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兰溪】后陆行政村
后陆行政村
后陆行政村由原来的后陆、前陆、祝塘三个行政村组成。
后陆村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8000米。村民委员会驻后陆得名。村以陆姓聚居,始祖陆马四于元代自门卫安桃坪(陆家圩)迁来,生二子分居前后两村,长子居前村为前陆,幼子居后村为后陆。地属丘陵,区域面积2.63平方公里,耕地1810亩。水面184亩。辖后陆、前陆、沈坞、桥头、祝塘5自然村,25个村民小组,711户,2137人。村民大多以纺织为业,青枣、纺织品、火腿、黄花菜为特色产品。
后陆自然村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8000米。村民委员会驻后陆得名。村以陆姓聚居,始祖陆马四于元代自门卫安桃坪(陆家圩)迁来,生二子分居前后两村,长子居前村为前陆,幼子居后村为后陆。地属丘陵,区域面积1.27平方公里,耕地817亩。水面95亩。11个村民小组,353户,1018人。村民大多以纺织为业,青枣、纺织品为特色产品。
祝塘自然村位于兰江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9000米。村民委员会驻祝塘得名。村前有池塘名祝塘,村以塘名。地属丘陵。区域面积0.59平方公里。耕地420亩、水面54亩。有4个村民小组,133户,401人。以种植业为主,青枣、黄花菜、珍珠为特色产品。
前陆自然村村民委员会驻地。村以陆姓聚居,先祖于元代自淳安陆家坪迁来,在西山地居住,后形成前后两陆,本村在前,故名前陆。有村民小组7个,102户,391人,耕地398亩。
沈坞自然村,村以丘坡凹处原称沈家坞得名。有村民小组2个,70户,218人,耕地180亩。
桥头自然村,村以前陆至下江途中溪桥西侧得名。有村民小组1个,53户,109人,耕地86亩。
后陆、前陆陆氏:陆氏迁入兰溪境内始于元代,据兰江街道前陆村《陆氏宗谱》载,先祖陆光明,南朝时为正威将军;元代时,陆驷自淳安陆家坪先迁居兰溪洪大塘,后迁至茂坞(今前后陆二村间,靠前陆一侧)定居;元末,陆汉五由茂坞分迁前陆村定居,陆汉六分迁后陆村定居。
古建筑有:后陆陆氏家庙、后陆进士第及门楼。
后陆陆氏家庙、狮子厅、小祠堂、仁份厅、八份厅、一份厅、贤六公厅。均在后陆村,亦均为清咸丰辛酉(1861)太平天国战乱后重建。家庙为陆氏宗祠,中轴线上有前厅、中亭、正厅 、后厅,北侧有廂房。中亭南侧有百年古桂一株。狮子厅座东朝西,大门额有直书“进士第”三字,大门口二侧各有石狮一座,其一座上刻“正德六年(1511)”,字迹尚清晰。小祠堂等皆为陆氏宗厅。
陆氏家学为后陆村自陆瑾(1436—1489)于明英宗天顺三年(1456)乡荐,卒业太学,以博通经史闻。授桂林通判,历任长沙、广州,传称清介、谨实,克任所事始,至陆可教(1547—1598)9岁能文,万历五年(1577)举进士,授编修,万历二十三(1595)任国子监祭酒,翌升任南京礼部右侍郎。在明代中后期100多年间,科甲不绝,名宦名家相继,为《光绪兰溪县志》所传即有8人。其谱有“家学渊源”之题。陆氏家学之址,即现所称之“狮子厅”,亦称“进士厅”,其大门额有“进士第”三个大字,大门口两旁各有一青石狮子,其左座下刻有“正德六年”(1511),字迹尚十分清晰,说明它的始建年代。根据这一时间来推算,考其宗谱载述,其先陆瑾、陆震等少小读书时,此厅未建,而后的陆瑞家、陆凤仪、阿可教等当曾就读于此。
万书楼,在后陆村明隆庆六年(1572)陆瑞家建于新园,后徒址忠良第之左,与殿山相对。楼共九间,暨左右厢六间,共十五间,每间陈设不同,前三间为藏书之室,匾额“万书”,后三间为读书之处,匾额“修文之阁”。楼最后毁于清咸丰年间太平天国战乱,现仅在村东存有遗址,但若无本村父老指点,亦难觅知了对此楼,陆瑞本人有《万书楼记》一文,作了详尽阐述,原载于《纯孝乡载阳陆纸宗谱》,20多年前录入《浙江省图书志》,今全文收录于本志“丛录”。
据前陆沈坞《东海徐氏宗谱》,宗族堂名余庆堂。始祖徐诞,字子孺,世称徐偃王,周昭王时代人;唐嗣圣元年,徐安贞由龙游灵山迁徙兰溪望云乡卧牛岗(今兰江街道东上徐村定居——此后,兰溪不少徐氏村落均为徐安贞之后裔,如:明天顺年间,徐文志由登胜迁至赤溪乡犁头村定居;明正德年间,徐迪,行裕五,明正德年间(1506——1521)由登胜分迁兰江街道沈坞村定居;明永乐年间,徐桐如(徐安贞十九世孙)自东上徐分迁下东山村定居,登胜为兄弟之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