%的碘随尿液排出,10%通过粪便排出,5%左右通过呼吸、汗液和头发排出。哺乳期还可通过乳汁排出。

碘代谢异常的危害

碘代谢异常包括碘缺乏和碘过量。

环境缺碘导致人体从水和食物中摄入的碘不足,引起碘缺乏病。由于甲状腺合成激素的原料缺乏导致甲状腺功能低下,而甲状腺则通过组织增生来代偿和恢复甲状腺的功能,从而导致甲状腺肿大,被称为“大脖子病”,中医则称为“瘿瘤”。

妊娠期的碘缺乏,可导致流产、死产、先天畸形等不良妊娠结局;婴幼儿及儿童期的碘缺乏导致的甲状腺功能低下直接影响儿童的生长和智力的发育,导致“呆小症”,严重影响国民素质。

长期摄入高碘饮食或药物(碘化钾、胺碘酮、碘油等)可造成碘过量。长期碘过量可造成甲状腺自身调节失衡和功能紊乱,从而导致甲状腺疾病的发生,包括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肿及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发生,也可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妊娠期碘过量也会对胎儿的甲状腺造成影响,导致新生儿甲减。

近年来,甲状腺癌发生率迅速上升,似乎有碘盐致病的嫌疑,但碘过量、碘充足和碘缺乏国家的甲状腺癌发病率都在上升,甲状腺癌的发生与电离辐射、环境、饮食和生活方式等多个因素相关,目前并没有发现甲状腺癌高发与食盐加碘直接相关的证据。

我国的碘营养状况

目前全球有130多个国家、10亿人口生活在碘缺乏区,并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行加碘盐政策,97个国家和地区制定法律、法规或食品安全标准支持食盐加碘。

我国也是碘缺乏病大国,1978年碘缺乏病的患病人数达3亿多。我国于1996年颁布全民加碘盐法规,根据碘营养监测结果分别于2002年和2012年两次调整食盐加碘标准,至2015年我国已经消除了碘缺乏病。2012年颁布的《食用盐碘含量》标准规定,食用盐产品中碘含量的水平为20mg/Kg~30mg/kg,允许各省因地制宜选择加碘浓度浮动30%。目前国内14个省、自治区的加碘浓度为25mg/Kg,12个省、市、自治区和新疆兵团的加碘浓度为30mg/Kg;5个省市选择20mg/Kg和30mg/kg两个加碘浓度。

尿碘水平是评价碘营养状况的指标,我国的碘营养状况调查显示,目前我国的碘营养状况处于碘充足量,因此,临床上并不常规进行尿碘水平测定来评估个体的碘营养状况。滕卫平教授强调,目前碘营养充足,并不说明不需要食用碘盐。我国降低食盐加碘浓度的同时,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减少食盐的摄入量,所以要注意碘量的摄入不足。

科学补碘

食盐加碘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控制碘缺乏病最安全、最有效的措施,是提高人口素质的措施,每年5月15日为全国碘缺乏病防治日,宣传吃碘盐能有效防止碘缺乏病。

碘元素作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摄入不足或摄入过量都危害人的健康。由于不同人群生理特征的差异,对碘的每日需要量也不一样,因此,不同的人群应采取不同的补碘策略,尤其对妊娠妇女、哺乳期妇女、婴幼儿和青少年等特殊人群就显得更为重要。

No.1

一般人群

一般成年人每天从食物和饮水中摄入的碘量分别为25µg~50µg和10µg,并不能满足每日的生理需要量。WHO推荐每日盐摄入量为5-6g,我国食盐加碘浓度为25mg/Kg,按烹饪损失20%碘量计算,每天从加碘盐中可摄入100µg碘,就可满足人体对碘的生理需要量(120µg),可见食用碘盐对维持碘营养状况显得尤为重要。

No.2

特殊人群

妊娠和哺乳妇女

妊娠期母体摄入的碘可通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促进胎儿的发育,同时妊娠期母体对碘的需要量增加和尿碘的排泄增加,因此,妊娠期的碘摄入量应由非孕时的12µg增加至230µg/日。哺乳期碘随乳汁排出,促进婴儿的生长发育,此时母亲容易出现碘缺乏,因此,推荐哺乳期碘摄入量为240µg/日。可见,妊娠和哺乳期摄入足够的碘尤为重要,应选用孕妇加碘食盐或含碘量较高的加碘食盐,并鼓励多吃紫菜、海带等含碘丰富的食物。

婴幼儿

婴幼儿期(出生后的三年内)是甲状腺素促进体格生长和神经系统发育的关键时期,碘缺乏会导致身材矮小和智力障碍。母乳喂养的母亲需要充足的碘摄入,才能满足0~6个月婴儿对碘的需求;非母乳喂养的婴幼儿需要使用加碘的乳制品,国家食品安全标准规定婴幼儿奶粉加碘量为2.5µg~14µg/100KJ或10.5µg ~58.6µg/100KCa。婴幼儿期添加的辅食也可补充一定的碘摄入。

儿童和青少年

儿童和青少年期的生长发育较快,对甲状腺素的生理需求增加,也就必然增加碘的需求量。此期的碘缺乏,不仅会造成生长发育迟滞和智力障碍,也会导致甲状腺肿。碘被称为人体的智力元素,WHO的调查发现,人类的智力损害中有80%是因为缺碘导致。因此,儿童和青少年期也需要食用加碘食盐。

总之,碘对人体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就像其他营养素一样,过量或缺乏都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影响,我国是一个碘缺乏大国,食盐加碘是我国的一项全民营养工程,我国的碘营养状况是碘充足量,食用加碘食盐是预防碘缺乏的有效途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