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山水难相逢,林徽因与徐志摩,一张照片背后的旷世情缘
序言
1924年的春天,印度大诗人泰戈尔受梁启超和林长民邀请访华,年仅20岁的林徽因和27岁的徐志摩在左右陪同,遍览了古城北平的人文历史建筑地理。在北平,三人留下了一张珍贵的照片,被当时从北平到上海的各大报刊争相报道,轰动一时。而泰戈尔、林徽因和徐志摩三人也被时人誉为'岁寒三友’。
岁寒三友图:梅花笑靥林徽因,郊寒岛瘦徐志摩,仙风道骨泰戈尔
世人也许会认为,以林徽音和徐志摩当时的年龄和才华,在那个国学大师辈出的年代应该不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力,毕竟,这两人最为我们熟知的,好像只有《人间四月天》诗集和《再别康桥》这首著名的新月派诗。可能还有,传说中两人之间轰动了当时文学界的一段幽秘的情感。
事实究竟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循着这张照片穿过历史的迷雾,一探照片背后那段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旷世情缘。
林徽因的美貌与才名
民国时期出了不少才女,比如陆小曼、张爱玲、萧红、冰心、杨绛……但是,只有一个才女最让人念念不忘,她就是林徽因。虽然,历史在介绍林徽因时总会说她是个建筑师、诗人、作家,但是,世人仍喜欢把林徽因看成代表着'人间四月天’的美丽女子。
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出身福建名门,祖上世代为官,他自己也是当时有名的才子,不逊色于郁达夫、沈从文分毫。林长民崇尚民主,十分热心政治,在国外求学讲学多年,最后还接任梁启超当选上了司法总长,因此在国内、国外有着广泛的社交人脉和声誉。
作为他女儿的林徽因,不仅拥有惊世的才华和容颜,一颦一笑更是弥漫着优雅的名媛气质,被时人誉为“民国佳人”,连胡适也称赞其为“一代才女”。
林徽因,那个时代最美的名媛
徐志摩灿若流星的一生
徐志摩,可以说是民国时期出类拔萃的文化精英了,在当时与闻一多、胡适、戴望舒等人齐名。他出身浙江海宁富商之家,天资聪颖,20岁那年进入北京大学,拜梁思成的父亲梁启超为师。借助自己的无双才华,和师父梁启超的在国内外的隆誉,徐志摩可谓是那个时代的宠儿。
1923年,26岁的徐志摩以泰戈尔的诗集《新月》为名,创办了宣传新时代思想的新月社。1924年,27岁的徐志摩与胡适等人创办了《现代诗刊》,任北大教授。1926年,29岁的他被聘为北京晨报副刊的主编,闻一多是当时的编撰。1928年,徐志摩创办了《新月》月刊,并于当年11月创作了《再别康桥》,推动新月诗派走上了巅峰。
1931年,徐志摩因飞机事故逝世。胡适、梁实秋接替了《新月》月刊的管理,郁达夫、巴金、丁玲等人陆续加盟,1933年因支撑不力而停刊。
徐志摩,那个时代的无双才子
照片背后的旷世情缘
1920年,徐志摩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求学,遇到了政治失意而避居英国的林长民,才子与才子相遇惺惺相惜,却又成就了才子与才女相遇的刹那永恒。从此,民国时期最美好、最无奈的罗曼史,被林徽音和徐志摩包揽。
可是,那一年的徐志摩已经和张幼仪结婚了五年,并于2年前生下了长子。而林徽因也于1年前,由其父亲林长民及其好友梁启超做主,许配给梁思成。但是,这些世俗都无法阻挡两人对彼此的倾慕之情,徐志摩经常以探望林长民为名与林徽因约见,给她念一些自己写的情诗,经常在深夜促膝长谈。
虽然,两人没有做出任何越矩之事,但一切都看在眼里的林长民察觉到了两人的变化,开始敦促女儿结束这段感情。而林徽因虽然不舍,但在见到了寻找徐志摩而来的张幼仪之后,终于忍心挥下慧剑,写给徐志摩一封长长的信,斩断了这段美好的感情。
给志摩的信:16岁的林徽因,忍痛挥下了慧剑
1921年,17岁的林徽因随父亲从欧洲回国,与梁思成订婚。
1923年,梁思成因为车祸住院,林徽因经常去探望照顾,两人感情迅速升温。
1924年5月,应林长民、徐志摩邀请的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来华访问,与张幼仪已经离婚2年的徐志摩负责主要接待,而林徽因则作为林长民的女儿出面作陪。但是,斩断情丝的林徽因,已经不再是当初那个16岁的、掩羞听徐志摩读情诗的小姑娘了,她深知自己的情感已经不再是自己可以主导的,她要顾及的不仅是父亲的颜面,还有政治大家梁启超的声誉。
所以,我们今天看到这张林徽因和泰戈尔、徐志摩合影的照片,以及同期的合影照片,就会发现她和徐志摩在照片中的距离,和当时两人的关系一样疏远。虽然,作为徐志摩好友的泰戈尔十分痛惜两人的关系,努力撮合,却被林徽因婉转拒绝了。
1924年11月,林徽因和梁思成一起赴美求学,两人于1928年3月成婚。
1931年11月10日,徐志摩与林徽因约定9天后在协和小礼堂见面,乘坐飞机去北平,飞机失事,两人这一约竟成为永别。
1928年,梁思成与林徽因在渥太华成婚
结语
当时梦里依稀见,此后山水不相逢。
你是那不胜凉风水莲花一样的娇羞,你是那人间最美的四月天......当一切都已成为历史,再读起这些最美的诗,再翻开这些陈旧的照片,那些刹那的永恒看起来竟然是如此的凄凉,不忍追探。
在错误的时光遇到最美的你,在深秋里黯然凋零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