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的几个底层思维(续)
今天继续和大家聊一聊流量的一些底层思维
回顾一下昨天说的几条流量思维
· 每一个存在流量的平台,都有流量的机会;
· 每一个流量平台的入口,都值得研究系统的玩法;
· 每一个露出的产品细节,都是潜在的引流机会
· 研究平台规则,是在该平台做流量的第一步!
且我们要研究平台禁止的事项,我们不要去做;我们还要研究平台内容露出的规则,我们迎合这个规则,就可以更有机会获得平台流量的扶持
那么,除了这些点,还有哪些流量思维呢?
1
流量不是越多越好,我们要的一定是经过筛选的、可转化的流量
这一条我们自己是有切身体会的
我们之前有写过一篇文章,目的是为了宣传并带货我们的极客增长的产品。
但内容有一些遮遮掩掩,没有点名我们是个付费产品,但只顾着说我们的产品有多好多厉害,结果呢,确实是来了不少流量,但这些流量的转化率,由于没有经过付费筛选(没有告诉他们这是要付费的),结果转化率非常的差
所以,流量一定要经过筛选,只有刻意筛选,才能节省我们的后端对接成本,还能够提高转化率
2
流量或玩法迁移,往往会产生流量洼地
这也是我们现在这个工具的核心逻辑,大家一定仔细看这句话
流量或玩法迁移,往往会产生流量洼地
这句话可以拆成两部分,一个叫:流量迁移,会产生流量洼地;一个叫玩法迁移,会产生流量洼地
怎么理解?
先说第一点:流量迁移,会产生流量洼地
举个例子
大家知道,一个热门事件,往往会先在微博上发酵。但流量是一个大水池,虽然水池(平台)不同,但每个水池间,其实都是有水的流通的
于是就会发生什么?
由于微博是热点的第一发生地,所以,当这个热点刚刚在微博发生的时候,由于流量的传递性和跨平台性,所以它也必定会传递到知乎,会传递到微信,会传递到抖音
这时候,由于时间差,我们就可以事先在抖音、在公众号、在知乎中布局,提前埋伏,获得流量洼地
这是:流量迁移,会产生流量洼地
再说:玩法迁移,会产生流量洼地
再举个例子
一个在抖音中热门的视频以及其背后视频的套路,比如最近很火的影视剪辑或者是壁纸号,往往可以跨平台迁移到视频号中。
事实也证明如此,之前朋友在抖音做老照片修复的视频活火了,其个人通过老照片修复也赚了不少钱。当视频号火起来之后,他将这一套东西完整复制到视频号,结果观众同样也很买单
以上是今天的第二点:流量或玩法迁移,往往会产生流量洼地
3
内容为王。一切流量的前提,一定是内容
这点也是最容易被大家忽视,或者是说容易被流量操盘手们忽视的一点
这一点看似是个废话,但很多公司,很多操盘手,往往将流量增长的希望寄于骚操作,寄于一些技巧,却根本不将精力放置在真正重要的、最终承接转化作用的内容上。
而且,对于不同的平台,其文字文案的套路绝对是不一样的
知乎,你要配适合知乎的文案才行,不要直接把公众号里现成的素材搬过来
小红书,你要小红书的文案,你不要把知乎的内容搬过来
因地制宜,非常重要。说的简单,但这背后一定要有组织以及人力的投入。而且要充分清晰的认知到这一点。
不要图省事,不然前面的技巧花了很多的力气全部做到位了,但最终的转化却因为你是直接拿的之前写的一篇公众号的文章,而最终功亏一篑
4
流量的世界里,同行,是最好的帮手
这一点是说,你要去分析你同领域的爆火的内容,研究成熟的同行才行
去分析他的内容为什么会火,如果内容没有什么稀缺性,只是日常内容,那就要分析他的内容结构
比如:引导语是否诱人,配图是否合适,有时候就是这些小细节,决定了你的内容打开率是否高于别人,打开率的问题解决了,后续的正文的内容,也可以模仿,看看是什么结构,文中有哪些小技巧,这样每个步骤都提高一点,你爆文的概率就高了很多
这一点看似也是废话,但做到位的,真的重视并且花时间去做的人,真的是不多。
不说别人的,就说专业的流量操盘手,从我们自己的操盘手社群来看,这么玩的人,首先,数量很少,因为这是个苦活,要分析大量的内容套路,有自己的方法论;
第二,段位非常高,不依靠技巧,且对人性有非常充分的理解,而且已经到了能够创造流量的境界(关于他创造流量的故事之后有机会和大家分享)
这一段其实有很多案例,之后再详细和大家讲一下,就以知乎举例,知乎中,就有一些屡试不爽的文案套路。这些套路一定不是别人告诉你的,一定是你真的花了苦功夫,去拆解分析的海量的热门内容,才分析得出的套路
这就是好的同行的力量,也是好的内容的力量
5
当流量玩法被验证,应以规模取得效益
比如知乎我验证成功了:从账号定位,到养号,到选择问题,到内容发布,到引流私域。
那一旦验证成功,其实我要做的,一定的矩阵化。
公众号也是如此,一个号每天被动来 10 个精准流量,那我上 10 个,上 20 个,来了流量就很可观了
6
最后一条:一切的成交始于曝光,一切的曝光始于触达
所以说为什么私域重要?
归根到底一句话:我可以免费的无数次触达!
只要 ta 不删我,我就能把 ta 最终转化
所以,比起只做单渠道,更建议多渠道留存用户,因为可以做到有机会多次触达
事实上,我有位操盘手朋友,就是通过这一招,他的转化率做的比同行高的多
怎么做的?
他在发公众号的时候,总是会通过插入小程序,将他的小红书,将他的快手账号,将它的视频号,全部同步给他的粉丝
做到一个粉丝,多地留存
公众号文章是只能一天发一次,那你一天之内还看不看视频号呢,还看不看小红书呢,还看不看快手呢?
只要你看,我就无数次的出现,最终,多次触达,就能把你转化
公域流量是别人的,私域流量才是自己的。私域流量的好友数,绝对可以用数字资产来形容。今年业内有一句话:2021 暴富,从一个满 5000 人(现在是 1 万人)好友的微信号开始
PS:再给大家加个餐,说一下刚刚我说的那位,是怎么在知乎创造流量的
大家都知道,知乎流量是怎么玩的?
找浏览量多,但是回答数少的问题,然后去回答是吗
但有没有可能,反其道而行之,专门找回答人数多,且浏览量多的问题?
这位就是这么做的,硬生生的创造了流量
怎么做的?
其实很简单的一个套路
就是去看这个问题下的所有的回答,然后再揣测用户的需求,按用户的需求,对这些回答进行分类,以满足用户的需求为根基,最终做到跳出跟随,在一片红海中跳脱出,成为最不一样的且可以满足用户需求的那个仔
这是一个借力的玩法
想一下:你把一个问题下的回答,大多按类别列出来,然后挨个分析类别的优劣,是不是就显得你专业
试想一下:这种回答形式,你压根就不是和其他的 499 个问题在竞争了,你变成了什么?
升维打击,你变成了规则的制定者
你是这个问题下,唯一的那个评判者
当然,这个回答套路的根本在于,你要想清楚:你整理完这些回答,再加上你的点评,解决了读者什么需求?
举个例子。比如一个问题叫:学金融看什么书比较好
下面一共 500 个回答
499 个都在推荐书
然后我用 Python,爬了一下这些回答,并且去豆瓣中撞一下豆瓣评分
最终输出一个表格:一共 121 本书籍,按豆瓣评分倒序。
这个表格,就解决了用户的需求。这就是高维打击,借了其他 499 个问题的势。
关注我,学习更多流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