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娃后前几年,家里这些地方会很“乱”,妈妈不用太介意,有好处

每个周一,妈妈们手忙脚乱地送完孩子上学,回到家做家务时,望着狼藉一片,都要半天才能回过神来。
  • 孩子们在家过了个周六、周日,家里就又乱出了新高度!

  • 床上,床单和被子揉成一团,衣服、裤子、袜子扔的是东一只、西一只;

  • 书桌上,横七竖八地躺满了书、笔记本、纸张、各种笔、喝完的矿泉水瓶;

  • 饭桌上,杯盘狼藉,还有汤汤水水洒在桌面上、滴在餐椅上;

  • 地上,是玩具车、扑克牌、纸箱子、棍棒,以及瓜子皮、瓜子仁和橘子皮……

那种想收拾,却又不知该从何收拾起的抓狂,每一个做家务的妈妈都经历过。
没孩子时,每个女孩子都是爱整洁的妙人儿。
那到底是谁,使妈妈们陷入怎么收拾都收拾不干净、怎么整理都整理不完的状况呢?
是妈妈们爱若珍宝的每一个娃!
值得欣慰的是,哈佛大学的教授曾经得出一个结论:家里的房间越乱,说明孩子的探索能力和创造能力越强,也就是说孩子越聪明。
当然,这里说得乱,是指房间物品的摆放杂乱无序,而不是垃圾遍地的脏乱差。
孩子生来就具有探索精神,大的、小的、软的、硬的、香的、臭的、方的、圆的……孩子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更多的是通过尝一尝、闻一闻、摸一摸、看一看来获得。
并且,允许孩子把家里弄得乱七八糟,也意味着家庭本身的自由度和容纳度更高,这对孩子能力的发展也是很有益处的。
在有娃的头几年,家里乱一些,妈妈们实在不用太焦虑。
尤其是家里的这两个地方:

卧室

对小婴儿来说,卧室是他们人生中第一个主要的生活场所。
新手妈妈面对小婴儿,总会有些手忙脚乱。吸奶器、奶瓶、尿不湿、换洗衣物、湿巾、纸巾等等,大大小小的物品,总要摆放在伸手就够得到的地方才安心。
又因为精神集中在小宝宝身上,如果没有帮手,房间里就会显得凌乱不堪。
没关系,小宝宝最需要的,是妈妈的全然关注。
至于房间乱不乱,小宝宝并不介意。
而长大些的孩子,因为床上相对柔软、不易碰伤撞疼,都喜欢在上面玩闹。
男孩子们,有时干脆把床当蹦床,比赛看谁跳得高。
或者一人拿个软棍,一人拿个机器人或者恐龙布偶,玩打仗的游戏,或者主动出击,或者干脆被窝一掀躲进去。
别说,这也算是高强度的运动,一会儿功夫,俩娃就能玩得头上汗津津的。
有些孩子,还喜欢在床上摆放自己心爱的小汽车、布偶或者书。
有些孩子,还习惯把书丢在床上。晚上洗漱完毕,窝在被窝里,随手翻出一本,或者自己津津有味地阅读,或者要爸爸妈妈读给自己听。
妈妈完全不需要为了保持整洁,或者觉得床上东西乱会睡着不舒服,而对他们的床上活动做诸多限制。
对孩子来说,他们既得到了运动的快乐,又增进了亲子或兄弟姐妹间的感情;而且床上摆着的都是他需要的东西,还为他们提供安全感和秩序感,妈妈们何乐而不为呢?

客厅

学步后的宝宝,客厅成为其主要的活动区域。
在这里,他们将发挥自己的天然探索渴望,上桌子、爬凳子、扣洞洞、开开关,无所不能。
调皮的孩子们,可能“哗啦”一声将收纳箱中的玩具全部倒出;
也可能将墨水瓶打翻,弄得满地乌漆嘛黑;甚至放学回家,将袜子脱下来这边扔一只、那边扔一只……
这些,可能都是孩子在摸索如何和环境相处。
其实,有时大人以为的凌乱,在孩子眼中是“整洁”。
比如:好多妈妈不能忍受孩子的书包乱,但他们却能很快地从中找到要用的书本。
一个跟在孩子屁股后面、不停念叨“这个不能碰,那个不能动”的妈妈,和一个允许孩子随意摸爬滚打、丝毫不介意他把家里搞得鸡飞狗跳的妈妈,从长远来看,到底哪个对孩子的发展更好呢?
当然是后者。
而且,过多关注家里整齐、干净的妈妈,会充满焦虑和无助感。
想象一下,妈妈在不停地收拾,孩子在不停地捣乱,然后妈妈发火、孩子哭闹,妈妈再接着收拾。
如此往复,妈妈和孩子,哪个的心情更好的了?
有人说:“太整洁的家就不像个家了,而是宾馆”。
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
想一想,在有孩子的头几年,回到家里,地上是玩具,桌上是书,床上是孩子的衣物,但是有孩子轻松的欢声笑语,这不就是最好的烟火气吗!
孩子长大后,自会生发出更强的秩序感,到那时候,再怀念小时候的一地狼藉,也不能重现了。
妈妈们,趁孩子还小,好好地享受和他们在一起的时光吧!至于家里乱不乱,实在不用太焦虑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