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迎娶宝钗后,来不及吃后悔药的王夫人,为何后悔没让黛玉过门
贾宝玉的母亲王夫人,面对着长子贾珠青年早逝,女儿元春入宫为妃,再加上平日里难以和元春相见,他只能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贾宝玉身上。贾宝玉衔玉而生,聪颖俊秀,王夫人对幼子爱如珍宝,也视为日后唯一的依靠,含在嘴里都怕化了。所以对于身为母亲的王夫人来说,贾宝玉的婚事必须牢牢地把捏在手心,毕竟贾宝玉日后极可能是贾府下一代执掌人。
众所周知,曹雪芹先生只是完成了《红楼梦》的前八十回,但从这前80回的章节内容来看,金玉良缘最终还是战胜了木石前盟,也就是贾宝玉最终在迎合考虑整个贾府兴衰的背景下,迎娶了薛宝钗;在贾宝玉和薛宝钗成亲那天,林黛玉最终泪尽灯枯。
错把宝钗看成筹码,其实儿子宝玉才是筹码尽管贾宝玉最后娶的是薛宝钗,也完成了整本书都在呼吁的“金玉良缘”,可明眼人都知道,这并不是一个完美的结局。不论对于贾宝玉来说,还是嫁给贾宝玉的薛宝钗,乃至整个贾府,这都不算是一个好结果。毕竟娶了薛宝钗之后的贾宝玉整个人心都凉了,尤其是当他面送着林黛玉的离去,好似天顶都轰隆般倒了下来。
对于王夫人而言,在黛玉生前的所有时间里,偌大的一个贾府,最为憎恨林黛玉的就当属王夫人了。贾母能把林黛玉宠在手心里、含在嘴里,可王夫人却时常防备着林黛玉,他更不想日后贾宝玉的新婚妻子会是林黛玉,在王夫人这个实权派心里,林黛玉种种风情雅致都抵不过薛宝钗背后的一个“薛”字。
出于对林黛玉的憎恨,王夫人很巧妙的安排了“金玉良缘”,古代婚嫁论娶讲究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王夫人身为贾宝玉的母亲,在贾宝玉婚姻这件大事上,可以说有着至为关键的取决性作用,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
一番感叹下来,王夫人好像才恍然大悟一般,不过心中这“意难平”,又能怪得了谁呢?当初要不是一个身为母亲的她,不惜一切代价非要促成贾宝玉和薛宝钗这段婚姻,反倒冷落了林黛玉,直气得林黛玉在儿子儿媳婚礼上吐血流泪而亡。不得不说,为了贾宝玉和整个贾家的前途,她不惜葬送儿子对爱情的那份执着,不惜亲手间接促使林黛玉泪尽而亡。
促使金玉良缘的不只是王夫人一人,更有皇宫里的贾元春。
到了
薛宝钗从来都不是筹码,亦非相配宝玉的第一人选林黛玉泪尽而亡之后,其实是王夫人算盘打到最后的时刻,只不过贾宝玉和薛宝钗二人本不是木头,薛宝钗明显没有朝着王夫人当初设想的那样发展,王夫人一直把薛宝钗看作是“兜底的筹码”,以至于让贾宝玉迎娶薛宝钗,也是为了兜住薛宝钗的底;反观贾宝玉这边,王夫人本以为林黛玉泪尽而亡,就可以促使贾宝玉和薛宝钗的婚后生活美满幸福。
先后两次出家,身为母亲的王夫人都看在眼里,无奈痛楚在心里;先后两次出家,身为妻子的薛宝钗也看在眼里,懊悔无奈在心头。早知如此,当初就不会选择那样积极促进“金玉良缘”了,这本该是王夫人最后心中想到的一件事情。
亮郎说除了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懊悔,对儿子的两次出家感到悲痛,王夫人同时也对薛宝钗感到可怜。真不知道她自己造下的这是什么孽?脚踏物质的王夫人,从来不会把自己儿子的感情和想法考虑到其中,这是身为一个母亲的失败,但这却十分符合封建家长式教育的特点,也比较符合整本《红楼梦》所想要凸显出来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