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华银讲座《践行“三有”,走向语文课堂的“高品质”》 (讲座音频)
严华银讲座《践行“三有”,走向语文课堂的“高品质”》
(附PPT和讲座音频)
一个人——马斯克的发明、发现和科学想象
一条旧闻——美国教育1——8年级学生似乎没有什么系统的分科教材
一则新闻——芬兰教育最近宣布:基础教育阶段取消所有的分科课程
课程教学改革“文件”精神梳理(见后面图片,略)
现象观察与分析
第一,从教学设计看,与“集体备课”孪生的“教学案”一改语文教育生态
——教师独立研究、自求进步、个性思维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和约束。
——因材施教渐成空谷绝响。
第二,从教学过程看,语文教育与生俱来的人文、美感、情趣逐渐淡出甚或消失。
——价值追求:“分数”“应试”将原本极富情趣和美感的教学功利化。
——教学方法:“先学后教”与应试联姻,衍生出“先练后教,教也不教,教而后练,练而再练”,复习、刷题成为中国学生学习生活的几乎全部内容。
——技术手段:幻灯、视频将原本厚重的教学演示化。
——组织方式:片面放大“小组合作”的作用,导致课堂中学生“自主”阅读、独立思考的时空被挤压。
第三,从语文教学评价看,单一的知能测试模式,分数为王的评判机制,直接导致教师灰头土脸、心态失衡。
第四,从语文课堂的现状和语文教学的结果看,学习者学得机械刻板,教学者教得艰涩疲累,语文教育改革面上翻腾震荡,层次高低的研究者们的“小资”狂欢,与实际教学课堂中的波澜不惊,形成割裂、隔绝、喜悲迥异的霄壤两界。
问题成因:
1.教育价值观严重偏失:重智轻德,唯分是求,功利至上。
2.教师主导地位失落:理论界为学生讲话的越来越多,越来越时髦。
3.“教”“学”两分的“专业”分析带来迷乱:受“学为中心”和“掌握学习”理论影响,机械割裂教与学的内在联系,唯可以量化达成的知能目标是求,语文教师课堂中教的价值、育的功能被大大消弱。
4.教师理性精神丧失:不少人在教育转型的纷繁中,在教育理论的混乱中,心乱情迷,丧失自我,丢掉自信,无所适从。
语文课堂问题的解决
美国外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中国的教育改革必须在找到“机械式学习”和“创造性思维”两者之间的平衡点之后,才能有所出路。
华人学者柯领:只有审美体系教育才能救中国。我总结的教育的三大原理——教育为立国之本,美育为立教之本,审美为立人之本,就像牛顿的三大定律一样,是永恒的普遍的规律。
著名语文教育家于漪、教育学者叶澜(语录见后面图片,略)
语文课堂必须致力实现三大转变
——从教学者“主导”而言,课堂从“无我”走向“有我”。
——从教学目标、任务实现而言,课堂从“有效”走向
附1:严华银老师讲座《践行“三有”,走向语文课堂的“高品质”》PPT
附2:严华银老师讲座《践行“三有”,走向语文课堂的“高品质”》讲座音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