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具体的人,不要爱抽象的人
WeGo团队原创
关于同性,有一句话是这么形容的:“我不是同性恋,只不过我爱的人刚好是同性罢了”。
抛开前半句是否有歧视成分不谈,后半句可谓完美诠释了什么叫“爱具体的人”。
与之相对的是一些关于“爱抽象的人”的提问,例如。
“我想找个天津男朋友”
“如何找一个外国女朋友”
“恋爱后发现男友与自己想象的不一样怎么办”
并不是要指责这些观点存在错误或偏见,喜欢什么样的人并以此作为模糊的标准去找对象是相对高效的,也是很合理的筛选方式,但是谈恋爱最终还是要关注到具体的人身上,这意味着你要花一些成本去了解对方,而不是用抽象的符号走捷径。
广东人不能吃辣,上海人小气吧啦,成都人好逸恶劳,内蒙人骑马出门……这些刻板印象是标签和符号,是抽象一面的体现,当你戴着有色眼镜去看人的时候,你是看不到对方身上具体的品质的。
这些想法落实到亲密关系中,就容易出现问题和误会,认为“和想象的不一样”,或者带来障碍,例如。
福建人不敢找广东人谈恋爱,因为怕被吃掉【bushi
对于「爱具体的人,不要爱抽象的人」这个观点,我个人在亲密关系中的理解包含两个方面。
1.不要预设一个幻想中的理想对象,然后往伴侣身上套,否则失望是必然的,更不要以此为标准试图去改造对方。
2.真正的爱是对具体人的爱,要舍得花时间去了解对方,你不是爱上一堆符号,你爱ta,只因为ta是ta。
爱一个具体的人就是接受对方身上的优点和缺点,有好的一面,也有不那么美好的地方。就像亲密关系中会有幸福和快乐,但偶尔也会给你带来痛苦和悲伤,好的坏的都应该全盘接受。
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有句传颂甚广的话:「人生若只如初见」。
初见为何美好得总是让人怀恋?因为初识时彼此都想给对方留下一个好印象,各自将最好的一面呈现给对方,虽然确实是美的,但过于修饰,隐藏了坏的一面,终究展现的不是全部的真实自我。
随着时间的流逝,互相了解加深,缺点会逐渐暴露,熟悉后就松懈了,做自己才是最舒服的。
但是当缺点暴露出来的时候,可能就会变成矛盾发生的开端。如果你们最初走到一起是因为一些抽象的符号,两个人都戴上了厚重的面具,摘下面具后互相都会觉得对方变了,不是想象中的样子。
没有能做到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其实算不上真正理解和接纳一个人。
从爱一个抽象的人,到爱一个具体的人之间,最大的距离就是「如其所是」。
接受对方的一切,认同ta所做的事情,而不是以你的标准去左右ta。
可能有人会问:如果ta做的事情是对我有伤害的,例如出轨和背叛,那我也只能接受吗?
答案是,你可以依然如其所是,但是将ta从你的优质世界中踢出去。
优质世界是存在于每个人心中的独有世界,由许多具体的画面组成,只有那些我们真正喜欢的人、事和信念才被允许放进来。
选择出轨的人的优质世界中的信念系统就是将追求自我性满足放在优先位,听取基因的声音——我们的基因决定了个体渴望性伴侣,但不关心是谁,是不是同一位。
不过现实世界往往更复杂,想放弃没那么简单,有时候人们宁可痛苦也要把有过背叛行为的伴侣留在自己的优质世界中,是因为伴侣固然曾让自己失望,但相信将其删除会更不幸福。
接受爱那个人本身,而非爱那个人所带来的一切,这很难,要求我们回到本质,关注眼前的那个具体的人。
如果你在看清楚具体的那个人以后,仍然决定要爱ta,将ta继续留在自己的优质世界中,那么你需要的不是评判对错,不是原谅过去,而是去尝试了解ta的内心,多问一句“为什么”。
为什么无法满足你的期待,为什么宁可破坏关系也要坚持自我。
可能你会发现在对方的优质世界中,将你置于怎样的位置,又或者,ta早就将你从优质世界中划了出去。
证明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可以有很多,其中有一项是认识到世界如其所是,非如我所愿。
你可以自由地选择爱或不爱,但如果爱,请去爱一个具体的人,接受ta比你想象中更加现实而具体。
WeGo
实战高效,手把手教你挽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