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忠玲原创散文丨变迁
变迁
文/林忠玲
初夏的傍晚,夕阳西下,我独坐在阳光房的摇椅上,余晖透过窗户映在室内的仕女木雕上,更显得栩栩如生,妩媚婀娜。窗外叽叽喳喳的鸟鹊的叫声渐渐停了下来,调皮的布偶猫咪leo在秋千上轻轻地悠荡着,自得其乐。小院里爬满围墙的蔷薇花散发着浓郁的香气。手捧温热的茶杯,闭上眼睛,摇荡着身体,静静地享受着工作一天后的闲暇。
这是一座四层小别墅,300多平方米,独门独院。底层是车库,三、四层有阳台,顶层是阳光房,电梯可以由车库直达阳光房。整个房子全部采用环保材料装修改造,安全和密封性能较好的断桥铝门窗,净化空气的新风系统,全屋净水系统,中央空调系统,壁挂炉地暖、洗浴系统及智能化家居管理系统。屋内是老公喜欢的红木家具,现代化电器一应俱全。尤其是小院,日式枯山水设计风格,是一家人的最爱。闲暇时浇浇水、剪剪草、种种花,如今已“欣欣向荣”,宛若小区大花园中的小花园。小院的周围是缤纷的蔷薇,东南一隅,一棵红红的枫树,叮咚流动的水系,游鱼粒石清晰可见;西南一角,一棵如伞的大桂花树,迎风屹立;右侧夹道黑白相间的石子路上,布满了各种盆栽花,争奇斗艳。小院中间是小径与防腐木围成的一个太极图案的花径,精致幽微。防腐木搭建平台上立着一个大的遮阳伞,下面有两把藤椅和一个藤茶几,增添了几分清雅。工作之余可以坐在这里喝茶、赏花、听风、看书。2020年初搬进来时,恰逢疫情,封闭在家,确确实实地感受到了独享小院的妙处。
思考间,耳边又响起90岁的婆婆常唠叨的那句:“现在的生活是越来越好了,住着大房子,想吃什么吃什么,搁在以前,这样的日子连想都不敢想!”这样的话,越是从年长的老人口中说出,时代感、真实感就越强。我没有在艰难困苦的时期生活过,但是家里这些年住房的变迁,让我切身感受到了生活的变化。
记得1993年,去婆婆家,住的还是70年代盖的砖瓦石结构的小平房,现在老公亲切地叫它老屋。老屋四间,小院一个。老屋西间窗外一个猪圈,猪圈南端一间平房,东南一间厢房,院子拥挤而狭窄。石墙红瓦,带烟囱,正屋盘着灶台,里屋盘着火炕,小小木格子窗,墙和屋顶上都贴着泛黄的旧报纸,正屋裸露着褐色的土墙,也没有吊顶,能看见那些已熏黑的房梁上码得整齐的秸秆。地面是坑坑洼洼的土地,洒水少了起尘土,洒水多了沾泥泞。屋里除了有一个12英寸的黑白电视机,基本上没有任何电器了。屋子很简陋,现在看来主要功能也就是遮风挡雨,但当时老公一家人聚在一起其乐融融,倒也温暖,踏实。至今婆婆还常常念叨:“你们小时候,没有山珍海味,吃着粗茶淡饭,但齐刷刷地聚在桌子周围很热闹。”说着脸上洋溢着幸福。
1994年大学刚毕业时,老公在留言簿上写道:“工作后努力挣钱,给家人买一座二层小别墅,把老妈接来一起享受生活。”当时,我欣赏他对未来的规划和母亲的孝顺,但是觉得离“小别墅”太遥远,不置可否地笑了笑。果真一毕业要比想象的困难,我们的工资除了维持生活所剩无几,买房根本无从谈起。我们各自住在单位的职工宿舍里,真的特别希望能拥有自己独立的空间,哪怕小小的一间公寓也好。之后,我们一门心思地努力工作,节衣缩食,朝着买房的目标奋斗。三年后,单位在附近盖起了职工家属楼,我们作为公司的年轻骨干,有幸分了一间70多平方米的楼房。在亲戚朋友的帮助下,交齐了3.4万的房款,终于有了自己的房子。我们非常开心,干劲十足,设计、搬砖、凿洞改造、铺地、刷墙,很多活都亲力亲为,忙得不亦乐乎。两室两厅一厨一卫,装修得有模有样,又简单地买了电视、冰箱等常用生活必需品。有了属于自己的小天地,我们结婚啦,生活正式开始,感觉日子像春天的嫩芽刚刚冒尖,前面是看不完的春光灿烂。
当时这个家属楼坐落在市郊的村落里,周围都是农户的小平房,没有景观绿化,也没有现代化基础设施,甚至还有些荒芜杂乱,通往单位或者主干道的路还是土路。比较不舒服的是楼房没有暖气配套,电压也不稳,30度的电暖风都不热,冬天取暖成了问题。记得当时每遇冬天,在北面的厨房窗子上总是结满了冰凌。晚上怕孩子冷,把孩子驮在肚皮上。孩子马上三岁了,附近也没有合适的幼儿园,所以我们当机立断,决定换房。
2002年初,我们把家属楼的房子卖掉,付了首付在市区买了学区房,这个房子110多平方米,小高层,南北通透,水电暖配套齐全。虽然不是封闭式的小区,但楼下有幼儿园,南面有大广场,小区活动娱乐健身的场所,北面是小学、初中,氛围好,孩子上学方便。新房除了和原来的房装修风格差不多以外,卫生间增加了专门的淋浴房,地上铺了复合木地板,便于孩子在地上玩儿耍。新增了书房,买了新电脑,添置了更多的喜欢的书籍,有了共同读书的新天地,其乐无穷。
此时,老公和我的工作蒸蒸日上,老公勤奋又智慧,已升为集团公司的常务副总。家里经济条件宽裕了很多,为了工作方便,我们又在开发区当时最好的小区,贷款买了一套156平方米的新房。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老公觉得自己的知识储备不足,需要充电,于是在2006年,毅然决然地卖掉了这个还没有住进去的开发区的新房,一部分款做学费去清华再读书,另一部分款作为首付在东海岸体育公园附近预定了200平方米的新楼。新楼坐落在一个现代化的封闭式的小区里,环境优雅,假山、花树、草坪、小桥流水、车库、儿童游乐园应有尽有,周边超市、大型商场、大学、医院、健身场所也比比皆是,交通方便。孩子上初中的学校、老公的二次创业新公司都是开车十几分钟的路程,我上班的学校也刚好搬到附近,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2009年,我们搬了进来。单栋带电梯第16层,大落地窗,宽敞明亮,抬眼即望见体育公园,蔚蓝的大海,低头便见小区的花园。三室两厅两卫一厨,外加储物间、衣帽间、书房、健身房,东西安排得井然有序,再不用翻箱倒柜找物什、找衣服。为了和大房子相配套,添置了中式红木家具,简约大气上档次。客厅里安装了水晶大吊灯,晶莹多彩。屋里的现代化电器也购置全了。尽管家里有空卧房,但是婆婆不经常来住,她还是喜欢住在以前农村的平房里。婆婆说:“住在这里习惯了,踏实,睡火炕舒服,小院里还能种点菜、种点花,出门方便,不用爬楼梯、按电梯。最重要的是还可以经常和村子里的老伙伴唠唠家常,拉拉呱。”但婆婆已经80多岁了,我们不放心把她一个人留在老屋,还是把她接到身边。在这个新房里,我们平静地生活着、忙碌着,婆婆身体健康,享受晚年幸福;儿子完成了高中学业,考上了清华大学;老公二次创业公司逐渐步入正轨,开始快速发展;我也在不断地学习,教书育人,接受着新课程。
为了满足婆婆住平房的愿望,也为了实现老公当初的梦想,还有为了满足上大学的儿子想住复层的想法,2020年初,我们又换房了。2019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们来到海边龙湖葡醍海湾玩儿,觉得这里山清水秀,景色宜人,空气也好。前面是樱花街道,后面是养马岛海湾,中间湖光潋滟,紫藤长廊,鲜花铺地,绿意葱葱,各种造型的别墅掩映其中。花园别墅,爽心悦目,深深地吸引了我们一家人,流连忘返,于是买下了今天所在的四层小别墅,真正实现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晚风微凉,花香徐来,我也从回忆中回过神来。在毕业将近30年的时光里,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从无房到70平方米的普通楼房,再到300多平方米的独院别墅。怀念小时候的老土屋的温暖、无忧无虑的童年,也享受着现代科技进步带给我们的更为舒适的生活。一家人和睦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住房不仅仅是遮风挡雨的地方,更是我们安放心灵的港湾。我们一家是千千万万个家庭中普通的一员,住房的变迁是时代飞速发展的见证,更是祖国日新月异的缩影。感恩我们这一代人赶上了伟大祖国改革开放、繁荣富强的列车;感恩我们一家人的努力拼搏,让梦想成真!更应该感恩我们年近百岁,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让我们能够更加自信,更加坚毅地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路上,步伐铿锵,志存高远!
【作者简介】林忠玲(女),笔名林音,烟台职业学院老师,文学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