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太史公自序》“有省不省”解

《史记·太史公自序》云“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直所从言之异路,有省不省耳。”

“省”者历来解为“省察”。

“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直所从言之异路”,就是说目的是一样的,但是方法不一样。文章接着又列举了各家的优点及缺点。(见后面附文,《史记·太史公自序》)此处“省”当通“眚”,“有省不省耳”即有缺点有优点,正好与后面呼应。所以三家注以为“省察”或学者有省察有不省察,皆误。

1.“省”通“眚”

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省,叚借爲眚。”《史記·秦始皇本紀》云“飾省宣義,有子而嫁,倍死不貞。”《正義》云“飾謂文飾也。省,過也。”即通“眚”也。馬王堆帛書《六十四卦·无孟(妄)》“非正有省,不利有攸往。”上九“无孟之行,有省无攸利。”帛書《六十四卦·辰(震)》六三“辰竦竦(蘇蘇),辰行無(无)省。”帛書《六十四卦·少(小)過》上六“弗愚(遇)過之,翡(飛)鳥羅(離)之,凶。是胃(謂)兹(災)省。”帛書《六十四卦·復》上六“迷復,兇。有兹(災)省,用行師,終有大敗。”以上諸省字《易》皆作“眚”。敦煌本《尚書·説命》“惟干戈眚厥躬。”《金文編》论之,即为“省”也。

2.省为眚的后起派生字

张亚初先生《商周古文字源流疏证》云“眚,省古本同字,所以省之训过,《方言》训塞,以及省省训不安,应该都是眚字目病生翳之训的引申义。眚本义本训是目病生翳而视力减弱甚至失明,但古文字常可反训,乱训治便是其例。所以,省字训视、察、观、见、明、审、善都应是眚字本义的反训及其引申义。省字之从少,有的学者认为是生字的伪变。但也很可能是眚字的一个后起派生字。眚字本来是眼目患白内障而导致视力减退,省字从目从少就是表示视力减弱的一个新字”。又可参见《字源》P282、P287页,不再引。

附:

太史公自序1(部分)

昔在颛顼2,命南正重以司天3,北正黎以司地4。唐虞之际,绍重黎之后,使复典之,至于夏商,故重黎氏世序天地5。其在周,程伯休甫其后也6。当周宣王时,失其守而为司马氏7。司马氏世典周史8。惠襄之间9,司马氏去周适晋。晋中军随会奔秦10,而司马氏入少梁11。

自司马氏去周适晋,分散,或在卫,或在赵,或在秦。其在卫者,相中山12。在赵者,以传剑论显,蒯聩其后也。在秦者名错13,与张仪争论,于是惠王使错将伐蜀,遂拔,因而守之。错孙靳14,事武安君白起。而少梁更名曰夏阳。靳与武安君坑赵长平军,还而与之俱赐死杜邮15,葬于华池16。靳孙昌,昌为秦主铁官,当始皇之时。蒯聩玄孙昂为武信君将而徇朝歌17。诸侯之相王18,王卬于殷。汉之伐楚,卬归汉,以其地为河内郡。昌生无泽,无泽为汉巿长19。无泽生喜,喜为五大夫20,卒,皆葬高门21。喜生谈,谈为太史公。

太史公学天官于唐都22,受易于杨何23,习道论于黄子24。太史公仕于建元、元封之间25,愍学者之不达其意而师悖26,乃论六家之要指曰27:

易大传28:“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涂。”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直所从言之异路29,有省不省耳30。尝窃观阴阳之术31,大祥而众忌讳32,使人拘而多所畏;然其序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33。儒者博而寡要34,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35;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墨者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然其彊本节用36,不可废也。法家严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矣。名家使人俭而善失真37;然其正名实38,不可不察也。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39,赡足万物。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儒者则不然。以为人主天下之仪表也,主倡而臣和,主先而臣随。如此则主劳而臣逸。至于大道之要,去健羡绌聪明40,释此而任术41。夫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敝。形神骚动42,欲与天地长久,非所闻也。

夫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各有教令43,顺之者昌,逆之者不死则亡,未必然也,故曰“使人拘而多畏”。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44,弗顺则无以为天下纲纪,故曰“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

夫儒者以六艺为法45。六艺经传以千万数,累世不能通其学46,当年不能究其礼47,故曰“博而寡要,劳而少功”。若夫列君臣父子之礼,序夫妇长幼之别,虽百家弗能易也。

墨者亦尚尧舜道,言其德行曰:“堂高三尺,土阶三等,茅茨不翦,采椽不刮48。食土簋49,啜土刑50,粝粱之食51,藜藿之羹52。夏日葛衣,冬日鹿裘。”其送死,桐棺三寸53,举音不尽其哀。教丧礼,必以此为万民之率。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别也。夫世异时移,事业不必同54,故曰“俭而难遵”。要曰彊本节用,则人给家足之道也。此墨子之所长,虽百家弗能废也。

法家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则亲亲尊尊之恩绝矣55。可以行一时之计,而不可长用也,故曰“严而少恩”。若尊主卑臣,明分职不得相逾越,虽百家弗能改也。

名家苛察缴绕56,使人不得反其意57,专决于名而失人情,故曰“使人俭而善失真”。若夫控名责实58,参伍不失59,此不可不察也。

道家无为,又曰无不为,其实易行,其辞难知。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60。无成势61,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不为物先,不为物后,故能为万物主。有法无法,因时为业;有度无度,因物与合。故曰“圣人不朽,时变是守。虚者道之常也,因者君之纲”也。群臣并至,使各自明也。其实中其声者谓之端,实不中其声者谓之窾。窾言不听,奸乃不生,贤不肖自分,白黑乃形。在所欲用耳,何事不成。乃合大道,混混冥冥。光耀天下,复反无名62。凡人所生者神也,所托者形也。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敝,形神离则死。死者不可复生,离者不可复反,故圣人重之。由是观之,神者生之本也,形者生之具也。不先定其神形,而曰“我有以治天下”,何由哉?

(0)

相关推荐

  • 太史公自序(一)

    研读<史记>,品味"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中国史学和文学的一颗璀璨明珠.老黄为您讲述精彩的<史记>故事.三十世家.七十列传精彩异常,是我们所熟知历史的 ...

  • 从《太史公自序》《报任安书》读《史记》

    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说"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近日播出的<典籍里的中国>第三期,用古今对话的戏剧方式为我们演绎呈现了司马迁与<史记> ...

  • 史记·太史公自序原文、注释与翻译(逐句对照)

    [<史记·太史公自序>原文.注释与翻译,为了方便大家阅读,逐段对照翻译,文末还附有解说] 昔在颛顼,命南王重以司天①,北正黎以司地②.唐虞之际,绍重黎之后③,使复典之,至于夏商,故重黎氏世 ...

  • 古文观止:《史记·太史公自序》司马迁

    古诗词文欣赏 品读古典诗词 畅享诗意人生 每日经典 聆听最美好声音 太史公自序 两汉:司马迁 太史公曰:"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岁,有能绍明世.正<易传 ...

  • 史记·七十列传·太史公自序

    昔在颛顼,命南正重以司天,北正黎以司地.唐虞之际,绍重黎之後,使复典之,至于夏商,故重黎氏世序天地.其在周,程伯休甫其後也.当周宣王时,失其守而为司马氏.司马氏世典周史.惠襄之间,司马氏去周適晋.晋中 ...

  • 李霖:从《史记·五帝本纪》取裁看太史公之述作

    一.太史公的自我期许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1]是司马谈.司马迁父子两人的作品.[2]<史记>不是一部合乎今日标准的"历史书",虽然它在客 ...

  • 史記卷一百三十  太史公自序第七十

    昔在顓頊,命南正重以司天,北正黎以司地.[一]唐虞之際,紹重黎之後,使復典之,至于夏商,故重黎氏世序天地.其在周,程伯休甫其後也.[二]當周宣王時,失其守而為司馬氏.[三]司馬氏世典周史.[四]惠襄之 ...

  • 国学经典《史记》精选100名句(音序篇)

    <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 ...

  • 《史记》中被实锤的四个著名假历史 竟然骗了我们这么多年

    沧海桑田天下事,闲谈华夏五千年.大家好,我是李师弟.我们在探究历史的时候,很多时候习惯于以史书的记载为佐证.不过史书中的记载虽然大部分是真实的,但也有一些经过史学家的考证,被实锤是胡说八道.大名鼎鼎的 ...

  • 《史记》中的十则经典名句,指引你人生的方向。

    <史记>是由司马迁编撰的一部优秀的作品,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史记>中的10则经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