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模古村,徽州水口园林第一村

唐模古村位于黄山脚下的潜口镇境内,古村始建于唐代,发展于宋元、盛于明清,是徽州历史悠久、人文积淀深厚的古村落,也是安徽最美的千年古村之一。初次走进唐模,我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但记忆中却一时又搜索不出这种感觉的由来。
走近唐模,只见古村的民居呈典型的徽式建筑风格,如诗如画,让人十分的向往。清澈的檀干溪终年不竭穿村而过,沿溪两岸相对建造有近百幢白墙青瓦马头墙的徽式建筑,有祠堂、民居、店铺、油坊、杂货店等,鳞次栉比,错落有致。
徽州谚语中就说“唐模棠樾,饿死情愿”,说明唐模是一块钟灵毓秀的风水宝地。据说,唐模村的布局犹如一条巨龙,唐模先人在整合村庄布局时,将筠溪和上庄溪汇合成穿村而过的檀干溪。在风水理论中就是将众水归合,象征着财富的汇集。
穿村而过的檀干溪犹如一条巨龙的躯体,将古村分为南北两部分,而筠溪和上庄溪则成为巨龙张开的尾翼。檀干溪时而奔腾激越,时而静静流淌,时而清澈见底,时而浑黄浊糊,它与下游的古亭、古桥、牌坊等建筑一起,形成了完整而谨密的风水体系。
唐模村北面分布着一座座的家族祠堂,祠堂之间由一条笔直的巷弄相隔。翰林巷、礼门巷、大巷、天灯巷和排列有序的祠堂组成了巨龙的脊背。而唐模村南面则是相对低矮的民居,这些民居则组成了巨龙的腹腔。
至于龙的关节无疑是座落于檀干溪上的十座古石桥,这十座横跨檀干溪的石桥,既方便了古村南北的交通,又打造了小桥流水人家的特色,真可谓是一举多得。十座古桥,九个面貌,十桥九貌构成了唐模村一道靓丽的风景。
这十座桥分别是:石头桥、三石桥、戏坦桥、垂胜桥、四季桥、高阳桥、五福桥、灵官桥、义合桥、蜈蚣桥。这些用青色茶园石做成的小桥,架在脉脉的流水之上,连接着两岸的民居,组成了唐模村悠长的水街风韵。
沿着水街还建有避雨长廊,廊下临溪侧设有美人靠。小桥、流水、人家,呈现在我眼前的酷似一幅清新明丽的村居山水图。凭栏临水或漫步古朴的街巷,仿佛置身于《清明上河图》的意境中,好像步入遥远的宋明时代。
水街两岸分布着近百幢徽式民居,街上杏旗飘扬,杂货店、百货店、油坊一应俱全,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色彩。当地的商贩在此聚集,没有吆喝声,从容闲散地迎来送往。我惊叹于古村完全没有受到商业氛围的影响,保留了和谐、古老的感觉。
徽式民居依河而建,田园风光幽雅别致,亭坊街桥古韵悠悠,特别是潺潺的水街,使人备感阴柔与平和。茶余饭后的村民坐在临河的长廊里,交流着一些家长里短。而那些走累了的游客则在临水的美人靠上稍做休息,或看那牧童骑牛而归。
在青石板的路面上走着,有檀干溪一路相随,徽式民居夹岸而立,马头墙的飞檐翘壁色彩斑驳,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峥嵘与沧桑。身临其境的我,不禁为这如诗如画的风情美景而惊喜陶醉,更为这精美的徽式建筑和小桥流水而赞叹迷恋。
善耕的唐模人在祖祖辈辈就会水利建设,檀干溪有好几个较宽阔大落差之处都修建了水坝,枯水期时把这一渠清水送到村落的各处田间,养育出了一代又一代卓而不凡的唐模人,也创造了灿烂的村落耕读文化。
中国古代社会的家族观念很深,许多家族都有自己的家庙,这种家庙称为“祠堂”。祠堂分为宗祠、支祠和家祠。特别是在徽州,祠堂是家族祭祖、正俗、教化等事务的圣地,它集宗教、伦理道德、法律于一身,也是一个宗族最高权利的象征。
祠堂除了供奉和祭祀祖先外,还是族长行使族权,族里商议重要事务的地方,此外各房子孙办理婚、丧、寿、喜等事也在祠堂进行。因此,祠堂建筑都比民宅规模大,质量好。高大的厅堂,精致的雕饰,上等的用材,成为家族光宗耀祖的象征。
唐模的许氏宗祠有总祠和三个分祠,如今总祠已被荒草埋没,尚义堂、继善堂、骏惠堂三个分祠却是宏伟壮观。祠堂内积累、沉淀着深厚的古徽州文化,无论是徽式建筑风格、徽派雕刻技艺,还是某种意义上的唐模风水理论,都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那座埋没于荒草中的许氏宗祠,曾是“徽歙祠堂的典型”,它是在清代的太平天国运动中毁于战火的,虽然已经不能看到它的全貌,但从它残存的遗址、建筑面积和规格上,依然可以看出昔日宏大的规模。
唐模有着悠久的风雅历史,据说在唐代徽州歙县人汪华被封为越国公,汪姓族人当时定居在绩溪一带,到了五代后梁时期,汪华的后裔率领族人迁到这里,形成了一个聚族而居的村落。汪氏子孙不忘唐朝对祖先的恩荣,按盛唐的模式建立村庄,取名“唐模”。
后来,许氏投奔汪姓来此安居,多年后许姓却超过了汪姓,成为唐模第一大姓。虽然许姓繁衍成唐模的大姓望族,许家也是人才辈出,但唐模之名仍沿用至今,千余年来唐模这块牌子上始终灿烂生辉着忠孝文化的光环。
到唐模建村,还与一棵银杏树有关。据说,越国公汪华的后裔从绩溪迁到这里,成为了唐模的始祖。他在迁往唐模前看中了两处地方,一时决定不了迁往哪儿最好,于是便在这两处各栽一棵银杏树。后来,只有唐模的这棵树活了,于是便决定在唐模定居。
这棵古银杏树一直受到唐模人的庇护,即便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人们也在树的周边留下醒目的标识,让战争不要殃及这棵古树。幸运的是这棵古树在一次又一次的危机中挺了过来,即便今天树干千疮百孔,但依旧枝繁叶茂地生长着。
走近古树仔细端详,树干几乎呈空心状态,周边长满了绿色的青苔。更神奇的是,在树干镂空的部分生长着一个树瘤,树瘤长得很像一个头朝下的胎儿,也可以想象成一位母亲腹中怀着的胎儿,仿佛这棵古树正孕育着一棵希望的种子,让人感慨不已。
这株银杏树对唐模村有着特殊的意义,本村的晚清翰林许承尧对古银杏树的来历进行了考证,并作了《诘老树》、《老树对》的诗。如今在树旁的墙壁上书写着许承尧写的这两首诗,其中的诗句中写道:“浩劫但凭天,立脚不移地”。
虽然唐模村是汪姓建立的,但唐模村中只有许氏宗祠和许氏支祠,而寻遍村落却不见有汪氏祠堂,只在千年银杏树下有一座太子庙,庙内供奉的就是越国公汪华,庙外的长廊上挂有许多唐模村发展历程的展板,而第一块展板上反映的就是汪姓建村。
高阳桥是横跨檀干溪的廊桥,也是唐模的一个标志性建筑,桥建于明嘉靖年间。据说,唐模的许姓源自河南高阳郡,取其名是为不忘先祖之意。高阳桥的建筑形式很独特,石质双孔,桥面上建有五开间廊房,梁柱檐拱形制,呈现出徽州古廊桥的优美风貌。
高阳桥的廊房现已改建成茶室,室内有一幅“亲见七代”的匾额,这让我大为惊诧,山东曲阜的匾额也只是“六代含饴”,不料这里却是更厉害。置身桥上,冲一盅毛峰细品,边浏览水街景色,边欣赏戏曲演唱,真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走过高阳桥,沿溪而下。可以看到唐模村恬静的田园风光和古朴的人文景观,互相融合,相得益彰。村内的河溪潺潺而过,农家依岸而居,幽情古趣,优雅独特,是一座具有浓郁徽派气息的古村落。
檀干溪流到灵官桥就流出了唐模村,过了灵官桥就是名噪千里的唐模水口。水口是风水学中一个重要的要素,所谓水口,是指水源流出的洞口,在徽州古村落建设中,水口是一项重要的水利设施,它对生态环境的优化有着典型的意义。
徽州人之所以热衷于在村口建造水口,主要是受风水理论的影响,水是财富的象征,为了防止它外流就要修建水口,将水留住。水口多选于山脉转折,流水环绕的地方,在水口处还会辅助以庙、亭、堤、桥、树等,据说可以加深水口的锁匙气势。
唐模水口既是水口,又有园林,是古徽州独特的具有代表性的水口园林,名为“檀干园”。檀干园是取《诗经·伐檀》中“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之意。园内亭台楼阁、水榭拱桥点缀其间,湖堤檀木茂密,湖面波光水影,远眺山色空蒙。
檀干园是唐模最有名的景点,也被称为“小西湖”。在小西湖之北是一座堤坝,小西湖之南是一座花园小山,一南一北向两边张开,这一地势就是唐模巨龙张开的大嘴,灵官桥无疑是龙的咽喉,而檀干溪边的小路正是龙的舌头。
相传,清初年间当地许姓家族有一富商,是一孝子,其母想去杭州西湖游览,苦于山高路远,年老体衰不便。于是这位孝子不惜重金在村边挖塘垒山、筑堤造亭,仿西湖的景致,建成这一湖景,取名“檀干园”,博得了母亲欢心,实现西湖一游的心愿。
小西湖的水面约有10余亩,由三潭相连组成,在园内还建有“三潭印月”、“湖心亭”、“白堤”、“玉带桥”、“镜亭”等胜景。使得园内有起景、高潮、结景的空间,主次分明。整座园林,连同古村落,恰是清奇的诗篇,起承转合,余音袅袅。
园内以小西湖为中心,筑堤植柳,形成闭合空间,树木间透进山色村景,若隐若现,扑朔迷离,十分雅致。岸边有水榭伸向湖中,名为“花香洞里天”。湖中长堤上六块青石板砌成玉带桥,将小西湖分为外湖和里湖,一条长堤向北直达镜亭。
镜亭是檀干园的中心,四周湖水清漪,于此览山光水色,莫不情意盎然。镜亭里间四壁镶有十八块书法碑刻,是古代书法家蔡襄、苏轼、黄庭坚、朱熹、文徵明、祝允明、董其昌、查土标等名流的手迹,篆隶行草一应俱全。
檀干园四周古木参天,浓荫蔽日,园中过道全用鹅卵石铺砌,拾级而上是“鹤皋精舍”,门柱两侧挂着曾经的园主许承尧题写的楹联:“溪流无岁月,堤树有春秋”。门内是一座四合院,规模宏阔,上下对厅,中有天井。
院内的忠烈庙,祭祀的是张巡和许远。唐朝安史之乱,御史中丞张巡和待御史许远,率唐军在睢阳抵御叛军,在外无援军的情况下苦苦支撑,最后为国捐躯。最初我并不清楚为何这里会有祭祀二人的庙宇,后来才知道许远是唐模人。
蒙学堂的月亮门上挂着“勉学”的牌匾,里面的墙上有孔子的画像,还有那幅著名的楹联:“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一群身穿锦缎的小童正聚精会神的听先生讲课,这情景真是栩栩如生。
一座四柱冲天的牌坊,横跨通往村中的小道,牌坊上“同胞翰林”的大字格外醒目。这是康熙皇帝旌表许氏兄弟考上进士、被钦点为翰林所赐予的恩荣,这兄弟二人指的是许承宣、许承家两兄弟,这牌坊既是许家的历史丰碑,又是徽州文风之盛的真实写照。
沙堤亭是一座建于清代的八角亭,矗立在唐模村口,飞檐翘角的亭子分为三层。在亭子的旁边屹立着一棵400多年的老树,树上系有许多祈愿的红幡条。据说,这棵树是影视剧《天仙配》里的关键配角,也就是开口为董永和七仙女做媒的槐荫树。
唐模不同一般的以古民居为代表的古村落,它不仅具有徽派建筑中的牌坊、民居、祠堂,更保留了基于风水理论而营建的村落布局。正如许承尧在诗中所云:“喜桃露春浓,荷云夏净,桂风秋馥,梅雪冬妍,地僻历俱忘,同序旦凭花事告;看紫霞西耸,飞布东横,天马南驰,灵金北倚,山深人不觉,全村同在画中居。”
(0)

相关推荐

  • 三阳镇徽杭古道

    作者 洪小尘 换个角度  洞察世界 一叶轻舟 期待与你相遇  发现更好的所在 徽杭古道,是一条赴京古官道.南宋岳飞提兵过境三阳,溪水大涨,军不可前,走老竹岭,伐山开道,省其程三之一,自此徽杭古道连接徽 ...

  • 凤凰涅磐 美好岭脚

    作者 洪小尘 点击上面蓝色字体可以关注我们哦 换个角度  洞察世界 一叶轻舟 期待与你相遇  发现更好的所在 凤凰涅磐  美好岭脚 岭脚村,地处徽州东大门歙县三阳镇,是由浙入徽第一村,古时称作筠麓,& ...

  • 唐模,不一样的古村落

    最美中国,游在中国 摄影:忆江南.小爱 文字:小爱 在徽州古城住着,方便早晚在古城里闲逛,白天呢就去附近的唐模转转. 唐模是个闻名遐迩的古村落,始建于唐朝,盛于明清.之所以叫唐模,是因为当时这里经济活 ...

  • ​徽杭古道 茶旅古道

    作者 洪小尘 换个角度  洞察世界 一叶轻舟 期待与你相遇  发现更好的所在 一 徽杭古道简介 "南宋,赴京官道改出南门,经昱岭出境,可至京城临安(今杭州)"[<歙县志> ...

  • 人少清静的旅游景点,以古建筑田园风光见长,被誉为唐代的模范村

    唐模古村非常幽静,游客不多,小桥流水人家,很迷人的古村,被誉为唐代的模范村.这里虽然不如宏村.西递精致,好处在于人少清静.檀干溪穿村而过,溪两边是石板古街和古建筑,在村内古建筑中要属檀干园最有特色,村 ...

  • 唐模,中国水口园林第一村

    烟儿第225篇原创文章 你的点击是最美的相遇 喝茶读书,行走拍摄,过诗样日子 图文  似水若烟 唐模,建于唐,始称檀干,田园内遍植檀花,又有一泓小溪缓缓绕流,取<诗经>"坎坎伐檀 ...

  • 国家历史文化名村——安徽唐模古村

    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唐模古村,始建于唐.发展于宋元.盛于明清,历史传说因其经济活跃,民风淳朴,而被誉为"唐朝模范村".是徽州历史悠久.人文沉淀深厚的文明古村. 游历其中,如诗如醉.徽州 ...

  • 精品5A,唐模古村——阿尼亚房车伴我走天涯

    从齐云山下来,吃过中饭,我们就直奔第二个5A景区唐模,到了唐模,从牌楼进入到停车场,才发觉唐模虽是5A景区,相比西递,游客少了很多,停车场尽管很大,但只有几台车在哪摆着,时间已是下午四点了,我们赶紧进 ...

  • 皖乡文化印象:唐模古村

    < 幸福阳光驿站 >每日经典,良师益友 唐模村,原为歙县所辖,现属徽州区.是唐朝越国公汪华的太曾祖父叔举创建的.公元923年,汪华的后裔汪迁回故乡,起先居住在山泉寺.年近古稀的汪思立博学多 ...

  • 湖南最牛的古村, 被称“江南第一村”, 强盗土匪都不敢骚扰

    在湖南旅游之后发现了一个很神奇的古村--高椅古村,由于地形复杂,几百年来,这个村子从未受过土匪.强盗的骚扰.同时也是我省迄今发现的一处规模较大.保存较完整的明清时期古民建筑村落,被专家誉为" ...

  • 藏在深山里的安徽古村落,是歙县第一村,景色美到连央视也不放过

    要问安徽境内哪一个旅游城市的名气最大,必然是黄山市.而在黄山市境内的三区四县中,歙县的旅游资源又更上一层楼.它是徽州文化的发源地,是徽墨.歙砚的主要产地,不仅拥有四大古城之一的徽州古城,还藏着新安江山 ...

  • 传统古村落、岐黄第一村——潮州井里村

    "秉德济世,为而不争,医道即人道,尊德性而道学问,药理亦哲理,致广大而尽精微." --太安堂堂训 浮洋井里村,方圆只有一平方公里大小的地方,在2014年成功入选第四批"广 ...

  • 七百多年的严家桥古村,有锡剧第一村的美誉

    无锡"十大古村落"中,位于锡山区羊尖镇北部的严家桥村,还是地方戏锡剧的诞生地之一.严家桥村的地理位置比较独特,它分别与无锡的江阴市.苏州的常熟市接壤.昔日,村里那条南北走向的永兴河 ...

  • 长汀中复村,红军长征第一村

    红军何时开始长征,从哪出发?由于当时各支队伍出发的时间和地点都不同,所以存在很多个时间地点,但基本都开始于1934年至1935年,在1935年至1936年到达陕甘地区.美国著名作家埃德加·斯诺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