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龙堂节气篇——清明养生【清明时节雨纷纷】!
前言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4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清明节原是指春分后十五天,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将清明节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每年4月4日或5日,太阳到达黄经15°时开始,至4月20日(或21日)结束。清明乃天清地明之意,即天空清而大地明。《历书》曰:“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 的农谚。此时除东北与西北地区外,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日平均气温已升到12℃以上,到处是一片繁忙的春耕景象。
清明处于春夏交替之际,气候还不是很稳定,偶尔会有寒流侵袭,昼夜温差较大,会影响人体呼吸系统的防御功能,使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各种致病菌;另外,清明是多种慢性病易复发的时候,素有旧疾的人尤应注重养生保健。
清明——人体与自然同气相求
清明是清气上升的时节。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写道:“寒气生浊,热气生清。”从立春到清明整60天,其间经过雨水、惊蛰、春分,大地渐暖到了清气上升的时候。
清明是农作物一年播种的好时机,同样也是人之阳气生发的难得时段。人们应从起卧时间上做起,早晨应5点前起床。5点为一日的“惊蛰”,不起床会压制气血运行的通道。7点—9点是辰时,胃经最旺,应该吃早餐。
人们在晨练上可多做户外活动,多与绿树青草接触,达到与自然状态同气相求的目的;
从心理上轻松自然,放下烦恼与沉重,与节气同气相求;
从饮食上补充一些营养之物。但要谨慎温补,尤其是针对今年“火运太过”偏热的气候特点,羊肉、海虾、海参、鲢鱼、桂圆、甜橙、木瓜、韭菜、茴香等温性食物。以免内火上壅太盛引起头晕、头昏、头浑、胸背烦热之症。
清明时节讲养生,贵在与自然同气相求。
人的许多病与饮食、起居有关,其中,吃与年运、节气和气候相逆的食物,如同吃错了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晚睡晚起“双杀”阳气,晚睡耗杀阳气,晚起扼杀阳气。如果注意把握符合自然的饮食、起居,于身体和精神都是很有益处的。
清明——穿衣养身
俗话说“二月乱穿衣”,说的是清明节前后,因为气候变化多端,早晚温差大,应该准备一件可以随便穿脱的外套。
早上出门上班时穿一件风衣,注意保暖,中午感到热时,可脱掉,晚上下班回家再穿上,这样就会有效预防感冒。所谓“春捂”也是这个意思,直到清明过后,四月中旬才可换春装。
当然,“春捂”的过程也应因人而异,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质决定衣服增减。一般来讲,应根据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服,注意防寒保暖,以助人体生发,抵御外邪侵袭,才有助于身体健康。
清明——饮食养生
清明时期,饮食方面,有些地方还保留着清明禁火吃冷食的习惯。但是,有一部分人群是不适合吃冷食的。
清明时节饮食宜温,多进食蔬菜水果,尤其是时令蔬菜。另外,清明节气中,可多吃些护肝养肺的食品,例如荠菜、菠菜、山药,对身体有好处。
饮食须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
宜少吃羊肉等酸性食物,可适当“增甘”即多食甜食,顺应春天养生生机。但肥胖者宜相应减少甜食,限制热量摄入,多食瓜果蔬菜。
清明节气中,不宜进食笋、鸡等。“动风升阳性发物”指易引动肝风,易升气升阳的发物,发物会动风生痰、发毒助火助邪,有慢性病的人要忌食。“发物”有海鱼、海虾、海蟹、咸菜、竹笋、毛笋、羊肉、公鸡等,可适当吃些凉性食物,因此“寒食节”也有一定的养生道理。
清明——起居养生
此节气尽管“春瘟”流行,但也不可闭门不出,更不可在家坐卧太久。中医认为“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久坐伤肉”。应该保持乐观的心情,经常出去到森林、河边散步,多呼吸新鲜空气,并进行适当的运动。
这个节气衣着要适当,预防感冒。居室装饰避免有毒材料,要经常通风换气。
清明——情志养生
应保持心情舒畅以使气机畅达、气血调和。
立春之后体内肝气随着春日渐深而愈盛,在清明之际达到最旺。如此时不注重调理情志,而使七情不畅,会影响肝的疏泄和阳气的生发,导致脏腑机能紊乱。
因此清明时节,应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态,使心情舒畅,心平气和,宽善待人,保持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对身体健康非常有益。
清明是踏青扫墓、追悼先人的祭祀节日。
在祭祀先人,缅怀祖德的同时,也当注意情绪的控制,否则有些人容易触景伤情,产生悲观等不良的情绪。特别是老年人在扫墓时,很容易有负面情绪。
因此悲伤、抑郁,不宜持续过久,当注意情绪的调节。而对先祖及逝去的亲人,最好的怀念,无过于我们提升自身的品德,光耀祖先。也在生活中学会坚强乐观,让泉下的亲人有所安慰。
最后,希望我们的分享能够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