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诗”现实主义思想内容之探析

“梅诗”现实主义思想内容之探析
梅铁山

诗人是社会的先觉,时代的号手。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之所以被誉为“诗圣”,诗被称为“诗史”,是因为他的诗主要反映了“安史之乱”后,人民饱受战乱、颠沛流离的苦难生活,展现了唐王朝由盛入衰的社会演变。梅尧臣是宣城历史文化的杰出代表,宣城人民的骄傲。和杜甫一样,他之所以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是因为他和欧阳修、尹洙等领导了宋初的诗文革新运动,扫荡了晚唐以后以“西昆体”为代表的“缀风月、弄花草,淫巧侈丽”的浮艳诗风。他继承、发扬了唐代杜甫、白居易等诗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开创了宋诗的现实主义创作道路。

梅尧臣的诗广泛而深刻地展示了北宋初期这一特定时代的社会生活,表达了当时人民的思想感情。在此,我想就梅诗现实主义思想内容的社会基础与人生背景,以及如何科学客观地评价梅诗,做一点拋砖引玉的阐述,并就此求教于方家。

梅尧臣是宣城宛陵梅氏第五世孙。除了宛陵梅始祖梅远,做过宣城地方上的附属小官外,其曾祖父梅超、祖父梅邈、父亲梅让,都是世代务农的普通百姓。梅尧臣的叔叔梅询25岁中进士,官至翰林侍读学士,按照北宋的恩荫制,其父梅让也可以做官。但梅让却拒绝为官,始终安心务农,直至91岁谢世。欧阳修所撰《太子中舍梅公墓志铭》记载:“梅君讳让,字克逊,世为宣城人,尝以文学仕进,君独不肯仕。其弟询勉之,君曰:‘士之仕也,进而取荣禄易,欲行其志而无愧于心者难。吾岂不欲仕者?居其官不得行其志,食其禄而有愧于心者,吾不为也。”“其弟后显贵,必欲官之,君坚不肯。”在“举世競趋利”的封建社会里,梅让这种洁身自好、淡于名利的品格是难能可贵的,而且也不可能不给梅尧臣一定的影响。

从梅诗里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梅尧臣从小熟悉农村生活,热爱农村生活。生活在有着浓厚泥土气息的农民家庭,环境的熏陶,父亲的教育,对其以后在创作的道路上能关注人民的苦难,表达贫苦农民的诉求,是应该有着厚重的思想基础与情感因素的。

其次,读懂梅诗,必须要了解梅尧臣的人生经历,因为作家的生活命运必定影响制约着其作品的内容与形式。

在《宛陵梅公诗集序》中欧阳修这样写道:“余友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累举进士,则抑于有司,困于州、县几十余年。年今五十,犹从辟书,为人之佐,郁其所蓄,不得奋进于事业。”在封建社会里,读书求仕是天经地义的,中科举是读书人最高的荣誉,而恩荫取士却并不值得炫耀。

梅尧臣早年抱负不凡:“俯愧水中鱼,泳游水中湄。仰羡云中鸷,凌厉辞挚维。”然而却仕途艰难,只做过主簿、县令等基层小官。直到晚年,才由欧阳修、赵概等举荐,赐进士出身,授国子监直讲,最后是以“官不过五品”的尚书都官员外郎之职而卒。惨淡的政治命运,不能不使他切身体验到官场的龌龊、社会的黑暗,在心灵上烙上沉重的创伤。

梅尧臣政治上郁郁不得志,生活也是极度困窘的。他在诗中写道:“文章自是与时背,妻饿儿啼无一钱。”“平生喜豪饮”,然而,却经常处于“贫食尚不足,欲饮将何缘?”的境地,以至与人相聚,他人“载酒过门”。此外,家庭又连遭不幸。庆历四年,梅尧臣43岁时,在乘船赴汴京求职途中,其结发17年恩爱有加的妻子,及小儿子十十先后离他而去。他悲伤地写道:“天既丧我妻,又复丧我子。两眼虽未枯,片心将欲死。”4年后,和新续弦夫人刁氏所生的女儿称称,又在贫病中身亡。从现有梅诗10多首情动肺腑、催人泪下的悼亡诗来看,这一次次丧妻亡子的人生悲剧,对其精神上的打击是巨大的。作为一个正直、善良,有着丰富内在感情的诗人,由此及彼,犹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那样,是很容易将个人的命运同人民的苦难,国家的危亡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南宋嘉定本《宛陵集》

其三,要理解梅诗的现实主义思想内容,应该要了解梅尧臣生活的社会环境,因为无论何种精神产品都是特定时代社会生活的产物。

梅尧臣主要生活在北宋仁宗时代,这一时期,曾被封建文人誉为“盛世”。其实,由于腐朽、软弱,内外矛盾尖锐复杂是整个宋王朝的基本特征,因而梅尧臣生活的时代也并不例外。当时,北宋统治者一反历代统一王朝的做法,采用“守内虚外”的治国方略,在辽、西夏强大的军事威胁下,显得特别地软弱,每次战争,结果几乎都是丧师失地。为了缓和民族矛盾,集中力量防范内乱,只有妥协求和,割地赔款。每年都要向辽、西夏交纳几十万两白银及数额庞大的绢等,国家蒙受着耻辱,人民经受着灾难。此外,又大量招募或强制饥民入伍,庞大军队的粮饷又象沉重的枷锁套在人民的头上。当时,全国有百分之六、七十的土地,被享有免税特权的贵族官僚、豪绅地主占有,因而北宋时期,农民所担负的徭役、赋税在历史上是罕见的。

宋理学家朱熹曾言:“古者刻盘之法,本朝皆备。”“公私之债,交争互夺,谷未离场,帛未下机,已非己有。”残酷的剥削,凶狠的专制,激化了阶级矛盾,加深了社会危机,这种严峻的社会现状,作为一个身心与当时人民息息相关,有着“先天下之忧而忧”责任意识的诗人,是不可能不在他的诗作中有所反映的。

此外,就梅诗的历史评价与文学史上的地位,我想谈一点自己的肤浅认识。

据史料记载,梅尧臣北宋年间“名满天下”,“武夫、贵戚、儿童、野叟皆能道其名字”,“时无贤遇,语诗者必求之圣俞”。甚至到了南宋,人们对他的评价仍然很高,“自皇祐至今,逾二百年矣,天下之言诗人者必曰圣俞;国人之诵所尊敬者,必曰宛陵先生”。然而,时至今日,为什么这个“才名比韩、孟,事业友欧、苏”,被誉为“北宋诗祖”的著名诗人,在当今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影响,只处在二流诗人的行列呢?正如现代研究梅诗最负盛名的学者、著名文学家朱东润教授所说的:“梅尧臣在诗人中的位置还没有摆平,他还未得到应有的地位”。据本人的研究,大致有以下几种原因造成的:

涵芬楼影元刊本《宛陵集》

其一、近、现代对宋诗的重视、研究的不够。唐宋时期,是我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巅峰时期。评论这个时代的文学,常有“唐诗宋词”之说。诚然,诗歌作为唐代文学的代表形式,并给予高度的关注是无可厚非的。然而,仅以“词”作为宋代的代表,而不提及“诗”,并在关注程度上厚此薄彼,这是有失公允的。宋诗是在唐诗高度成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受到宋代社会特殊历史、文化背景的影响,无论是在作家、作品的数量,还是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形式上,都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丝毫不逊色于宋词。重视、研究宋诗,对于我们了解宋代社会,以及中国诗歌的演变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意义。

其二、隐晦、曲折的艺术表现形式。梅尧臣生活的时代,尽管文人的社会地位相对提高了,但由于深重的社会危机,统治集团内部的政治斗争是相当激烈的。封建士大夫之间相互攻讦中伤,以致形成“党争”。略早于梅尧臣的北宋现实主义诗人王禹偁,就因为“遇事敢言,喜臧否人物,以直躬行道为己任”而“四年五谪”。同时期与梅尧臣齐名,并称“苏、梅”的现实主义诗人苏舜钦,虽有声望素著官居枢密使的岳父杜衍为靠山,也因为“敢道人之所难言”而遭陷害,被废除名,以至41岁就忧郁而终。在梅诗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这种对他的攻击:“平常遭口语,攒集如毒矢。此言苟一出,是非必蜂起……”险恶的社会环境,使诗人反映社会现实的相当一部分诗篇,釆用了隐晦、曲折的表现方式。正如他自己所说:“愤世嫉邪意,寄在草木虫。”这样,也为后人了解其诗作的思想内容造成了障碍。

其三、欧阳修为老朋友的有意掩饰。欧阳修24岁中进士,次年3月在西京洛阳任留守推官时,得以结识比他大5岁的河南县主簿梅尧臣。由于梅尧臣的诗名与才华,以及两人志同道合,尽管欧阳修后来官做得越来越大,但对梅尧臣始终钦羡有加,虽说30年间的交往不能不受到相互地位、身份的影响,但总的来说,两人之间的情感是真诚、友好的。这一点,可以通过两人诗作与书信的往来中清楚地看到。

后人了解梅尧臣,一般都以欧阳修的诗评为参考,按理说,这是有道理的。但从马克思主义文艺论来看,在阶级社会里,评论家对于作品的评析,总是同自己的政治立场、思想观点、文学素养,以及审美情趣相联系的。欧阳修对梅尧臣自然是了解的,但经过“庆历变革”政治斗争的升降沉浮后,他官做大了,阅历丰富了,必然也会更世故保守了。作为封建士大夫中的一员,为了其所属阶级集团的政治需求,是不可能将梅诗中那些具有鲜明思想性、战斗性的内容揭示出来的。

欧阳修在《梅圣俞墓志铭》里是这样说的:“圣俞为人仁厚乐易,未尝忤于物。至其穷愁感愤,有所骂讥笑谑,一发于诗,然用以为欢,而不怨怼,可谓君子者也。”纵观梅诗中那些反映北宋社会现实生活的诗篇,如《田家诗》《汝坟贫女》《村豪》《故原战》等,能说是“用以为欢,而不怨怼”吗?这显然是一种“揣着明白装糊涂”的遮掩法罢了。

四库备要本《宛陵集》

此外,梅尧臣诗歌作品中还有不少寄情田园、山水的优美篇章,这些恬静、远淡的写景吟物之作,寄寓了作者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语意新工”,能得“前人所未道,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于言外”,受到历代名家推崇。如《鲁山山行》《东溪》《忆吴淞江晚泊》《池州后池听水》等,并使他戴上了“平淡”诗人的桂冠,也为他那些具有较广泛、深刻思想内容的诗作,无意中罩上了远离现实社会斗争的朦胧轻纱,这些都是我们在阅读、研究梅尧臣诗歌中所需要加以认真思考与辨析的。

(作者系宣城梅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宣城市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

童达清

制作:

宣城市历史文化研究会

主办:

宣城文史研究

微信号:xclswh999
联系人:ltsr2718
(0)

相关推荐

  • 梅尧臣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宋真宗咸平五年四月十七日-1060年5月27日宋仁宗嘉佑五年四月二十五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宋诗的&q ...

  • 开山祖师

    开山祖师 [拼音]:kāi shān zǔ shī [释义]:开山:指在名山创立寺院.祖师:第一代创业和尚.原指开创寺院的和尚.后借指某一事业的创始人. [出处]:宋·刘克庄<后村集>:& ...

  • 成语典故出宣城

    宣城的文化土壤里曾培育出一些成语典故,它们精练传神,内涵深厚,通俗易懂,从古至今广为流传,也丰富了汉语言文字. 江郎才尽   据<南史·江淹传>记载:南齐时宣城太守江淹离宣回京,夜宿禅灵寺 ...

  • 梅尧臣:宋诗开山祖师|谁能看见一位宋朝诗人的侠义与深情?

    梅尧臣是谁?对于大多人来说,这个名字耳熟,人却不那么熟悉. 反而他的那些朋友的名字,倒是很有些如雷贯耳的,如欧阳修.范仲淹.富弼.晏殊.苏东坡.王安石等等,生在群星璀璨的北宋,也难怪梅尧臣容易被忽视, ...

  • 顾植山教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探析

    周 薇   老膺荣 1 蒋俊民 2 1.广东省中医院名中医学术传承与创新研究团队,广东广州 510120: 2.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肝病科,广东广州 510006 本文刊于<中国当代医药> ...

  • 陆健穴位埋线学术思想探析

     陆健穴位埋线学术思想探析  郭医 2018-07-18分享收藏  陆健(1938-2011),江苏射阳人,陆氏埋线创始人,全国著名埋线医学专家,全国高级针灸进修学院教授,河北省老科协埋线医学分 ...

  • 研读《温公家范》系列之一——司马光家庭教育思想探析

    司马光这个名字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我们从小便在课本上学到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感受到了司马光从小就机智过人. 司马光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和史学家,其所作的<家范>是一部鸿篇 ...

  • 研读《温公家范》系列之二——司马光家庭伦理思想探析

    <温公家范>中的家庭伦理思想,集儒家经典思想之大成,将家庭伦理摆在家庭教育非常突出的位置.司马光极力维护最为传统的儒家家庭伦理思想,纠正战国时期被韩非片面化和绝对化了的父权,强调结合权利与 ...

  • WA 李路珂 象征内外:中国古代建筑色彩设计思想探析 多彩的建筑:艳光四射

    Symbol or Not: Research on the Colour Design Ideology of Ancient Chinese Architecture 李路珂 LI Luke 摘要 ...

  • 梁巘书学思想成因探析

    中国书法网2018-05-12 10:29:31 梁巘书学思想成因探析 李玉琨 梁巘与当时梁同叔并称"南北二梁",为"墨林之双璧"[2].然梁同书官至侍讲,位居 ...

  • 审计观察 | 高校院系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和方法探析

    近年来,高校院系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成为高校内审部门的重要工作,在高校审计工作中占据越来越大的比重. 高校院系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指高校对有干部管理权限的单位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监督.评 ...

  •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的美学理想探析

    清代学者章学诚论及北宋以后南宋与金对峙局面时曾说:"当日程学盛行于南,苏学盛于北."(翁方纲<石洲诗话>卷五第九条)程学指理学,由杨时.尹敦传入南宋,朱熹后来将其发扬光 ...

  • 『名医经验』卢传坚教授治疗痤疮学术思想探析

    卢传坚教授是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是首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卢传坚教授业医二十余年,致力于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病的研究,对痤疮的治疗有独到的见解,临床诊治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