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书一忆(十四)我保留的六本盗版书之(五)伟人的敬仰模式

留存的六本盗版书中有一本书是我本着“岁月勤拂拭”的心态经常翻阅的。它真正在我手里实现了盗版书超过正版书的待遇:完完全全是被我读旧了的。之所以这样认真捧腹,主要是这是一本关于自己敬仰的伟人的传记。传主是我们熟悉的周恩来总理,而为之立传的是一位外国人,他的名字叫迪克威尔逊.在写这部传记时,他总共与周总理见过两次面。虽然是比较正式的会面,却是一种非官方的谈话,于是有了这本曾经被叫做《周恩来的故事》的《周恩来传》。

为名人立传,并不是那么好做的一件事情。特别是隔着意识形态这座无形的墙。所以,迪克威尔逊的这部传记最开始并不是作为传记存在的。不过,彼时的周恩来总理已经在国际上享誉盛名。是被誉为中国有史以来“两个半外交家”中的其中一个,被国内国际公认最懂得外交艺术。因而,即使是在“社资”对立之时,有一部分地方新闻工作者不畏凯撒,争取新闻自由。以他的视角写东方领导人风采。这就有了迪克威尔逊的这部书以及同样出自他之手的《毛泽东传》。当时的中国外交也正如火如荼,从亚非会议到重返联大席位,东西方都想迫切了解周恩来这位大国总理的故事。而我们国家也欢迎以友好姿态正面回应国家领导人形象的记者。这就为周恩来传的诞生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来源。

虽然这本书并不是严谨的学术性传记,也没有传统西方大部头传记的写法。但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很好。好到中文版在国内的畅销已经完全赛过了外文版,乃至今天你想要国内外寻一本当时在美国出版时才改叫《周恩来传》的外语原版都难上加难,更不必说他最初的《周恩来的故事》(1898-1976)。可要是搜查一遍“周恩来传”,就永远不会让迪克威尔逊的传文失案,甚至都是排在最前沿。

虽说网络上搜索周恩来传,一定会有迪克威尔逊的这本书冒尖。但他的版本却已经在国内变成了通版书的味道。从最开始长江文艺、解放军出版社,到中央文献、国际文化出版公司等都有迪克威尔逊的这本中文版传记,也都采取了战略学博士封长虹上校的译本。从1989年封长虹译出至今,已经32个年头。而我手上盗版的长江文艺出版社黄皮版(典藏精华版)也是当初从中央文献出版社这个原始译本中继承,从译者序中可以知道当时中央文献出版社要出版领袖译丛,于是有了2003年1月亮相的14年后的修订本。依照1989年3月的译后记来看,译者一开始就进行了再创作。删除了他认为没必要的注释的同时增加国人易于理解的内容。这里倒是有点意味深长。

不过,无论如何,呈现在读者面前的确实是一本难得的周恩来总理的好传记。就像书本一开始的定名一样,他是一种故事性叙述的写法。任何年龄段都适读,而且很多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周恩来的故事都在书中有所体现。原作者本身也是通过大量的采访获得这些材料,多少有些官方,才让我们读者读者亲切。而另一方面,迪克威尔逊又有着自己作为一名西方记者的敏锐目光和笔法,在对周恩来的总体描写上还算客观(封长虹应该删除了一部分过于“传奇”显得不实际的内容)。

我记得看这本书最频繁的时刻是在大学的四年。那阵子有着天然多的时间可供安排。除了图书馆的书,在自己买的书里,也就这本从家乡带到西安古城的盗版书最显突出了。它不像后来在古城来的《马英九传》,完全是跟着时事政治上来的传记书。而是经历了岁月的沉淀,起码是被共和国认可的外国人写的中国领袖传记。这在1989年意识形态分歧的巅峰时刻还是显得珍贵的。要知道,在这之前,此类书籍包括《毛泽东》传,通常都是要在书末看到“内部交流”四个字的。

这本盗版书确实不是什么高质量的书,即使是我在重新寻找正版的原版书时也发现这本书应该是和同系列其他伟人传记一样被盗版商制造出来的噱头书籍。尤其是冠以“典藏”字样的书,天生带着“鄙视链末端”的被鄙夷感。但是我也感谢这本书带给我的阅读体验。要知道,即使是一本正版书籍,我也从没有反复翻读到它读成旧书该有的模样。这本书却有次荣膺。

我对周总理的阅读兴趣,很大程度上也来源于此书。后来我延伸购买并阅读了中国人的管家周恩来和《周恩来二十六年总理风云》等书来进一步了解他,并把他作为自己的伟岸英雄对待。甚至于在大学四年那个网络自由的年代,当我有着爬梯子的自由看到国外媒体指摘总理不是时,也能以客观的态度去反驳。记忆最深记得的是在某个时政网站上我看到五毛党和境外反华分子掐架,留言区指出了周恩来许多八卦,并诋毁其为“最虚伪的人”时,我以大量的事实予以反驳,并且最终以一句“一个虚伪了一辈子的人,你觉得他还是虚伪的吗?终结其话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