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您的真命静电耳机 HiFiman Shangri-La jr
规格:
产品类型:静电耳机。推出时间:2017年。耳扩管晶混血,采用四支6SN7。频率响应:7Hz-120kHz。供应电压:550V-650V。阻抗:106k奥姆(10kHz处),静电电容:150pf。耳机重量 : 374公克。耳扩重量 : 11公斤。耳扩尺寸(WHD): 400×265×108mm。参考售价:226,590元(人民币49,998元)。
说HiFiman是一家充满Hi End音响魂的厂家一点都不为过,他们的创立者边仿博士一开始就是从音响迷的角度切入研发产品,而非以市场导向来运作。这种草创初期的热血通常很快就会被市场磨蚀殆尽,接下来可能会推出一些迎合市场需求,售价大众化的产品。而HiFiman却有点不一样,他们一方面维持二、三千美元售价的中价位耳机主力产品,一方面也推出售价50美元以下的普及型耳道式耳机。然而,他们更大胆推出一套(耳机与耳扩)售价高达5万美元的顶级静电耳机Shangri-La。目前所知最贵的成套耳机就是SennheiserHE1,售价5.5万,香格里拉显然有拚场较劲的意味。
售价出乎意料
香格里拉是静电耳机,有别于他家擅长的Planar平面振膜(也称场极式)耳机。为何要推出价位那么高的静电耳机呢?当然是武力展示,昭告天下我也能做静电耳机。为何要昭告天下?因为一般耳机迷认为静电耳机就是涅盘,能够设计制造静电耳机当然是高人一等。此举让HiFiman已经成功的竖起顶级静电耳机的标竿,问题是,一套5万美元的耳扩加耳机有多少人买?这套香格里拉应该是供着膜拜的时间比较多吧?
其实,大家早就在等HiFiman什么时候会推出售价至少砍半以上的第二代静电耳机,一家厂商不可能花了那么大的成本,去研发出一套只能供着的产品,他们一定会把技术下放到一般人能够负担得起的产品上,否则这项研发投资就毫无商业价值了。果然不错,HiFiman在2017年推出香格里拉的第二代 Shangri-La jr(小香),而且出乎大家意料之外的是,Shangri-La jr的价位并不是砍半,而是直接下调到8,000美元。从5万美元直接杀到8,000美元,而且是耳机加耳扩的整套价钱,我不得不说,这实在太有吸引力了,因为这个价钱只比他家旗舰平面振膜耳机Susvars贵2,000美元而已。请注意,Susvara光是耳机就要6,000美元,而小香是耳机加上漂亮的专属耳扩才8,000美元。
大香树立标竿
这么多年来,静电耳机我听过不少,最常接触的当然是Stax静电耳机,Stax耳机长期专注在这个领域中,其知名度最高是理所当然。而Sennheiser早在1991年前就推出声名大噪的Orpheus HE90大奥静电耳机,当年限量300套。2015年又推出HE1,说是限量250套。光是这二次的行动就让Sennheiser静电耳机的光环耀眼无比,让人无法逼视。有些人以为他家只推出过这二个静电耳机,其实,Sennheiser在1990年代就推出不少款平价静电耳机,我以前也买了一套,只是后来都停产了。所以,他家的静电耳机并非横空出世,而是「其来有致」。
倒是HiFiman的大香可以用平地一声雷来形容,虽然说平面振膜耳机的那片薄薄的振膜与静电耳机那片振膜类似,不过其动作原理可说完全不同,所以从平面振膜转到静电耳机是全新的开发,何况静电耳机还要有专属的耳扩,无法跟一般耳扩混用,其研发的工作要从耳机本身拓展到扩大机身上。说实在的,HiFiman让人钦佩的地方也就在此,大香的耳扩那如现代雕塑的外观造型,以及采用4支300B加4支6SN7的放大线路也是前所未有的。
Shangri-La jr的耳机外观有如Susvara,耳罩是趋向圆形的,并非如大香或HE1000那般趋向椭圆。整个耳罩的金属加工、细节与Susvara类似,属于开放式耳罩。
战斗机种
回头来看,到底HiFiman是如何把小香做得那么便宜呢(相对于大香格里拉而言)?从耳机本身来看,除了耳罩外观从椭圆改为圆形之外,肉眼看不出变得那么便宜的理由,事实上我怀疑Shangri-Lajr的耳机跟大香根本是一样的。这话怎么说?难道HiFiman要故意把耳机做得差一些,来迎合它的售价吗?不会这么笨吧?至于耳扩,外观上小香的耳扩体积小了很多,但造型设计还是漂亮。而真空管则去掉那4支300B,改为6SN7与FET的管晶混血设计。说实在的,大香与小香的耳扩成本当然不一样,但也不至于价格砍了那么多,二者价格差距那么大,应该是营销策略的运用。所以,说穿了Shangri-Lajr所扮演的角色就是战斗机种,其售价当然要从「限量收藏级」改为「实用级」。
Shangri-La jr的耳机外观有如Susvara,耳罩是趋向圆形的,并非如大香或HE1000那般趋向椭圆。整个耳罩的金属加工、细节与Susvara类似,属于开放式耳罩。开放式耳罩的优点是振膜背波不会反弹回来影响振膜正常的运动,缺点是当您在听音乐时,全家人都听得到,您的耳机就好像一对超小型喇叭。
Shangri-La jr的体积虽然不小,重量却只有374公克,比起他家平面振膜耳机超过400公克都还要轻。为什么?因为静电耳机里面没有磁铁,所以整体重量减轻了。由于重量轻,戴起来相当舒适,没有重压头部或钳住的感觉,而且与耳朵接触的耳罩柔软透气,戴久也不闷。
虽然耳罩是开放式的,最外层只有横栅栏,不过内层还有一层细金属网,避免振膜不小心被异物入侵,损坏振膜。
振膜厚度低于0.001mm
虽然耳罩是开放式的,最外层只有横栅栏,不过内层还有一层细金属网,避免振膜不小心被异物入侵,损坏振膜。至于静电振膜长得什么模样,肉眼是看不到的,只知道可能是黄色的振膜。这片振膜的厚度小于千分之一毫米(0.001mm),也就是微米(Micron)的厚度。光是这么薄的振膜发不出声音,还要在振膜上镀上一层奈米(十亿分之一米)级厚度的导电材料,才能让振膜发声。
其实如果只有一片镀上导电材料的振膜也无济于事,还必须在这片振膜的前后各安置一片极板,这二片极板必须是能够透声的,否则振膜被夹在二片密封的极板之间,声音要怎么发出来?换句话说,这前后二片极板必须是网状的,这网子要有多细呢?经纬的直径只有50微米,也就是大约那片振膜的50倍粗。看到50倍粗,可能有人吓傻了,怎么会这么粗,那声波要怎么穿透?别紧张,0.05mm粗的网子经纬还是非常细,您把它换算成波长,等于6,800,000Hz,也就是6,800kHz,Shangri-La jr的带宽是7Hz-120kHz,所以这么细的网子无论怎么样也不会阻挡声波的穿透。
需要高电压
有了振膜、极片,还要施加电压。施加在振膜上的电压是直流电压+580V,施加在前后极板上的电压大约是RMS 420V(1kHz Max)。为何这二者标示的电压方式不同呢?因为施加在振膜上的电压是固定的,而且必须是正电压,振膜不跟音乐讯号相连;而前后极板才是跟音乐讯号相连的,音乐讯号是交流电型态,原本的音乐讯号不可能有420V那么高的电压,这么高的电压必须仰赖静电耳扩里的升压器来达成。
所谓交流,就是这前后二片极板会以很快的速度转变自己的极性,也就是正负不断转变。当前面那片极板转为负电压时,而振膜永远是正电压,别忘了同性相斥、异性相吸,此时振膜就会被吸往前;而当前面那片极板转为正电压时,振膜就会被排斥往后。于是,当前后极板随着音乐讯号改变极性时,中央那片振膜也就随之前后运动了。当振膜前后运动时,就会驱动空气,发出声波,这就是静电喇叭或静电耳机发声的原理,不同的是静电喇叭所供应的电压高达几千伏特,不是如静电耳机这般几百伏特而已。至于为何称为「静电」呢?因为极板与振膜之间的电压并没有导通(也就是没有电流),它们是绝缘的,所以称为「静电」,不是「动电」。
看到此处,您可能想到一个问题:如果极板与振膜之间的绝缘被破坏了,会有什么后果?那就是振膜被击穿破损,这也意谓着这个静电耳机坏了。什么情况会导致绝缘被破坏?异常的灰尘累积或潮湿。不过您也不必太过担心,现在的技术已经能把绝缘做得很好,何况,Shangri-Lajr还附有一个漂亮的盒子,长期不使用时可以把耳机放入盒子中,防潮又防尘。
前面讲到,静电耳机需要供应高电压,这跟一般耳机不同,所以,静电耳机必须用自己专用的耳扩,一般耳机也不能使用静电耳扩。坊间虽然有推出宣称适用许多静电耳机的静电耳扩,不过我建议最好还是搭配原厂静电耳扩最保险。
耳扩体积小了很多,但造型设计还是漂亮。而真空管则改为6SN7与FET的管晶混血设计。
耳扩采用管晶混血
Shangri-La jr的静电耳扩虽然没有大香体积那么大,不过其造型也很别致,没看过第二家静电耳扩是这样设计的。从侧面看,耳扩的机体是斜的,后端厚前端薄。为了让耳扩能够平稳摆放,耳扩底下有左右各一的架子,这个架子除了让机身平稳之外,也让机箱底部能够有空气流通,帮助散热。帮助散热?难道Shangri-Lajr的耳扩使用时热度很高吗?没错,它的热度是我所用过耳扩中最高者,就好像大香的耳扩一般。不过,不必担心热度的问题,测试这副耳机期间,我都是整天开机,只有晚上睡觉前才关机,被我这样过度使用,Shangri-Lajr也没有故障。
Shangri-La jr的顶板上矗立着四根6SN7,这种管子是双三极管,一般用在电压放大级或驱动级上,并非功率管,所以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小香这部耳扩应该是晶体、真空管混血设计。不过,它并非传统的前管后晶设计,而是混搭。怎么混搭法呢?根据原厂所提供的资料,前面那二支6SN7负责讯号放大,后面那二支则负责功率输出,不过前面二支搭配JFET,后面二支则搭配MOSFET。换句话说,前面那二支6SN7与JFET形成Cascode串迭差动平衡架构,而后面那二支则与MOSFET做复合并联单端输出。内部的电容器使用德国Mundorf。看到此处,我想您可以猜出为何小香的耳扩机体会那么热?因为MOSFET与负载电阻都是透过导热桥与金属外壳连接,让金属外壳作为散热使用。
耳扩的面板上有二组耳机插入端子,这仅限HiFiman的静电耳机使用,一般耳机不能插入。
采用单结晶铜线
耳扩的面板上有二组耳机插入端子,这仅限HiFiman的静电耳机使用,一般耳机不能插入。在音量旋钮二旁共有12个LED灯号,每一个灯号显示2阶音量调整,所以是24阶音量调整,与大香相同。而背板上则有RCA与XLR输入端各一组,还有一个切换开关。对了,小香的耳机线是固定的,不能替换,不过细细的线材使用的是顶级OCC单结晶铜线,诚意十足。
聆听Shangri-Lajr时,我用的数字讯源是emmLabs TSDXSE转盘与DAC2 SE数字模拟转换器。由于小香只能接受模拟讯号,所以必须从数字模拟转换器的模拟输出端来跟Shangri-Lajr接驳。当然您也可以透过前级输出端来跟小香连接。以前级来连接,输入讯号会比较大,不过多了经过前级的污染。如果直接从数字模拟转换器输出,少了前级的污染,但音乐讯号较小,此时小香的音量要开到20格以上(也就是亮起10个LED灯)。由于我追求的是更纯更少污染的结果,所以我选择直接从讯源接驳。
在此提醒您,聆听Shangri-Lajr时,电源线与讯号线也要讲究。我就曾换过几组不同的电源线与讯号线,最后才找到能够让小香表现出最好声音者,这部分请多费点心。
音量旋钮二旁共有12个LED灯号,每一个灯号显示2阶音量调整,所以是24阶音量调整,与大香相同。
真实与美质
想要知道一副耳机好不好,有二个简单的方法可以测试,第一个方法就是找小提琴、大提琴、钢琴、低音提琴等乐器的录音听听看够不够真实?音质美不美?第二个方法就是专门找一些用扩大机、喇叭听起来不好听的唱片来听。道理很简单,如果用喇叭听,音乐讯号还要经过扩大机、讯号线、喇叭线与喇叭,还有空间,其劣化音乐讯号的程度一定远超过耳机。耳机是从讯源直接过来的,受到的污染或扭曲比较低。所以,假若是一副好耳机,理论上听这些您认为难听的唱片时,应该会比较好听,或更好听;或者,您赫然发现,原来以前您认为录音差的唱片现在用耳机竟然录音变好了。其实,这也是为何录音师在录音时,一定要有一副耳机来做鉴听的原因。
我先听帕尔曼所演奏的「TheKreisler Album, The Perlman Edition」,这张CD里面只有小提琴与钢琴,可以很清楚听出乐器的音质美不美?演奏质感够不够真实?只要您听到的小提琴很涩,很尖锐,高音听起来像短笛,没有擦弦质感,那都是不对的。而Shangri-Lajr让我听到的刚好相反,声音很柔润、温暖,木头味很足,又很清晰,尤其细微的嘶嘶擦弦感觉非常真实。而钢琴也是带着木头味,不会刚硬,同样是温润的声音。老实说听到这样的表现,我一点都不惊讶,因为我在HiFiman的HE1000平面振膜身上早就熟听这种表现。如果与我的HE1000相比,小香的小提琴没有HE1000那么柔软,那么婉转,而是比较明朗、清爽的小提琴。
擦弦声音丰富
再听Dorian那张「Virtuoso A Treasury of Favorite ViolinEncores」。这张CD的小提琴原本就录得比帕尔曼那张还柔,小提琴的音色也比较暗些,而擦弦的嘶嘶沙沙声更丰富,尤其带着弱音器演奏时,小提琴的声音更是迷人。小香唱出的小提琴音质很美,水分足,又很温暖,小提琴与钢琴都好像浮在空气之上,3D形体一样很足。
接着听AudioNote所出版那张「PureCello」。第一首还没听完,我就已经完全肯定小香的真实感与音质之美,因为我听到的是一点都不生硬不粗犷的大提琴,而是宽松又带着很多擦弦细节的声音,虽然只有一把大提琴演奏,但入耳的细节很多,音响效果听起来很丰富,一点都不单调。
再来一张大提琴演奏,那是Dorian那张「The Cantorial Voice of the Cello犹太大提琴」。这张录音的音色比Audio Note那张还暗一些,整体声音也更柔、更松,Shangri-La jr呈现的是另外一把大提琴音质音色之美。很明显的,小香的个性其实是中性的,没有偏向某频域,所以才能很清楚的交代不同大提琴的音色差异。
接着要听低音提琴,这是更低的音域,我用的是GaryKarr那张「AudiophileSelections」。同样的,这把低音提琴不会生硬,不会太粗犷,而且能够散发出很美的木头味。而低频音阶一路往下演奏时呈现宽松的感觉,下沉得很自然,音粒大小平均,不会忽大忽小,忽强忽弱,这代表Shangri-Lajr在低频段的表现并不会刻意强调,而且振膜也不会产生共振,才能表现出均匀的低音提琴音量与形体大小。
背板上有RCA与XLR输入端各一组,还有一个切换开关。
弦乐四重奏是考验
小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钢琴都听过,再来就是比较难的考验了。我先听Tacet的莫扎特、海登弦乐四重奏(Auryn Quartet,Tacet 972)。这套三张CD的弦乐四重奏最难表现的地方在于四把乐器的音质、和声,还有柔顺程度。有些音响系统会把它唱得涩涩的,乐器的音质不够美,整体和声也不够丰润。果然小香没有让我失望,透过它,这四把弦乐器的本身美质已经显露出来,而且不会生涩,弦乐器的擦弦细微细节很丰富,四把乐器发出的和声也很美。老实说,一般透过喇叭播出的音响系统,想要听到很美的弦乐四重奏相当难,而小香却很轻易的做到了。
在这套CD中,还可以听出Shangri-La jr的透明感简直就是浑然天成,没有人工味,麦克风「听到」的是什么?它就再生出什么,没有人工处理过程所产生的薄纱或薄雾。还有,小香所再生的声音非常直接,其实这跟透明感也有关系。总之,透过Shangri-Lajr,您简直就好像用10倍放大镜在看一只小蚂蚁,头上的触须与细细的脚看得清清楚楚。
接下来我找出Amadeus弦乐四重奏演奏的柴可夫斯基弦乐四重奏。那第一号真是美啊!我听到的是很细致、很柔美的声音,其录音的效果与Tacet那套可说完全不同。同样是弦乐四重奏,但小香却可以表现出完全不同的声音特质,显然是给它什么,它就播出什么?本身并没有什么音染与偏向。如果您只听Tacet那套弦乐四重奏,可能会以为小香比较倾向清晰刚性;可是,现在听柴可夫斯基弦乐四重奏时,却是柔软细致的。假若您只听到柴可夫斯基这张,也可能会说Shangri-Lajr是柔软细致的。唯有同时听过这二张弦乐四重奏之后,您才会更深入的去思考,原来小香是百变的,是随着录音效果的不同而改变。
细节多而浮凸
听耳机,细节的巨细靡遗应该说是最低的要求,声音那么贴近耳朵,又没有环境噪音干扰,录音中该有的东西绝对不会漏失,这也是为何录音师除了鉴听喇叭之外,一定还要有鉴听耳机的原因,耳机绝对可以听到比喇叭更多的声音细节。不过,听到很多的细节是一回事,能不能听到很「真」的声音却是另外一回事。有些耳机细节固然很多,但声音染色太重,或太偏向某频段,有些初入门者一听就「惊艳」,以为这种味道重的声音就是对的。事实上天然的美味是很平衡的,是很真实的,这就好像我们在看投影机或电视,有些人以为色彩很浓的花朵才是对的,以为碧绿的草地才是对的,其实那都已经是过度强调了,自然界里的色彩往往不会那么浓艳。
不是浓艳型
说了那么长一段,我要表达的是,Shangri-Lajr的声音不是浓艳型,是自然型,这在以下二张钢琴演奏录音中得到验证。一张是Lupu弹的贝多芬第五号钢琴协奏曲(梅塔指挥以色列爱乐),另一张是阿劳弹的贝多芬第五号钢琴协奏曲(ColinDavis指挥StaatskapellaDresden)。这二个版本分属Decca与Philips,前者管弦乐团的弦乐群所发出细微的沙沙声特别美。而后者的管弦乐则显出很平衡完全融合的美感。而在钢琴方面,前者的钢琴显得比较有劲,颗粒的实体感与重量感比较浮凸;而阿劳弹的钢琴音粒则晶莹如滚珠,录音空间的堂音美感尽显。这二个版本的录音特质被小香再生得非常清楚,差异尽收耳底。为何会有录音特质的差异?录音场所的音响特性不同,录音器材的音响特性也不同,光是这二样不同,就足以表现出完全不同的声音特性了。只不过,一般喇叭播放系统因为经过层层扭曲(尤其是空间扭曲),所以把原本该有的声音特性差异也扭曲了。我不敢说小香完全没有扭曲,但绝对是最低的扭曲,所以才能让我那么清楚的听到这二个版本不同的音响特质。
Shangri-La jr听起大型管弦乐演奏表现如何呢?我拿RR那张Eiji Oue指挥明尼苏达管弦乐团的「Bolero」为例。这张CD并非Bolero全曲,而是12首管弦乐曲,内中还包括指挥家OttoKlemperer的作品「MerryWaltz」,没想到很好听呢。这些不同的管弦乐曲充分显示了小香的瞬时反应很快,管弦乐总奏收束不会拖条尾巴,使得管弦乐听起来干净清爽。而且,管弦乐的内声部绝对可以用丝丝缕缕来形容,尤其是铜管与木管的演奏真实质感、音色的不同通通可以很清晰的表达出来,这也代表Shangri-Lajr的解析力非常强。有些人可能会误以为听起来很突出就是解析力强,其实不然,因为很突出可能是强调某频域的结果,真正的高解析力是整体管弦乐内声部都能清楚听到,尤其是低频段的内声部,小香在这方面的表现让人非常满意。
前面那二支6SN7负责讯号放大,后面那二支则负责功率输出,不过前面二支搭配JFET,后面二支则搭配MOSFET。
内声部细节尽显
Shangri-La jr的低频量感如何?它能够开大声听吗?听流行音乐时会不会显得太过柔弱?过瘾的冲击性够吗?我相信很多人都会关心静电喇叭这几项表现能力。在此我用二张流行音乐来说明,一张是江蕙的「台湾红歌」,另一张则是伍佰的「纯真年代」。首先我要说,用小香听这二张流行音乐,您会赫然发现原来伴奏的编曲是很复杂的,这些复杂又细微的声音往往被鼓声、电Bass声、人声所掩盖,而抹煞了编曲者与混音者的苦心。
在此我可以用一个例子来做对比,那就是我们在汽车里听广播时,听到的流行歌曲往往只有人声、鼓声节奏与整体的旋律,连电Bass都混浊不清,事实上我们听到的都是最上面的旋律与最底部的节奏。如果在家里用喇叭听,除了最上面的旋律、最底部的鼓节奏之外,还可以听到电Bass的节奏,以及一些伴奏的细节。但是,如果用Shangri-La jr听呢?老实说您已经升级成为录音师了,您的耳朵里充满乐谱中记载的各种乐器演奏声音,一个都没跑掉。以前我参加过录音,了解录音师对于声音细节的严苛要求,只要谱上有,但是他没听到,就会反复把独立声道调出来听,检查到底是没有录进去?还是已经录进去,但在混音时被其他声音吃掉了?就录音师的基本要求而言,他必须让这些谱上有记载的乐器声音通通显露出来,这是他的基本专业。所以,当我用小香来听这二张流行音乐时,自己简直就是化身为录音师,耳中听到了最多的变奏乐器细节。
低频量感适当平衡
再来说道流行音乐的低频能量。无论是江蕙的「台湾红歌」或伍佰的「纯真年代」,电Bass的颗粒都很清楚,不会跟其他低频混在一起。而脚踩大鼓的噗噗声也都很适中,不是过量的软Q那种,而是扎实有劲的。各种乐器打击的质感扎实,接触点清晰浮凸,打击接触剎那的感觉爽脆,不会柔化。整体来说,Shangri-Lajr的冲劲十足,不是柔软的那种,乐器形体浮凸,很有3D的感觉。而低频段的量感很足,控制力很好、很凝聚,这种低频表现绝对比您用喇叭听还正确。一般人的聆听空间都会有许多中低频、低频峰值,当使用喇叭来听时,实际上听到的低频量感很多时候都是增加很多倍的,但是因为大部分人从一开始听音响就是听到这样的低频,所以当他听到没有峰值的低频时,往往无法接受,而认为正确的低频量感太少了。
假若有人听Shangri-Lajr的低频时,觉得量感不够,我可以建议他从整体的平衡性切入判断。录音师在混音时,一定不会把低频的量感混得比中频段、高频段还多。就以上述二张流行音乐来论,它们的低频来自脚踩大鼓、电Bass或Keyboard所弹出来的低频效果(如果有的话),电Bass与脚踩大鼓的噗噗声往往就是最主要的低频来源,如果这二者的低频调得过量,肯定会让音乐变得肥肿,此时音乐听起来就会笨重迟缓。
而Shangri-Lajr听这二张CD时不仅饱满,而且清爽,瞬时反应快,冲击性也够强,尤其听伍佰那张「纯真年代」,老实说过瘾极了。更棒的是,小香听起江蕙与伍佰的嗓音,并不会特别的庞大,也没有刻意突出的感觉,而是真实,这说明了小香并没有刻意讨好有些人对人声的庞大形体偏好。其实,廉价或平价的的耳机刻意凸显某个频段来讨好一般大众是无可厚非的,因为这样可以让一般人「惊艳」。但如果是高价耳机就没这个必要,会买这种耳机的人需要的是真正平衡自然真实的表现,而非刻意的凸显。
真命静电耳机
HiFiman Shangri-La jr是一副很棒的静电耳机,以它的售价而言,我认为物超所值。当您为它搭配优质适当的电源线与讯号线时,它的回报是真实自然又平衡的声音,而且音质很美。假若您想象中的静电耳机是很柔的声音,就像以前的Stax那种,那么Shangri-La jr不是您的菜。反之,如果您想要的是清爽、中性、明快、有劲的特质,那么Shangri-Lajr可能就是您的真命静电耳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