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愚论书画欣赏】神韵气形之韵,一切艺术的问题都是韵律问题
歌德说“美丽属于韵律”,林语堂认为“一切艺术的问题都是韵律问题”,一般来说,韵和节奏是密不可分的,节奏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规律性的变化,韵则是节奏变化所给人带来的谐和美感,所以又常常称之为韵律。
但韵显然又是高于节奏的,节奏可以但并不必然产生韵,因为节奏是客观性的,韵却是主观性的,体现着人的主观好恶和取舍,对生的树叶,六瓣的雪花,连绵的群山,潮汐的大海,日月的更替,四季的轮回都能使人感受到一种韵律之美,而蚊子的嗡嗡、工厂的轰鸣的虽然也是有节奏的,但却不是人们所喜爱的。甚至是面对同一对象,不同人的主观感受也可能是完全相反的,同样是下雨,有人沉醉于雨打芭蕉的美感,而行人却可能正在狼狈不堪的避雨。
所以说从艺术创作的角度而言,韵是人主观性(也就是神)的节奏化表达,是统一中的变化和变化中的统一,在艺术之中,一切对比(对比源于统一并趋向于统一)关系,比如疏密、虚实、浓淡、大小、粗细、冷暖、快慢、强弱、起伏、断续等等,当其呈现出一种规律性的变化时都可以形成一种韵。
韵又是丰富立体的,是超越一般性节奏之上的节奏变化。在书画作品中往往可以同时找到虚实之韵、疏密之韵、浓淡之韵、起伏之韵、断续之韵等等,各种各样的韵融合在一起而非机械并列。一幅作品完整的韵,既包含同一层次各部分之韵,又包含不同层次之韵,可以说正是其多样性的组合形成了不同的风格。
韵之丰富同样和人们的主观性偏好相关,因为人们喜爱和谐而非凌乱,喜爱浑厚而非单薄,喜爱变化而非呆板。所以从音乐、舞蹈到绘画、文学,可以说一切艺术形式都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粗糙到精致的过程,这也正是韵的内涵逐渐展开和深化的过程。
所以韵不仅可以表现为有形的,也可以表现为无形的,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抽象的,书画的线条之韵是有形的,音乐的音韵看不见却可以听到,而文学作品的神韵往往既看不见又听不到,但又是可以实实在在感受到的。诗词中的韵是外在的具体的,小说结构中的韵则是内在的抽象的,人们的思想、情感于脑海中以思维活动为载体可以形成一种抽象之韵,当其表达出来载体又变成了具体的形。
注:本文根据大愚观点整理
「大愚论书画欣赏」神韵气形之神,艺术创作如临江取水
「大愚书论」从笔随意转到神游造化,书法中的笔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