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历史2000年,每年却进口80万吨,收购价8元,为啥农民不种?

文章来源:惠农解读,已获取原创授权
在我国有很多的传统种植商品,它们的市场价值比较高,但却没有被农民种植。就拿冬笋来说,市场中一斤卖出了30元的行情,每年的市场需求量都非常高,农民刚挖取的冬笋根本就不愁卖,直接被客商高价收购。很多人则是好奇,为啥农民不去人工化的种植呢?其实说白了还在于它的产量低,一亩地也不过才100斤左右,毛竹的种植成本却很高,因此它的卖价高农民还是不愿意种植。
对于芝麻大家不会陌生,毕竟它在生活中也经常能看到,特别是那些糕点中总能看到它的存在,比如说芝麻饼就特别的美味,在烤鸭上放上一些芝麻也特别受欢迎。当然芝麻的加工产品非常的多,比如说可以直接榨油品尝,也可以制作成芝麻糖,当然在工业上也可以直接进行润滑油、墨水、香水、药膏等加工,而在油料作物的种植中,芝麻还是比较古老的,在我国有着2000多年的栽种时间,其产地包括湖北、安徽、河南等地,其总量也达到了7成以上。
在2000年时芝麻的栽种面积为七十八万公顷,其产量达到了八十一万吨,可以满足国内的食用需求,而在2004年后产量就在下降,而市场需求量却在提升中。在2015年的需求量达到了120万吨,而栽种的产收量也才不过45万吨,缺口高达77万吨,而在2018年缺口达到了78万吨。这样一来我国的进口量也在逐年增加,2015年进口了80万吨,2016年为93万吨,而去年则是82万吨,如此可见市场的需求空间有多大,那么为啥农民不愿意种植呢?
在我国芝麻并没有形成专门的种植产区,目前这个行业属于小而散的状态,并没有大规模的栽种,以至于机械化的程度不是太高,如此一来整个行业的发展受到了限制,而目前的深加工企业也不多,客商收购时也要慎重考虑如何出手。而我国的总体加工程度不深,其附加值不高,因此它的价格难以提升。
很多农民也没有太多的种植经验,遇到天气不好的年份,它的产量也会受到影响,品质也会降低,卖价自然是受到影响。
而它的产收量也不是太高,经济效益不太好,尽管在我国培育了几千年,但亩产量目前也才100多斤,但收购价才不过8元,这样一来农民的经济收入不是太高,一旦遇到年景不好的时候,它的产收会更低,而除掉成本的话,目前一亩地利润也才300-400元,这样一来还不如种植其他的作物。
要知道芝麻的采收难度比较大,收获时间也没有把握,反而占用不少劳动时长,因此大家才会放弃种植,产量也逐年的减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