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基础:一眼万年(1)

阅读第1334天
万丈高楼平地起。
——谚语
今天的内容,可以说是我目前的知识盲区。虽然在两三年前,开始尝试去进行这方面的内容了解。很不幸,现在连“管中窥豹”还没做到。所以,诸多内容,也就是一种将前辈的话适当精简后的复述,掺杂少许不成熟的浅见。
我们有句古语说的是“三岁看小,七岁看老”,放在企业中,也能适行。诸多企业从建立开始,或多或少能够让人看到未来,虽然会有走眼的时候。所以,去探讨初创企业的基础,个人认为是一种重新审视企业的必要过程。
01
如果非要选择初创企业最基础的是什么?我认为是创始人。稍微对此了解的人,其实都会明白,创始人会给这个企业留下最深的烙印。就像《亮剑》中的那句话: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创始人到底应该是怎样的性格,我没法定义。通过历史和企业史,我们会发现,这个探讨的意义不是很大。所罗列的每一条伟岸条件,大多数的创始人都能达到;但是,他们也有更多看不到的缺陷。
这些缺陷或许是导致他们后面崴脚的原因,但不一定能作为决定性的因素。多疑,暴躁,强权,犹豫……这些不好的名词,照样出现在雄才伟略的大佬身上。这时,把目光放在另外的一群人身上,或许会有答案。
合伙人的选择,或许也能预示着一些信息。如果以我目前所看的企业史,古代史以及身边所看,选择合伙人(联合创始人),更多的应该在于互补搭配。
你营销很厉害,并不是意味着要选择营销也很厉害的人加入。这群人的加入,不一定是进行优势扩大,反而有可能是降低了优势。因为,不管怎样的公司,一旦建立,它所面临的问题绝对是多方面的,那么你所需要的,应该也是多方面的人才。
创始人或许具备多方面的能力,这是作为企业开拓者的一种天然属性。不过,这也并不是什么值得骄傲的事情。随着企业的扩大,你懂再多,也不如招一群各方面人才来得实惠。
02
《中国合伙人》里有一句话:不要和自己的好朋友合伙做生意。这句话放到中国目前的商业环境,貌似成立的:马云、马化腾、俞敏洪走到了越来越高的位置,最开始的几位小伙伴已经渐渐凋零。或许,这就是让人想到“狡兔死,走狗烹”吧。
只是,这种事情很难确定。好朋友之间的联合,所起到的作用确实不容忽视。不管是在内部对你的支持,还是两人的配合,亦或无条件的信任,都是其他人极难替代的。但是,也确实有不可规避的问题冒出来了。
你在公司如何管理他呢?如果有问题,你如何处理呢?大公无私,还是轻轻落下,都有问题。面对他人,该惩戒的时候惩戒,没有二话;面对支持你的朋友,如何抉择?无论选哪种,都很有可能失去人心,而且是员工和朋友的心都失去。
再者,随着扩大,利益的纠葛越来越多。面对着利益,能够毫不动心的人,我不知道有多少,但是入局的人要做到,几乎不可能。如果是他人,闹崩就崩了;和好朋友因此闹崩了,还失去一位知己,得不偿失啊。
而这样的一个人,该放在怎样的位置呢?有时候关系好,信任,确实是好东西,但是无法代替能力啊!“窃取高位”,在那种有抱负的员工看来,无疑是一种讽刺。但是放在一个尴尬的位置,每天的会面,不知能否依旧自然?
03
两年前翻阅相关书籍的时候,开始看到了控制权和所有权;今天再次看到这样的字眼,专门拿出来说道说道。因为这三种权的分配,学问太大了,至少现在还看不清。
今天书中简单提了三种权利:所有权、经营权和控制权。如果以我原来的认知,貌似一个意思。现在知道有所不同,也不过是大致区分。
登录天眼查的时候,会看到所谓的“法人代表”。以前看到这个,就是单纯地以为,这就是公司的老板。现在大致明白:法人代表不能乱当!
理论上而言,法人代表是拥有公司的连带责任。什么意思,从理论上说,你拥有这家公司,就要因此负责。实际上……呵呵。所以会出现,某些公司的法人代表,不过是推出来的一个代言人而已,类似某些企业的CEO。
经营权,是我对于CEO的认识产生偏差的根源之一。当初认为,CEO貌似是公司最大的,后来发现它的名头叫做“首席运营官”,感觉到有点不对劲了。后来发现,他相当于一个大管家,具备一定的经营权,管理公司的日常事务。
这个大管家会不会逆袭?不知道。因为后面还有一个控制权。之前看任正非、马云等人的股权,都是“可怜”的个位数,我当时还好奇,他们怎么能够控制公司呢?不是说创始人应该要绝对控股吗?
04
好吧,当时把股权分配的书籍看完后,也只是一知半解。简单而言,就是人家的投票权和股权不是同一概念,或者说要进行比例的兑换。不然,作为创始人,在董事会被diss,也是可怜。
对于那些扩展到一定地步的公司,其实大佬在争夺较多的,就是所有权和控制权。很不幸,一个企业扩大之后,创始人也许会越来越无奈,力不从心。看到创始人被驱逐的情况,我第一次很惊讶,第二次就完全淡然。第三次?好吧,风轻云淡。
谈到这里,我想起那些进行创业培训的人经常会提到一句话:初创时的股份不要平均分配。看起来是好兄弟,每个人差不多一样。现在没什么,等到稍微有点风吹草动,或许就尴尬了。
随着企业的扩大,外来人员增加,股份稀释。创始人的股权在减少,但是话语权还要保持。这时候说不上话语权强大与否,只是妥协或许会越来越多。
董事会的人员,要么就精简高效,要么就是各有其才;只是,不小心变成了冗余的官僚机构。这时候,创始人更多的也许就不在管理企业了,而是应付着不同的牛神鬼怪,做出各种承诺,推行着自己的理念。希望继续掌舵,将这艘船驶向梦想的彼岸吧。
【结语】
本想一篇写完,结果发现做不到。或许整理出来的内容较多,不过也算是正常。这些问题,在企业发展到某个节点时就会逐渐爆发出来。所以,这些所谓的基础,其实也是无论何时都放在心头的隐藏炸弹。
对于创始人这个角色,我觉得是极为复杂的。前期的企业推行,他会是核心的重要角色,精力的主方向应该在企业本身(包括人员)。只是,慢慢地,不管愿意与否,精力就得分散,分散到那些看似不着边的事情上。如果牵扯住了,等到自己再回过神,才发现:这,到底是个什么玩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