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下降1℃,心血管病风险增加2%,秋冬季节,该如何护住血管?

最近一段时间,医院里收治了很多心血管病患者,有的是脑出血,有的是心梗。比较典型的几个例子,也可以在这里简单地分享一下。

病例一:性别男,年龄63岁,因头痛送医就诊,头颅CT后查出脑出血

病例二:性别男,年龄41岁,生活作息混乱,夜间工作时突觉胸痛不适,眼前发黑,随后昏迷,冠脉造影后查出急性心梗

病例三:性别女,年龄54岁,外出晨练时,突发心梗,随即被路人送来医院,曾有高血压病史,及时进行溶栓手术,生命体征正常。

这些患者有些是原本就有心血管疾病高风险,有些是受到外在因素影响,突发心血管疾病。但我想说的却是,秋冬之际,人们也该将心血管疾病放在心上了。

天气越来越冷了,你的血管还好吗?

人体的温度大多维持在37℃左右,受到外界温度的变化,人体血管平滑肌可能出现明显的收缩,血管内的血液流通可能受到影响,诱发血压异常。在寒冷的刺激下,可能导致血压升高,诱发高血压,而这也会进一步地增加心脏负担,可能诱发心绞痛、心梗等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为此,我们常说,秋冬之际是心血管疾病高发的一个季节。有研究结果发现,每当气温下降1℃心血管疾病风险就会提高2%。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心血管疾病更加高发。

其次,人们不容忽视的一点是,在秋冬季节生活方式的改变也是影响心血管疾病高发的一个因素。秋冬季节,运动量减少,但人们偏爱高脂食物,可能导致能量摄入增多,代谢减少,从而增加血液粘稠度,更容易形成血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为了避免在秋冬季节面临较高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医生也有5招可以分享给大家,能够在秋冬季节保护好血管,中老年人和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都看过来。

第一招,喝好3杯水

按照人体所需来看,每人每天的饮水量应该达到1500ml左右,但在这么多的水中,有3杯水是最重要的。

早晨起床后喝一杯温热的水,能够稀释血液,帮助尽快地代谢排出人体内的垃圾,减轻血管的负担

饭前半杯水,能够帮助人体清肠道,润润肠道,也能产生一定的饱腹感,从而控制饮食中摄入的热量。

睡前半杯水。在睡觉之前喝的水主要是为了补水,在睡眠中降低血液的黏稠度,从而预防血栓。

第二招:洗澡不立刻出浴室

在秋冬之际,很多人喜欢泡澡。但是在温热的水中,人们的血管会逐渐扩张,如果泡完澡直接从温暖的浴室出去,很可能导致血管剧烈的收缩,更容易引发神经痉挛

正确的做法是在浴室把身上的水分擦干,然后穿好睡衣,并且最好在浴室内把头发擦一擦,吹干头发或者不滴水了再出去,也能避免较大的温度差给血管带来负担。

第三招:适度锻炼脊柱

为什么格外的强调脊柱的锻炼,是因为在秋冬季节很多人在室内活动,甚至出现不运动的情况。长时间坐着很可能导致脊柱长时间处于一个曲线,压迫神经,影响人体的供血异常。这也是诱发或者加重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最好每过1个小时或者40分钟就起来走动走动,不管是倒杯水喝,还是上个厕所都能适当地活动自己的身体,从而改善脊柱僵硬的状态

第四招:远离香烟、酒精等物质

秋冬之际,有人觉得喝酒暖身,有人喜欢抽烟解乏。但医生可以准确地告诉大家,不管是香烟还是酒精都可能对心血管造成威胁,甚至可能增加人体出现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尤其是对高血压患者来说,酒精、抽烟更是会对血压造成直接的影响,远离香烟、酒精是保护血管的关键。

第五招:定期检查血压、血脂等

如果你知道自己属于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就应该在秋冬之际更多的关注自己的健康问题。定期检查血压、血脂、血糖等,可以自己在家准备一个血压测量器或者血糖测量仪,也能更加方便地了解身体指标。

45岁以上的人群以及自身原本就存在心血管疾病高危风险的人来说,更应该注重定期体检,最好每个月检查一次或者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检查间隔,具体可以遵医嘱。

相比于春季和夏季,秋冬季节温差大,对心血管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人们如果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做好这几点,或许能够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秋冬季节的养生之道,更多的侧重于保护心血管健康,尤其是一些北方地区的人们,室内外温差比较大,更应该重视这些问题。当你察觉到身体有不对劲的地方,也应该及时就诊,以便于发现问题,更及时地采取有效的治疗,听从医生的安排。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