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疾险真相Vol.3|轻/中症是什么?如何配置?
京哥说保,真精算师主笔
在信息泛滥、利益驱动的时代
唯有跟随真实的内心,方可找到合适的保险
在之前的文章中,京哥和大家探讨了购买重疾险要不要配置身故责任。核心观点是:重疾险配置身故责任非常不科学,不建议考虑这类产品。具体可以参考文章:重疾险要不要配置身故责任?
除了身故责任,重疾险另一个常见附加责任便是轻/中症。重疾责任是购买重疾险最需要关注的,这一点毋庸置疑。
除了重疾责任之外,轻/中症责任是否必须要配置?京哥和大家聊一聊个人观点。
1.轻/中症是还未达到重疾理赔标准的疾病
为了让大家理解这一差别,在此以急性心肌梗塞和失明两种疾病作为例子进行说明:
1)急性心肌梗塞
“急性心肌梗塞”是重疾险必保的病种,其定义如下:
某包含轻/中症的重疾险,在中症和轻症中均包含了心肌梗塞疾病,中症疾病表述如下:
轻症疾病表述如下:
在中/轻症的描述中,均强调了“未达到重疾“急性心肌梗塞”的给付标准”,但需要满足对应的几个条件。
2)双目失明
“双目失明”通常会被列入重疾责任,某产品对其定义如下:
而“单眼失明”通常会被列入中症或轻症,定义如下:
从上面两个例子可以得出结论,通常情况下,轻/中症都是未达到重疾标准的严重疾病。
2.轻/中症责任的意义在于降低重疾理赔门槛和提高保障全面性
重疾险最早被发明出来时,并没有所谓的轻/中症责任。轻/中症责任被设计出来,让重疾险的吸引力大幅增加。
1)轻/中症责任可以降低理赔门槛
在没有轻/中症责任的重疾险时代,很多人戏称重疾险“保死不保生”。
重疾有三个特征:
严重危及生命:一旦罹患癌症、心脑血管等重大疾病,预期寿命会大幅缩短;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穿衣、移动、行动、进食、如厕、洗澡,这6项基本日常活动会受到很大影响;
需要高昂的治疗费用:一般来讲,罹患重疾后,平均需要准备30-40万的治疗费用。
满足这三个条件,被保人基本就要凉凉了,所以“保死不保生”的说法有一定道理。
为了在被保人还未达到重疾状态的情况下便可以获得赔付,重疾险便衍生出了“轻症”责任。
虽无法获得重疾一样多的理赔金额,但降低了理赔门槛,让消费者更加容易接受重疾险。
2)轻/中症责任提高了保障全面性
相比重疾,轻/中症更加好治疗;花费也要小很多。但轻/中症是针对重疾而言,所以轻/中症并不轻。
轻/中症保障最大作用在于:被保人及时获得理赔金,早日治疗疾病,从而更好的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中。
3.配置轻/中症需要重点关注病种
对于25种重疾病种,有行业的标准定义,其中的6种高发重疾属于重疾险的必保责任。重疾责任通常不会有太多坑。
但轻/中症却不同,各保险公司对轻/中症疾病的定义及病种数量设置完全随意。因此,对于具体保障哪些病种需要重点关注,保障的高发病种越多当然越好。
图1:7中高发轻症包含情况
高发重疾对应的轻症,相对而言会更加高发。如上图黄色部分,京哥列名了重疾对应的几种高发轻症,同时挑选了几款重疾险进行比较。
基于京哥的研究,网销重疾险在轻/中症责任的设置上均比较友好,没有太多坑,即使有遗缺,也只是个别病种。
但线下的很多产品,例如平安福2019,上述高发轻症缺失了5种。买之前还需要好好研究。
病种之外,需要关注轻/中症责任的赔付比例和赔付次数。
对于赔付比例:一般情况下中症赔付比例在50%,轻症赔付比例在25%-35%左右,相同预算下,赔付比例越高越好;
对于赔付次数:现在大多数产品的轻症赔付能达到3次、中症赔付能达到2次,完全能够满足需求,没有必要过多的在乎赔付次数。
4.对于轻/中症的购买建议
如下图,京哥对附加轻/中症责任的价格作了分析。如果附加轻/中症责任,需要多花费20%左右的费用,不同产品会有一些差异。
Ps:康惠保旗舰版的价格真的很强势。
图2:附加轻/中症后价格差异对比
在购买重疾险时,重疾责任的保障金额需要第一位考虑,其次才是考虑中/轻症责任。
之所以这样考虑,是因为重疾风险对我们的危害相比中/轻症更大,优先保障财务损失大的风险,是保险保障的不变真理。
1)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京哥建议首先遵循重疾保额充足的原则
此时可以选择购买纯重疾险,同时搭配一份医疗险用以预防轻症疾病造成的财务损失。
在京哥看来,科学充足的重疾保障金额应该按照如下的思路配置:
保障终身的重疾险,保额可为30-40万,主要预防重疾的高额治疗费用;
保障至60/70岁的重疾险,保额可为3-5倍年收入,主要预防重疾造成的收入损失。
2)如果预算充足,轻/中症责任,完全可以自由附加
在有限的预算下,重疾险的保障方案价值最大化有一定技巧,第一原则便是考虑重疾的保障额度。
希望今天的文章能够帮到大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