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物件里忆初心——访老物件收藏者马常宏
老物件里忆初心
——访老物件收藏者马常宏
今年64岁的马常宏是土生土长的老松陵,出生在现在的流虹缤纷荟附近,对松陵有着深厚的感情。他对老物件也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一看到松陵街道关于老物件、老照片的征集活动,他就翻出了家里的珍藏。
马常宏家里还有整整一盒老物件,有各个阶段的学生证、准考证、培训证,甚至还有当年医务室的看病条,上面写着“休息一天”,如今看来还颇为有趣。他不常翻阅这些东西,但它们就静静地躺在那里,于无声中诉说着一段时光。
“老物件可以让我们看到文化、精神的传承,以及物质方面的一些巨大变化,也可以让年轻人了解历史,了解本地文化、生活习俗等等。今天我们说乡愁,是提醒我们的根在哪里,我们的文化在哪里。这与老物件的展示,也是一脉相承的。”马常宏说,所谓“不忘初心”,就是如此。
纪念:在印刷厂的设计作品
1980年,马常宏进入吴江印刷厂工作。1982至1985年,他赴常熟理工学院艺术设计院学习,毕业后回到印刷厂担任设计工作,直到1994年底离开那里。期间主持参与了众多与吴江经济社会和民生发展息息相关的设计。
“吴江市318国道吴江过境建设资金100元票券”就是其中之一。“这是一张集资凭证券。”马常宏介绍,这是由他设计,他所在的印刷厂印刷的。
由于要作为不可复制的凭券,他花了不少心血,设计了复杂的花样。设计完成后,马常宏向当时的副厂长提出留下一张做个纪念。要求得到了允许,一张印有“样品”两个字的凭券,留给了他。
而一张小小的松陵公园门票,也映射着松陵公园前世今生中的一段历史和马常宏与它的缘分。1993年,松陵公园开始实行门票制。当时这张门票也是由马常宏设计的。假山、花木、荷花池、憩楼,一笔一画都蕴含着他的巧思和他对公园的情感。由五角到后来的一元,门票一直沿用到2002年才取消。
追忆:父亲和父亲那个年代
“吴江商厦开业大吉有奖酬宾奖券”是90年代的兑奖券,马常宏收藏着的18张都是没有中奖的废券。看似平平无奇,背后却有一段令人回味的故事。
“当时我是去给我老爸买雪碧。”马常宏回忆道,“那些年,我老爸不太能喝酒,我就想着让他喝些饮料。”他用5块钱买了一大瓶雪碧,没想到中了2000元的大奖。2000元,在当时可是不小的数目,这似乎是上天对他这份孝心的奖励,为此,他还特地写了篇文章。每每看到这叠奖券,回忆起当时那份对父亲的孝心,他对父亲的想念也会涌上心头。
还有一个60年代的老式打火机,也与他的父亲有关。与现在常见的气体打火机不同,当年的老式打火机用的是汽油,机内有火石,因此虽然汽油已经挥发,但仍能打出火星。“这个打火机是我老爸的朋友的,和我老爸的那个一模一样。”马常宏说,这种打火机在当时是不稀奇的,但如今他保存着,确是一份稀奇,也是对于父亲和父亲那个年代的回忆。
回顾:时代车轮留下的印记
马常宏提供的老物件中,不少东西现已不会再有了,它们是一个时代的印记。比如自行车执照。
这个蓝色小本,还没一张银行卡大,是如今年轻人陌生的“单品”。而在八九十年代,购买自行车后都需办理自行车执照,如同现今的机动车行驶证一样。如果自行车被盗,可凭执照来查。
还比如,粮油、煤球供应证。供应证上写好了户主、人口数等,记录着某年某月某日分别买了多少东西,如今翻开,就能看到当年的生活轨迹。还有糖券、购粮券、购油券、水筹等,都是计划经济年代凭票供应的烙印。“这些都是我很小的时候就有的。”马常宏说,那时候,能买多少粮食得看你有多少粮券,粮券紧张,但小孩子又要长身体,母亲就在煮饭时蒸一些山芋、南瓜,和着米饭一起吃,就能填饱肚子了,“我们就是这样长大的。”
作者:倪书喆
2021-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