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有效预学下的阅读能力

发展有效预学下的阅读能力

嵊州市马寅初小学   卞明明   13587365378

摘要: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近些年来语文教学一直关注“语用”,学语言,用语言,被视为阅读教学重要课程目标;预学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的手段之一,是阅读教学生本化关注学生“学”的进步;而从阅读中获得学习语言的机会,留下语文阅读的能力,是阅读教学语用精髓所在;那么,以预学为手段的阅读教学,应在预学的设计和使用中,注重能力的发展。本文从做推动阅读能力的有效预学入手,研究关于阅读教学中预学应该坚持和取舍的内容。

关键词:阅读教学    预学目标设定   预学和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的实践不断在进步,这种进步从关注教师的教转向关注学生学的转变而进步着,于此同时,学生的学也正在以“预学”为手段,深入进行着“学的有效”的研究。当前我所看到的较为最多的是“预学单”的设计,在众多预学单的分析后发现,教师们将课的内容提前到预学单之中,较多手段是课前阅读梳理基础知识,提出自己的疑问,表达拓展阅读后的收获等。教师在通过对预学单的课堂检查当中,发现学生阅读存在的问题,同时教学学生没有学习到的内容,并补充学生需要的阅读知识。这样的阅读教学模式应该说具有一定的先进性,然而忽视的一点却是阅读能力的养成。

《从教课文到教语文》是吴中豪教授主编出版的行动研究成果集,具有教课文到教语文的思考力和行动研究实践,是阅读教学前进的方向。预学,是学生在教学前学习,应是积极主动的学习【1】。如果说阅读是一种能力,那么预学就是阅读能力的“新兵训练”,预学的准备也应从教学文本预学到教学阅读能力的预生成,只有做好这个“新兵训练”中最基础的训练,才可以做到更长远的发展性研究。

一、预学方案和阅读能力的内联

学生可以在生活经验中提高语文能力,也可以在阅读中提高语文能力,在以预学为手段的阅读教学当中,让学生学会阅读,乐于和享受阅读应该是预学开展的首要任务。《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阅读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2】这里应当看到的是“能力”二字,教师就需要做加强对阅读什么、怎样阅读的指导。预学如果仅仅停留在对文本内容的预习,显然是在浪费学生宝贵的时间以及挫伤学生阅读的兴趣力,所以预学方案的制定需要和阅读能力的发展以及阅读兴趣的有机结合。

阅读是“吸收”的事情,从阅读,咱们可以领受人家的经验,接触人家的心情。我们一直在讲“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阅读教学当中预学方案的思考必须以阅读能力的提升为出发点,只有这样,才能改变学生被动学为主动学。有舍才有得,那么需要在预学方案中舍去什么才能让学生得到什么,想必老师们一定在思考这样的问题。找到预学和阅读能力提升的内联,是提升阅读能力,提高预学效果最为根本的办法。这种内联,结合到生本的思考的话,就需要以兴趣为起点,发展预学当中推动思考力、兴趣点这类阅读能力这点上。做到既达到目标,有激发思维的火花,调动积极性,增加参与性,将预学和阅读能力真正的做到合一而行。

二、能力型预学目标的设定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那么预学目标作了怎样的设定,预学也将带领学生走向怎样的阅读方向。目标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偏向知识掌握型,一种是偏向能力发展型,于永正老师说到“我的语文老师给我留下了初步阅读、写作的能力。能力是伴随人的终身的,对人的未来发展有用”在三维教学目标里知识与技能是有机一体的。那么预学的目标如能做到以能力先行,知识掌握便在能力促进下及时有效跟进。

1、在知识梳理当中训练基础能力

以“积累、了解、体会、学习”作为阅读教学新的方法,学生在一开始会有兴趣,久之,学生会发现预学后,课堂反而变的无味道,不愿意听讲。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学生读几次大概的内容经了解,对于学习能力弱的学生,改变了方法但是没有兴趣点增长,预学还是课前的摆设,甚至课前布置的预习造成学生抄袭一些答案的现象,毕竟在内容上,大家都有唯一性的答案。

这就需要教师在改变阅读角色的同时,还需要考虑阅读目标能增长全体学生一定的阅读能力。全体学生就要保证一般的学生,又要提升一般的学生,既考虑优秀学生,又要发展优秀学生。无论是那种学生,对于能力的掌握,大家是平等的,这就需要预学的目标设定时,以基础梳理为出发点,将阅读的整合能力得以提升,达到阅读能力的目标设定。能够梳理一篇课文的要点,学会表达阅读的感受,能在预学中积累阅读的经验,做充满热情的阅读者,这是能力的发展,是阅读教学预学的发展方向。

2、在表达的学习中锻炼阅读思考力

文字是语言特殊的表达形式,了解了表达的内容,更要了解表达的方法。学以致用,读有所获。语言是用来交流的,以文字形式的表达,阅读以文字为形式的语言,这就使得我们的阅读教学获得了一次提升思考,锻炼学习别人如何表达的机会。

预学的目标是不是启发了思维,是否引导学生阅读并积极思考,主动参与,是否对学生有阅读方法的提示和指导,在不单一中做到阶梯提升,使得各个阶层的学生都能尝试成功的机会,都能在思考力锻炼的同时感受趣味,感受提升,并在这种趣味和提升中不断积极主动的深入阅读。预学的目标必定是在阅读能力的基础上制定的,思考是阅读的动力和基础,没有思考,就等于被动阅读。教师吃透教材后,开发单元目标以及课标年段阅读目标,将阅读能力提升作为预学的行动根本宗旨。

感受别人的语言,体会别人的思想,学习别人的语言表达,从而获得运用语言和表达的经验,如果教师在预学的设计中思考以能力提升的预学设计,一定能够使得阅读教学内涵与外在并存。

3、在预学主动性中发展阅读能力

“语文教育应该给学生留下什么?”是江苏省特级教师,著名教育家于永正先生所撰著的优秀文章,在谈到自己忘掉了什么当中提到两点:一、课文内容多说忘掉了;二、老师的讲解分析忘掉了。老师的讲解分析都忘掉了,老师是不是白费劲了。那么所做的预学不是更加忘记的一干二净了么?所以具有主动力的阅读能力,是在预学当中应该培养的。

阅读是个性化行为。但阅读更可以是群体行为。参与讨论,表达自己阅读后的感受,提出自己的阅读观点,将基于个人经验的阅读,提升为具有阅读实践的交流活动。在预学当中,主动的参与,而不是被动的完成任务,在预学主动上思考预学的实践方法。如学习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揠苗助长》当中,课前的预学,是安排孩子读懂课文,接着推荐或者要求阅读相关的寓言故事,还是以此为阅读点,读懂寓言故事的特点,学习和讨论寓言故事表达的特点,让学生阐述寓言故事表达的技巧和特点,而不仅仅预学课文的内容。做到预学课文到预学阅读的改变,是一件需要教师更多思考和实践的事情,如何将这件事情变得有意义和有意思,语文教师任重道远。

三、预学和阅读能力的深度共鸣

阅读是教师、学生、教科书以及教科书编写者之间对话,这几者之间的对话具体体现在预学之中,应当是教师在与学生的对话之中,引导学生怎样去读懂作者的表达技巧,这也需要教师正确的对话和思考文本,注重在预学之中建立课文理解之外的学习方案。

“在教学内容上,应变'理解课文’”避免知识习题册的问题,也要避免知识唯一化。阅读是一种公民具备的能力,在现今社会当中,有很多“断章取义”的事情,这是阅读能力的缺失,更是思考能力的缺失,这也许是我们语文教师所要思考的问题,为何我们越来越容易断章取义了。学生有差异,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预学之后,或许这种差异将会更大化,为何不能让这部分人“先富”起来呢?

应该说,预学之后,课堂应该更加丰富,更难掌控,因为你不知道学生会思考和学习到什么。摒弃知识点的预学,课堂上,假如有着的是更多学生观点的阐述,更多学生智慧的交流,更多学生为自己的见解争的面红耳赤,那么我们预学的目标,乃至于我们阅读的最好宗旨不言而喻的已经达到。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叶圣陶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5.2

【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1

声明:严禁抄袭本文,如需要转载,请在公众号联系。

小语思维导图的话

只是嵊州的草根小语人,未曾有过何种轰轰烈烈,但坚定而简单地研究小语,不是最好,只是期待更好。

思维导图是一支笔,让孩子看见语言文字蕴藏着的表达,激发潜藏在思维深处的情感,是“学”的思维实践与自我实现;也是我自身对“教”的生本化思考、对小语人的一份责任。

召集国内外小学语文界草根研究者;汇聚小学语文课中运用思维导图的观点、策略、成果;优化小学语文教与学的方式;践行简约、快乐的“语用”课堂。

——小语思维导图

欢迎您的加入参与!

QQ群:109283142,

入群密码:嵊州小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