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绍兴】专访丨董炳月:鲁迅和绍兴,互为荣幸(视频完整版)

访谈嘉宾

《文化绍兴》专访

中国鲁迅研究会会长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董炳月

对话|嘉宾 

鲁迅的《故乡》,我们的故乡

主持人:董老师,欢迎做客《文化绍兴》。今年是鲁迅诞辰140周年,您这次受邀来绍兴主要参加了哪些活动?

董炳月:140周年,咱们绍兴因为是鲁迅先生的故乡,所以活动比较多,我这次来参加了两个比较大的活动,一个是大师对话,鲁迅的《故乡》,我们的故乡,再一个就是我们中国鲁迅研究会和咱们绍兴文理学院,还有绍兴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合办的一个学术研讨会,纪念鲁迅诞辰140周年暨鲁迅现代文化价值重建国际学术研讨会,这两次会议规模都是比较大的。

主持人:绍兴是鲁迅的故乡,您觉得绍兴对于鲁迅一生的影响体现在哪呢?

董炳月:鲁迅和绍兴的关系应该是比较复杂的,你从他小说《故乡》来看,《故乡》他写的是鲁迅,也就是小说中的“我”,如何告别故乡的,告别故乡很决绝,离开故乡不回头,没有什么留恋。但是这只是鲁迅和故乡关系的一个方面。你如果是看了他全部的作品,从作品里面找他和故乡的关系,鲁迅他对故乡的感情是很深的。你如果是结合他晚年写的《朝花夕拾》十篇回忆性的散文来看他,他对故乡是一往情深的。所以总体来看,我觉得鲁迅他和故乡绍兴的关系是多层面的,这是我的理解。

主持人:今年是《故乡》发行的100周年,您能给我们简单解读一下《故乡》这篇文章吗?

董炳月:《故乡》这篇小说很短,五千多字,但它确实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名篇,写得太精彩了,小说艺术方面的问题这里就不说了。它主要是鲁迅在小说当中表现的对于闰土这种底层人的一种悲悯和同情的情怀,这个是非常珍贵的。因为这个作品它是收在咱们小学中学的课本当中,影响非常大,特别是小说结尾处的关于路关于希望的那段话,大家都会背,小时候一定要背的。如果是放在整个鲁迅的作品的体系当中来看,这个小说它结尾处表达的思想感情,它是系统性的,是承先启后的。

从文本中还原真实的鲁迅

主持人:董老师您已经从事鲁迅的相关研究有二十多年了,对于鲁迅文明观、孔子观、美术观也有一些非常独特的见解,那您能简单说一说您的看法吗?

董炳月:这三个问题都是很大的问题在鲁迅研究领域,我简单的说一说吧。因为这个文明论的问题是东亚地区现代文化史上的一个大问题,就是大家是如何理解文明的。鲁迅他1908年在日本写的文章《文化偏至论》,他提出了他的文明观,叫“掊物质而张灵明,任个人而排众数”,他的文明观是否定殖产兴业,富国强兵的,是尊重个人价值的。这个文明观你就是现在看来也是太超前了,这是第一个文明论的问题。
第二个就是孔子的问题,这方面实际上很多读者对鲁迅是有误解的。认为鲁迅是彻底反传统的,是批孔的。鲁迅是批判儒教思想,但是在鲁迅这里,孔子和儒教实际上是两个问题,两个概念,鲁迅他批判的孔子是什么孔子?我在我文章当中有一个定义叫“白粉孔子”。鲁迅认为孔子是被历代的统治者在他脸上涂了好多白粉,化过妆的孔子,那不是真实的孔子,真实的孔子鲁迅不能说是认同的,至少说是不批判的。所以鲁迅对孔子对儒家思想的态度,我们一定要辩证地去看。
第三个问题就是美术的问题,他在仙台弃医从文的时候,他的理想不是从事文学运动。你去看《呐喊·自序》,他是从事文艺运动,那文艺和文学是两个概念,文艺可以包括这个文学、美术、绘画都可以包括。北京大学的校徽现在我们还在用,是鲁迅设计的。到了三十年代前期,就是他去世之前,他大量的精力是用在新兴版画,就是木刻版画推广和普及上,编了很多版画集,所以如果是只看鲁迅的文学成就,不看他的美术成就,那对鲁迅的理解是片面的,所以文学和美术在鲁迅这里发挥的功能,几乎可以说是等量齐观的,所以这个问题也很重要。

主持人:董老师是中国鲁迅研究会的带头人,研究会主要的职能是什么呢?

董炳月:中国鲁迅研究会职能那还是推动中国的鲁迅研究,研究会今年已经成立四十二年了,1979年11月成立的。成立的时候,因为鲁迅这位作家在中国地位很高,所以我们研究会规格也相对的高一些,沾鲁迅的光吧,主要成员是大学的老师,当时科研单位的研究人员,还有新闻出版机构,对鲁迅感兴趣的这些人,主要是这些鲁迅研究者,把他们组织起来,经常开研讨会,研讨一些方面的问题,通过多种形式来推动鲁迅研究。

主持人:您做了很多关于鲁迅的相关研究,也发表了一些著作,那这些著作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

董炳月:我的鲁迅研究成果实际上很少,和很多前辈的成果相比不值一提的。如果简单地介绍我的研究,因为我是在日本待的时间比较长,一个是视角上注重从比较文学的角度来看鲁迅;再一个在方法论的层面上,我是比较注重对鲁迅文本的细读,通过细读他的文本来回到真实的鲁迅,这是一个基本的思路。

主持人:日本和韩国对鲁迅的研究水平已经是相当高了,那您能帮我们简单地介绍一下,当前日、韩两国对鲁迅研究的情况吗?

董炳月:日本它和鲁迅的关系比较特殊,这你知道,因为1902年到1909年,鲁迅是留学日本的,如果没有那一段留学日本的经历,鲁迅不可能是现在这个样子,所以留学日本的经历对于鲁迅意义非常大。其实这样的话,日本的学者他们对鲁迅感情也是很特殊。所以在日本他们说在日本,鲁迅不是外国作家,是“国民作家”。像夏目簌石一样,日本人是把他当“国民作家”看,对他的认同感比较强。因为鲁迅登上文坛是在日本登上文坛的,最早介绍鲁迅的那是日本的一个杂志,1909年前后就介绍过鲁迅。对鲁迅的研究到目前为止,已经100多年的历史了。现在和我们交流很多,像这些年轻的都到我们绍兴来过,来开会,来查资料。所以这是日本的情况。

韩国的鲁迅研究历史没有日本这么悠久,他们对鲁迅文本的解读很细致,这是他们研究的一个特点。我们大陆到目前为止至少已经出版了两本韩国学者的鲁迅研究论文集,所以我们绍兴的朋友,如果是感兴趣的话,可以找来看一看。

主持人:鲁迅在日本被誉为“国民作家”,其实不光在日本,在全球范围内,鲁迅文化的影响也是相当深远的。现在我们研究鲁迅精神有什么意义呢?

董炳月:鲁迅他是博大精深啊,像毛泽东说的,他不仅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伟大的革命家。按我个人的理解和现实结合的比较密切一点的话,那首先是他的直面人生的现实主义态度,不逃避现实,直面现实;再一个就是他的人道主义精神,你看《故乡》,看《祝福》,《故乡》的主人公是谁,闰土,贫穷的农民,《祝福》的主人公是谁,祥林嫂,社会底层的一个女性。鲁迅对底层的人是怀有很深的一种悲悯,一种同情,一种人道主义精神,我觉得是非常宝贵的,值得我们现在去继承它,发扬它。
我觉得鲁迅和绍兴,如果概括一下的话,应该叫“互为荣幸”。鲁迅生长在绍兴这片土地上那是他的荣幸。绍兴有鲁迅那也是太荣幸了。中国人读过鲁迅的不知道绍兴吗?其他国家的人读过鲁迅的不知道绍兴吗?鲁迅的作品无形中给绍兴做了最大的广告,它让你通过鲁迅来了解绍兴,进而了解中国。

主持人:董老师,感谢您接受我们的专访。谢谢!

董炳月:谢谢!

嘉宾简介

董炳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导,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文学院特聘教授,中国鲁迅研究会会长。著有《“国民作家”的立场》《“同文”的现代转换》《鲁迅形影》《撄心者说——论鲁迅的政治与美学》等,译著有《国家与祭祀》等。

专访精选

指导单位

中共绍兴市委宣传部

支持单位

绍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鸣谢

鲁迅文化基金会

出品

绍兴市新闻传媒中心

游弋古今,解读别样绍兴,

对话大家,感受睿智人文。

编导/ 邓永平 翁梦菲  应绿霞  摄像/章 敏 谢 亮  主持人/许逸菲

制片人/朱於越  策划/终审/张珊珊  监制/王 未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