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文学概说

在这一历史阶段,对以西方为代表的现代资本主义文明,是接纳还是排拒,如何接纳以及怎样处理它与中国固有文明的 关系,当时对这些问题形成了激烈的争论。大要而言,对于西方文化的态度,在这一时期经历了以下几个重要阶段:

第一是“道器论”的阶段。无论是被誉为首先睁开眼睛看世界的林则徐、魏源等先驱者,还是道光皇帝,他们所关注的 只是先进的西方技术,认为西方所凭借的只是这种技术性的“器”,而根本还没有考虑到产生这种技术的社会体制和文化思想, 即所谓“道”的问题。他们认为只须“师夷之长技”,招“西洋工匠”和“西洋和师”,选精工巧匠而习之,便可以达到强国的 目的(见魏源《海国图志·筹海篇》)。但即便是这样的见解,也道到保守派的反对。

第二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变法论”阶段,这是以曾国藩、张之洞为首的洋务派的主要观点。随着民族危机的 深化和西方文化的不断传入,人们逐渐感觉到,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是不同质的东西,西方除了技术性的“器”,还有他们自 成体系的“道”。这种“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之论,力图在保存中国旧有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吸收西方文化,它所不同于“道 器论”的,是眼界要宽广得多,如张之洞在著名的《劝学篇》中,就主张“西政之可以起吾疾者取之”。但这一派人士在维护 “纲常名教”上,仍是不肯动摇的。甲午战争以后,这种变法论愈加高涨。

第三是以进化论为中心的“革命论”阶段。戊戌百日维新失败后,人们对清王朝完全失去信任,这个政权本身也摇摇欲 坠。而这时期由严复翻译的《天演论》所表述的进化论观点,在中国知识界引起了石破天惊般的巨大反响,此外,西方的民 权、民主等思想理论也不断被更多的人所接受,因此倡言“革命”的理论日益风行。这种“革命论”的核心是主张历史在不 断的变革中进步,认为革命是“天演之公例”(邹容《革命军》),而革命的目标是西方式的共和国。因此,传统文化这时受到 更多的否定。但应该指出的是,直到清末,知识界绝大多数人对于作为现代资本主义文化的西方文化与中国封建时代传统文 化之间的本质区别,还缺乏深刻的认识,所以继之而起又有“五四”新文化运动。而包括“五四”在内的二十世纪初叶中国 的思想文化变革,由于是受西方文化冲击而提前出现的现象,它的社会基础相当脆弱,它的成果也就很不牢靠。

近代文学就艺术成就而言并不高,比较清前期和中期反而显得逊色。这一时期年代较短当然是一个原因,但另外还有两 个原因值得注意:

第一,这是一个社会激烈动荡、各种现实矛盾压迫得人们喘不过气来的时期。在文化人中,无论属于哪一派,只要是热 心投身于政治的,无不首先关注如何解决现实政治与社会问题。而文学固然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但又必须以作者个人的独 特人生体验为基础,以对人的生存处境和人性发展的关怀为根本。当把政治、社会的具体问题放到首位时,文学就难免显出 浮躁,而它的艺术性必然受到削弱。

第二,这是一种文学形式发生变革的时期,特别在诗文方面,旧的形式因不适应生活变化的要求而道到厌弃,新的形式 却尚未来得及出现,许多带有变革意义的尝试,总给人以半生不熟、不伦不类之感。

但并不是说这一时期的文学没有发展。不但那些看来半生不熟的变革尝试在促进新旧文学交替的意义上有其历史的价值, 就是清前、中期文学中不断成长的张扬个性的精神,在后期的文学中也仍然有新的表现。

下面,我们仍旧按不同类型,对近代文学的变化和各体文学的概况作简要的介绍。

1. 诗歌

鸦片战争前后,诗坛上占据正统地位的是嘉庆以来逐步兴起的宋诗派,这一派的早期人物主要有程恩泽和祁鬻藻等,而 以稍后的曾国藩影响最大,人云“湘乡(曾国藩)出而诗学皆宗涪翁(黄庭坚)”(陈衍《石遗室诗话》)。

自同治以降,宋诗派演变为“同光体”,代表人物有陈衍、郑孝胥、沈曾植、陈三立等。“同先体”过去被简单地看作一 个保守旧传统的诗派,但实际上它也有很值得注意的地方。

传统诗歌形式尽管在表现诗人的人生感受方面仍有一定活力,而它与日益变化的社会生活不相适应,却也是很明显的了。因此出现了以黄遵宪为代表的具有变革意义的“新派诗”。

在黄遵宪开始创作“新派诗”不久,梁启超提出了 “诗界革命”的口号。这种“革命”的理想是以古人之风格来表现新 的生活内容与人生精神——包括对西洋文化精神的吸纳。

2. 词

近代文学的词与诗相比,较为远离于时代的波澜,虽也有伤时感事之作,但大抵隐于闪烁的意象之下。在词坛上占主流 地位的,是沿袭清中期张惠言、周济一路的常州派词人,也有个别词人不囿于这一派。他们对于词的写作和理论研究,以及 词籍的整理颇用功力。但由于缺乏新异的创造,词在这一时期虽不寂寞,却少有生气。

3. 散文

散文方面,曾国藩凭借其击败太平夭国所获得的地位,重振桐城派的“声威”,其幕府中又搜罗了众多的知名文士,一时 造成很大影响(在作为桐派之分支的意义上他们也被称为“湘乡派”)。曾国藩的散文理论,力图在保存桐城派核心宗旨的前 提下,加以适当的改造,以顺应时代的变化。但他并不能挽救“古文”的衰落,所谓“桐城派中兴”,实际成了回光返照。

在散文领域代表着革新倾向的是梁启超,他的发表于报刊的许多文章,虽是为政治宣传而作且仍是文言体式,但写得流 利明畅,富有情感,具有很强的煽动力,与向来的古文大不相同。因而以刊登这种文章为特色的《时务报》“一时风靡海内”,“举国趋之,如饮狂泉”(梁启超《清议报一百册祝辞并论报馆之责任及本馆之经历》)。这种新文体也是文言散文向白话散文 过渡的桥梁。

4. 戏曲

近代文学的戏曲演出,包括京剧和各种地方戏都很繁盛,但大都沿袭或改编旧有剧目,或改编旧小说,新的剧本创作自 中期以来即告衰退,缺乏重振之力。这既是因为清中期以后很少再有优秀的文人投身于这方面的创作,也和戏曲越来越偏重 唱工与做工有关。清末出现过一些宣传反清革命的传奇、杂剧,但文学价值也不高。值得注意的是清末时在留日学生中第一 次出现了由“春柳社”组织的话剧演出,虽然表演的是《茶花女》、《黑奴吁天录》等外国文学故事,但这一新的剧种为“五 四”以后新的戏剧文学的兴起提供了条件。

5. 小说

小说是近代文学最为兴盛的文学样式,其数量呈现急速的增长,这在客观方面是因为印刷技术有了提高,因为报刊杂志 这种全新的大众传媒的勃兴,主观方面则是因为这一时代人们对小说的看法有了很大改变,小说的价值被提得很高。

在小说论中,影响最大也最具代表性的是梁启超所鼓吹的“小说界革命”说。梁氏在这方面深受日本明治维新以后新派 人士喜以小说宣传政治观念的影响,他的《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一文,竭力强调小说在推进政治变革和提高社会道德方面 的作用,将它夸大为挽救中国的灵丹妙药。他对小说的艺术特征一一尤其是能凭借其艺术感染力来造就新的人格一一是有所 认识的,但这种认识完全附属于以小说为政治服务的核心宗旨。

近代文学小说的成就不高。在比较著名的作品中,像属于旧小说范畴的《儿女英雄传》、《三侠五义》,故事性很强,语言 也比较生动,但由于思想陈腐,人物形象也就难以刻画得真实;以前评价较高的以《官场现形记》为代表的谴责小说,在揭 露社会黑暗方面确实很尖锐。值得重视的小说应数以妓女生活为中心兼及社会各色人物的《海上花列传》,它以自然平实的文 笔,描绘了在畸形的社会和畸形的生活处境中人性的变异状态,善于从人物不动声色的言谈举止中反映其微妙的心理,在若 干方面具有现代小说的特色。只是它的情调过于灰暗,作为长篇小说来看,它的情节也过于琐细。

近代文学小说的成就虽然不高,但由于数量庞大,传播广泛,加强了文学与大众生活的关联,也提高作家的创作兴趣, 再加上对小说的价值的重视,这些对于建立小说在新文学中的主导地位,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6. 文学批评和研究著作

近代文学中还出现了许多文学批评和研究性质的著作。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中外文化交流的深入,有少数学者对文 学的看法有了全新的视角,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理论深度。小说理论方面,虽然受政治因素的影响比较大,但也接受了西方文 学思想的某些成分。与此同时,王国维撰写了《宋元戏曲考》(后改名《宋元戏曲史》),第一次对中国戏曲的发展过程作了系 统性的研究,他对戏曲的艺术价值的认识和对一些作家作品的评价,和西方戏剧理论也有明显的关联。他的《人间词话》和 《红楼梦评论》,更为深入地运用了西方美学思想来分析中国文学,具有开创的意义。而周树人(鲁迅)留学日本时所作《摩 罗诗力说》(“摩罗”为梵文“恶魔”之意),以西方文学为主要例证,热情赞颂文学中的叛逆精神和英雄主义精神,更是他后 来从事新文学创作的先声。

(0)

相关推荐

  • 晚清文学——诗文,小说、戏曲三大块

    文/肖旭 一.诗文方面: 1.启蒙时期.龚自珍和魏源首开风气,龚自珍是最早要求改革的政治思想家,也是杰出的诗和散文家.他的记叙文<病梅馆记>,通过培植病梅,表现作者对专治主义压抑缚戮人才的 ...

  • 张光芒等:《南京百年文学史》

    <南京百年文学史>,张光芒等著,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21年8月版. 内容简介 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文脉昌盛的文学之城,是一座名家荟萃.名著频出的创作之城,也是一座全民爱书.读书成风的阅读 ...

  • 中国文学史上这些第一,你知道几个?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中国第一部神话小说--<搜神记>   中国第一部浪漫主义神话小说--吴承恩<西游记>   我国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g ...

  • 明代文学概说

    文/肖旭 明朝从1368年朱元璋灭元,到1644年明王朝灭亡,共276年. 在嘉靖时期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社会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文学方面也出现了新的势态.明代文学以嘉靖元年(1522年)为界,分为前 ...

  • 清初至清中叶文学概说

    文/肖旭 清代文学分为两个阶段:清初至清中叶文学和晚清文学.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中国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国家.以1840年为界,从1644一1840年的196年,是清初 ...

  • 元明清文学概说

    文/肖旭 元明清文学,实际包括元代文学.明代文学.清初至清中叶文学.晚清文学四个部分.晚清文学实际已跨入民国初年,为了简便起见,统称为元明清文学. 从历史时间上看,从1279年到1911年是六百三十二 ...

  • 阿拉伯近代文学之二:巴鲁迪

    阿拉伯近代文学之二:巴鲁迪 巴鲁迪迈哈穆德.萨米.巴鲁迪(1838-1904)是埃及著名诗人和阿拉伯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锋与代表人物.他出生于开罗一个富裕家庭,父亲曾做过朝廷的大官.7 岁时其父亲故去,他 ...

  • 印度近代文学之四:泰戈尔1

    印度近代文学之四:泰戈尔1 泰戈尔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1941)是印度近现代著名的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在长达60年的创作生涯中所创作的大批诗歌.小说.剧本和评论著述,形象地反 ...

  • 印度近代文学之一:虔诚派文学

    印度近代文学之一:虔诚派文学 虔诚文学是印度15-17 世纪的文学倾向.这种文学现象的起源是宗教思想.在印度,宗教大师认为个体灵魂若与宇宙最高灵魂合一,达到最后的解脱,虔诚是重要的途径.印度教大师罗摩 ...

  • 宋、辽、金文学概说

    文/肖旭 <概说>是学习宋辽金文学的总纲,内容很重要,要求知识性内容要全面掌握.学以下章节时要时时与之对照,以便对宋代文学有个总体性认识.学<概说>: 首先要对宋代文学特点,有 ...

  • 《世界文学发展史》日本文学之十一:日本近代文学

    日本近代文学史 作者:高须芳次郎 当当 日本近代文学名作鉴赏 作者:谭晶华 当当 日本文学之十一:日本近代文学 日本是亚非国家中唯一没有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国家.19世纪中叶以前,它处于腐败的德川幕 ...

  • 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说

    肖旭 这部分共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第一,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历史背景.要把历史概貌学习一下,了解魏晋南北朝的历史背景及阶级关系状况,这对我们深入学习这一时期的文学是非常必要的. 第二,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