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超║创新需要人才,振兴才有希望
“村民情义重,邀我至农家。洋楼纵横座,门口小车泊。笑容脸上挂,都把政策夸。十九大召开,农民干劲大。”这是十九大召开后我写的诗句。题目是《过故人庄新篇》文章引发许多读者点赞。大家对乡村喜人的变化无不欢欣鼓舞。老百姓对乡村振兴充满期待。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亿万农民充满了憧憬。振兴乡村,需要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的综合解决方案。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要繁荣农村文化。农村不一定需要繁华,但一定需要文化。
创新需要人才,振兴才有希望。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定要重视人才,挖掘人才,同时要让现代文明占领农村文化阵地。
我的家乡在蕉岭县蕉城镇龙安村。以前傍晚时分,许多村民赌“六合彩”,人们见面讨论的是“今晚出什么生肖?(押赌注)”沐浴着改革开放阳光、雨露和春风,今天的龙安村:可不一样了,夜幕降临之时,有到复旦公学广场跳健美操的;有在家里看梅州电视台播出的客家方言情景喜剧《围屋人家》,可不,年轻小伙子还争着“追”看剧中的人物“月光嫲”呢!有的到村文化室学电脑或者看科普书籍。村风更加淳朴、民风更加和谐。现代文明占领农村文化阵地,助推乡村振兴。
现代文明占领农村文化阵地,乡村人才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乡村人才熟悉当地的一山一坡、一田一地,他们所积累的种养殖经验相当宝贵,具有可操作、易推广、见效快的特点,被称为“田秀才”“土专家”;有的乡村人才技艺超群,是名副其实的“非遗”传人,他们千方百计传承技艺,给当地的民风民俗建设锦上添花;有的乡村人才头脑灵活,利用本地优势打造出了农产品深加工的广阔天地,拉动了农村的产业发展,积极带动广大农民群众发家致富……
让乡村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充分发挥聪明智慧,贡献更大力量,使乡村的各项事业快速发展,无疑是乡村之幸、农民之福。
图文无关,文章配图来源:拍摄作者 授权发布。
编辑:夏鸥;校对:林诗晴;
策划:廖秋香;责编:苏荷;
投稿邮箱:790417844@qq.com
延伸阅读
作者简介
李思超,先后任教于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晋元中学、镇平中学。 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梅州日报、梅州市作家协会、梅州市楹联学会分别吸收为通讯员和作家协会会员、楹联学会会员。
参加人民网首届党员书评大赛获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