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中医一定要认识到这个自然规律!

对现代人来说,一谈起自然规律,绝大多数人都会很晕。因为我们所学的科学告诉我们,自然界的一切变化就象掷骰子一样是随机的、偶然的,根本没有什么必然性的规律。中医是建立在对大自然最普遍规律的认识之上的,如果你根本不知道这个规律,当然永远无法理解真正的中医。
可自然规律到底是什么呢?西方科学是用几个基本粒子的不同组合来认识万物的,科学家们认为,只要把那几个基本粒子还原出来了,自然规律就找到了。可现在呢?人们却发现基本粒子并不基本,因为它们都可以转化为同一种更基本的东西——能量,用能量也可以造出所有基本粒子,可能量是什么?它无形无象、无所不在,科学家们迷惑了。
东方科学是用一种物质的聚散来解释自然界的一切的。既然万物归一,还原论在这里就没有意义,因为万物还原到最后都是同一种叫不出名字的东西,它告诉我们不了任何答案,真正的自然规律只可能是一个无形无象、无所不在的理。要正确地认识它,只有一种方法,那就是哲学的思辨。
哲学是一个很奇怪的东西,当人生活条件好了,哲学思维就会急剧倒退,就象现代人这样,没有几个人有真正的哲学思想,更不相信决定人的自然规律的存在,正是缺乏了哲学思维,人们才不理解中医。相反,当人生活条件艰苦,哲学思维就会高度发达。原因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只有苦难才能够让人真正认识到自然力量的宏大,个体力量的渺小,进而认识到决定万物的自然规律的存在。
中国古人很厉害,它早在几千年前就总结出了自然规律,并把它归纳到中医学当中。看看气一元论就知道了,气聚则生,气散则亡,自然规律可以简化为两个字——生死的规则。更具体地说,就是物质系统的生死规则,因为气聚就是物质系统的产生,气散就是物质系统的灭亡。
在中医学中,这个规律是用阴阳学说来描述的,在这里,气之聚就是阴,或者说统一物质的有序状态,物质系统,气之散就是阳,或者说统一物质的无序状态,混沌空间。物质由阳至阴的转化就是物质系统的产生,由阴至阳的转化就是物质系统的灭亡。阴阳学说就描述了物质系统产生、发展、壮大、衰退、灭亡的规律性。由于自然界的一切物质存在都是呈系统的,因此,阴阳学说就是对大自然最普遍规律的描述。
阴阳学说还可以用另外一种方法来描述。阴为物质系统,阳为混沌空间,物质系统是依赖混沌空间而存在的,它的力量与所依赖生存环境的力量相比是微不足道的,物质系统要想存在与发展,就必须在与外在世界变化的对立中不断寻求与它在变化上的统一。物质系统的变化和外在世界的变化是一一对应的,可以看成是外在世界变化的一个缩影。用阴阳学说的话来说就是阳主阴从,用哲学的话来说就是整体决定局部。
一旦认识到这一点,就知道中医为什么学起来非常容易,要学好非常难了!看看中医的病因学就知道了,整体的自然决定局部的人,由此得出了疾病的外因是人与自然的矛盾激化,整体的环境决定局部的细胞,由此得出了疾病的内因是不平衡引起的整体管理失控。中医就是一门通过恢复整体的管理,使人不断顺应自然的学问。
这和管理企业一样,谁都可以管理企业,但管好却非常难,这是因为市场在变,企业内部的情况也在变,而且它们都处于无形当中,要想准确地把握这些变化,并在两个变化的对象之间寻求一种动态的平衡,可谓是难于上青天。中医也是如此,它是帮助人顺应自然的,可自然在变,人体也在变,要想在两个变化的对象之间寻求一种动态平衡,真的很难。
在中医学上,寻求这种动态的平衡是运用五行学说。作为一个中医人,千万别把它当成是五种不同的材料,对应具体的脏腑。五行学说是建立在气一元论之上的,它描述的是同一种物质的五种不同运动形式,在人体体现的是五种不同的功能系统。如木对应着肝功能系统,金对应着肺功能系统,水对应着肾功能系统,土对应着脾功能系统,火对应着心功能系统,这些功能系统是以脏腑为核心,经络为辅助,枝末细节为周边。比如,肝,它与胆相表里,主血,主筋,主眼,它们通过肝胆经把它们串联起来,成为一个功能系统。
中医治病的原理就是根据整体决定局部的大自然规律,用恢复整体管理的办法,使局部的细胞病变在整体力量的控制下改邪归正。可如何才能够恢复整体的管理呢?答案就是恢复整体的平衡。不管什么病,也不管病的程度如何,中医都是一种方法,那就是调节整体的平衡,恢复整体的管理,一旦整体的管理调好了,百病皆消。
你认识到了中医背后的科学性了吗?如果没有认识到,你学中医就象在黑暗的迷宫中摸索,很难成为大医。如果认识到了,你学中医就有了明确的方向,不仅学的快,而且还容易成为高水平的中医。
比如,你明白了中医治病的原理,就不会被专科所限,中医是全科,不管什么病都可以治,只要找出人的体质偏性偏在哪,并用中药之偏来平衡它就行了。
再如,你明白了中医治病的原理,就不会被方证对应的套路所限,不管有没有症状,你都可以轻易地找到治疗方法。因为中医都是调平衡的,只要知道五脏之偏,来调平衡就行了。
(0)

相关推荐

  • 学中医的难与易

    学中医难吗?对现代很多人来说感觉非常难,这不,中医药大学学上五年,毕业后还是什么都不会!既然再上研究生三年,博士三年,仍然是很初级的,连五流中医都算不上.不过,对中国古人来说则是非常容易,古人说得好: ...

  • 中风急救——真庆幸我在学中医,一根缝衣针救回了父亲

    正值隆冬寒风凛冽气温骤降,心脑血管病也迎来了井喷高发期,痛惜一位朋友的父亲年纪轻轻就突发脑溢血,落下半身不遂肢体不灵便,若是平时大家都能学习点中医急救常识,发作时处理得当,或可免半身不遂偏瘫的苦痛.文 ...

  • 半夏厚朴汤该如何取效? 学中医的...

    半夏厚朴汤该如何取效? 学中医的人似乎都知道,"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但临床用此方真的有效吗?看过很多文献说的貌似很有效,实际上,临床效验并不高. 刘渡舟刘老亦认为梅 ...

  • 零基础学中医:汗证的10大辨证治疗,中医...

    零基础学中医:汗证的10大辨证治疗,中医爱好者别划走 1.有汗发热--营卫不和--桂枝汤--调和营卫 2.无汗发热--外感风寒--麻黄汤--发汗解表 3.白天出汗--肺卫不固--玉屏风散--益气固表 ...

  • 【学中医,先要辨寒热】学中医入门第一课就...

    [学中医,先要辨寒热]学中医入门第一课就是要学会辨寒热,如果你把寒热搞懂了,那么中医就学会了一半.为什么呢?寒热在中医里面讲就是阴阳,那么阴阳是什么?<黄帝内经>记载:"万物之纲 ...

  • 每天学中医——察五官辩五脏疾病

    每天学中医--察五官辩五脏疾病 中医经典<黄帝内经>曾提出:心开窍于舌.脾开窍于口.肺开窍于鼻.肝开窍于目.肾开窍于耳.这就表明,五官的功能直接反映了五脏的健康状况,它们的一些异常变化也代 ...

  • 学中医,得认这个

    学中医最早是看<思考中医>,后面学人背<伤寒>.背<内经>. 后面有机缘看徐灵胎<医学源流论>(徐灵胎是奇人,书也写得视野广阔,没有科班的迂腐,其路数独 ...

  • 全民学中医——中药化湿药

    细目一 概述 一.性能特点:气味芳香,性偏温燥,主入脾.胃经. 二.功效:促进脾胃运化,消除湿浊. 三.适应范围:湿浊内阻,脾为湿困,运化失常. 四.使用注意: 1.入汤剂宜后下,且不应久煎.2.本类 ...

  • 口腔溃疡原来是因为身体出了大事儿!【跟己安先生学中医】

    导读 小道经方粉丝"荷",学习优酷视频<小道经方>大半年,终于迈出亲自去实践经方的这一步,并且取得了好的效果! 实践经方 五天前,突然发觉自己的舌头非常鲜红,舌上已没有 ...

  • 学中医的22字真言(值得细看)

    学中医的22字真言(值得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