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祥:竟陵乌衣巷轶事

竟陵乌衣巷轶事作者:陈玉祥天门竟陵鸿渐路北原市府大院街区,古有“天下文章”的钟(惺)谭(元春)合祠、四牌楼、古城墙、文学泉、乌衣巷等历史遗迹。为历代文人爱探访游览处。八十年代初,每次赴市开会、汇报工作,进出栅栏时,总情不自禁地回首斜对面一颓墙斑驳的小巷一一世代相传的竟陵乌衣巷。随之记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的唐诗句。闲来与文史方家、陆羽研究集刊主编范齐家先生品茗话旧一一原来是明朝隆庆二年(1568),巷内举人谢廷敬考中进士,官授郎中。喜讯传来,知县方梁授名此巷名“乌衣巷”。意谓谢氏一族可比肩当年居南京的王、谢望族。鼓励寒门学子发奋苦读上进,博取功名。拂去岁月的烟尘,竟陵士子以谢廷敬为榜样,进京考取功名者如鲁祭酒、周天官、蒋立镛状元一门两鼎甲,祖孙三代进士……传为美谈。城区四十八座雕龙刻凤、威武壮观的青石牌坊,曾是天门著名的人文景观,奠定了文化之乡的基石风雅。建国后,乌衣巷内烟火人家历史渊源文风遗传,仍然苦读上进,爱文化艺术,考取大学外出深造者不少;也有追求艺术建树成时代名流者。进巷访旧,与檐下负暄老人们谈及五十年代巷内盛名一时的“才子佳人”曹世斌、高玲夫妇轶事,均赞叹不己。

1954年曹世斌与高玲结婚照曹出身市贫,祖上也是读书人家。父亲笔墨算盘精熟,代管田赋钱粮账目维生。曹中学毕业后因时局动荡,家里无力资助外出求学,遂参加工作,四九年选进政府机关任秘书,次年任组织部干事。他自幼苦读,手不释卷,对政治时局、经济民生、文学艺术多有涉列创见。口才文笔俱佳,办事干练果断,深得转业进城老干部的赏识。誉为政府机关的青年才子,未来不可限量。革故鼎新之初,百废待兴,急需各色人才。管文化的王可达受命赴汉招聘青年演员。在湖北革大选来了“校花”高玲等一批优秀文艺骨干,组建成天门文工团,后改为歌舞剧团。配合运动宣传演出《白毛女》、《赤叶河》、《刘胡兰》、《兄妹开荒》等歌舞剧在天门城乡演出。这些革命戏剧最为广大翻身成主人的劳苦大众乐于接受。一时万人空巷,争睹演员风彩,学唱优美动人的歌曲成时尚。

50年代高玲在县委机关院内留影主角高玲扮相俊美,眼波流电;歌声道白悦耳动听,悲腔天籁穿云。一曲喜儿盼爹回家唱的“北风吹,雪花飘,年来到……”;刘胡兰剧中数九寒冬下大雪,送战士唱的“一道道水来一道山,队伍出发要上前线……”;燕燕悲吟哭诉的“赤叶河,白沙滩,河水渗泪洗衣裳……”,深深触动了观众的阶级感情;总是掌声雷动,一再谢幕……影响传播各方 。为满足群众要求,文工团又辅导中学、街道、单位、乡钲工会、农会剧团公演。其声势之影响,推动了革命运动的展开。谈高玲艺术形象,老人们至今认为:她身材姣好似于蓝;气质优雅如谢芳;舞台形像追田华。与明星们站在一起,像一娘生的姐妹……机关企业、工厂农村文青们都把高玲奉为女神偶像,敬佩崇拜。

50年代高玲赴武汉开会留影高玲三五年生于湖南凤凰县一书香人家。父亲民国年间任凤凰县教育科长,创办了著名的凤凰小学。大作家沈从文、画家黄永玉都是他早期的弟子。高玲家学渊源深厚。十五岁征得父亲同意,离开山青水秀的故乡,投考武汉革大。她天资聪颖,活泼俏丽,出众的文艺特长人见人爱。在天门寻常打扮兵帽长辫、女干部列宁装或湘妹子村女本色,矫健灵秀俊俏别具一格。对人笑容可掬,亲切有礼;既斯文又开朗。行止处犹如一道靓丽的风景。知识界评价她气质美如兰,誉为天门文艺界第一美人。

(高玲故乡湖南凤凰县景色)窈窕淑女,自古君子好逑。当时爱慕追求她的青年帅哥排成队。转业进城的一些老干部也都垂青于她。但她都一一婉言谢绝。有次,领导代表组织上门来了。“小高,老领导托我介绍,他特别喜欢你。愿与你结成革命伴侣。他农村的媳妇属包办婚姻,早离了!”高玲闻之一惊,沉思片刻,不卑不亢冷静地回答:“谢谢组织上关心。我早已有志同道合、彼此心仪的朋友了……”来者打听清楚后又再次上门:“小曹是个一般干部,怎配得上你?老领导经过枪林弹雨考验。论资历、贡献,前途都不可限量。他年富力强,很快会调到省里工作。能与他缔结良缘,那是你的福气!”高玲说:“小曹人品才能我清楚。论德才兼备,唯才是举,我相信党和人民总有一天会挑选他。再说我们的共同志趣是追求完美的艺术人生。请组织上尊重我的选择!”来人见话不投机,便告辞如实回报。老领导听后也敬佩她的志向一一“那就算了。強扭的瓜不甜。不能夺人所爱。祝他们幸福吧。”从青年聚会结识一见钟情起,这对才子佳人为减少拜访者,公开了两人的恋爱关系。春天,绿柳垂金的东西湖边,他们沿湖散步,轻吟慢唱最优美动听的“清粼粼的水来蓝格莹莹的天,小芹我洗衣来到了河边……”,也唱田汉作词的“四季歌”。

(80年代东湖 )夏夜,湖中红莲绽放,阵阵凉风送来荷香。他俩一人一句地背吟“毕竟西湖六月中……映日荷花别样红”。高玲说,最喜欢苏东坡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曹世斌说,我更欣赏“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黄庭坚的这两句诗激励后代莘莘学子人生进取!

(老街 )文化艺术要博采众芳。他们业余也读中外抒情诗。仲夏之夜,他们常在古城墙下前壕石桥上倚栏仰望夜空。世斌吹着洞箫古曲。凝望燕子飞掠湖面的景色,高玲深情地说,学生时代,我就喜爱冯至的《南方的夜》。鲁迅先生说冯至是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曹世斌认为,读艾青的《大堰河》,像听交响乐!倾诉了对祖国母亲深厚的赤子之心!说到外国诗人,高玲欣赏普希金的《致凯恩》一一“我记得那美妙的一瞬;在我的面前出现了你,有如昙花一现的幻影,有如纯洁之美的精灵……”世斌赞同,随口念出“她走在美的光彩中,像夜晚皎洁无云繁星满天……”每当我看到你在灯光舞台上出现,我就联想到拜伦的这首诗句……这对青春妙龄的佳人古石桥畔吟诗情景,犹如一幅写意水墨画永刊在老人们记忆中。

(陆羽亭 )

(古雁桥 )秋日假期,他们出北门访文学泉刻碑、寻三眼井;去雁桥关佇立绿苔点染的古雁桥上,远眺西塔寺旧庙遗址。高玲凝望桥畔溪流水草,听曹世斌讲述陆羽艰难人生、品茶故事。

(河街,枕河人家 )冬岁暖日,男的一身中山装旧棉袄、厚长围巾;女的紧身布袄围巾飘逸、发上毛线编织帽。一对璧人,相约伴游进鸿渐关。漫步河街闹市,进窄街小巷古渡,看吊楼枕水人家;随拥挤的人流观市井百态,品家乡挑担叫卖的包面、糯米水酒,或尝一碗鲜美的热细粉汤……度过一天难得的假日。闲暇聚首,总是谈戏剧要创新,如何借鉴《牡丹亭》、《桃花扇》、《雷雨》和越剧、黄梅戏,挖掘、移植优秀传统剧目,满足观众的文化生活,雅俗共赏,提高审美能力……应将天沔花鼓戏《站花墙》搬上银幕,扩大文化之县的影响。五四年春暖花开之季,他俩经组织批准,牵手迈进了机关简朴、圣洁的婚礼殿堂,在大家热烈祝福中终成如花美眷。爱情的青春滋润,激发了他们工作的创造力, 各自事业有成,名列前茅。

曹世斌任县团委书记时五六年八月,经组织考察,大会投票选举,曹世斌新任共青团县委书记,旋又参加中央团校培训(校长胡耀邦)。他积极贯彻落实党的指示,动员广大团员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亲自深入小庙乡灯塔队蹲点,同吃、同住、同劳动。创办农村文化技术夜校,学以致用,建青年试范田丰产片。成立俱乐部、业余剧团。锣鼓歌舞声响彻旷野,打破了村庄千年的寂静。精神化为物质一一当年,小庙乡首创全国亩产过百斤的皮棉乡,获得国务院的奖励。县委、团省委推广他们的经验,各地参观学习的骆驿不绝。五七年五月,越南劳动青年代表团进村访问。(当年笔者为师范附小学生,与金仙珠等同学跳唱《让我们荡起双浆》的歌舞参加联欢;现场与总指挥曹世斌、高玲有一面之缘)。同年十一月,团中央书记处书记王伟、省委书记王任重先后到小庙检查,王任重赞杨小庙乡“歌声遍田野,文化满村庄”。不久,省委定名“小庙文化乡”。曹世斌四次出席团中央代表大会,六四年被选为团中央委员。曹届满后调任县委宣传部长。高玲先后任卢市区副区长、县歌舞团团长、宣传部干事、花鼓剧团书记。五九年排演了《洪湖赤卫队》、《苦菜花》、《红军远征》等歌剧。六四年领导花鼓剧团,尊重老艺人,培差新生代,挖掘传统剧,服务两会,满足城镇观众,巡回农村演出。排演的《站花墙》、《宝莲灯)、《张羽煮海》、《秦香莲》、《陈妙常》、《沉香扇》等剧目深受观众好评。从此县机关窄小的宿舍与乌衣巷内曹家旧民舍俨然文艺沙龙。每天剧团编导、演员、报社编辑记者、文化界人士穿流不息,来此聚会讨论,试演审订节目。左邻右舍有幸观瞻名流名角台下风采,聆听清唱新曲。为让《站花墙》走上银幕,几次立项,联系珠影导演成岗修订剧本,组织采排。后因文革而停止,直到八零年才实现这一遗愿。

五六十年代红极一时的天沔花鼓戏《站花墙》主演:十三红(程云朋)(左)、杨爱芝(右)、舒静平(中)婚后小两口居家也似戏剧中人。高兴时也偶尔幽默仿古人做派一一“高家娘子!一一官人有何吩付?一一今日午后有名士造访寒舍,烦夫人整理书斋,备好清茶。一一奴家遵命!”(互笑)穿越传统礼俗于家常中。时人闻之羡慕称为“竟陵西江神仙侣”、“乌衣巷中俏佳人”!爱的结晶来到人间。从小就培养孩子读书性趣。月明星稀之夜,月华如水。院内纳凉时与孩子坐在一起,比赛讲书中故事。大人讲《伊索寓言》一一龟兔赛跑、狼与小羊;孩子们讲《安徒生童话》一一海的女儿……将善良、同情、正义、关怀,耕植进他们幼小的心灵中。

50年代,曹、高从蹲点农村回城,与孩子们相聚文化宫。两人身上沾有泥渍、谷草。谈到未来,高玲盼望孩子们上大学读书,找一个江南才女来曹家。世斌说,“北方有佳人,颜色美如玉。”北方女子健美豪爽,来改变南方人纤弱的性格……现实中的曹、高夫妻在精神享受上虽如贵族,物资生活上却依然清贫。叔伯两代遗传的旧舍逼窄残漏,祖孙窝居其中。计划供应的物资与百姓同等,周旋于官场不允许丝毫特权。物资匮乏的年景中,也同样是贫贱夫妻百事哀!

1964年在县委机关与部分干部合影。(后排左起:高玲、毛修信、许世雄、曹世斌、程远清、宋天焕;前排左起:方淑清、郭圣发、王柏堂、□□□、邹端惠)

1966年与部分县委机关干部合影(后排左起:高玲、周家珍、方淑清、宋天焕;前排左起:毛修信、曹世斌、周平安、许世雄、李济州)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文革暴风雨中,难免受冲击、批判、羞辱……每天认真指挥彩排革命戏剧、大型歌舞精疲力尽回家,难寻一口暖胃的汤;还得抽空照料幼小的孩子、老病的公婆。夫君日夜在会议中沉浮,为派斗对立排解纠份。难得空隙诉下衷肠。寒来暑往,岁月流逝,高玲与昔曰光艳舞台形象渐显差距了。六九年春寒料峭,身弱临盆的她因少人照料,成难产大出血……在医院抢救不及而昏迷谢世。正当青春好年华,三十四岁就画上了人生句号。消息传来,无论官场政界人士、文艺界姐妹兄弟、文青学子粉丝、街巷乡村妇妪一一但凡看过她演出的人,知晓她名声的人,闻其香消玉殒的消息,无不痛惜而为之唏嘘!多年后她仍在人们的怀念叹息中。身为天门革委会副主任的曹世斌,痛失爱妻,精神失落;频繁会议,行政协调,也令他身心交瘁;不久身染疾病。六九年底赴风波湖五七干校。病情日渐严重;一次为回县城,在岳口排队买汽车票,被人挤撞加重了病体。七二年春节后进院治疗,旋转武汉同济住院。五月初,因肝部成疴不瘉离世而去,享年三十九岁。遗言剩余工资全交党费。他刻己奉公,自律严格,一生不吸烟饮酒,不占公家便宜,不为亲友谋利益。宿舍内旧床老棉被、小桌二长凳,两整箱书就是他的遗产。同志们见之无不悲惜!十年生死两茫茫,回首旧居小巷,人去室空,不见佳人旧时倩影,不闻往日笑语喧哗……街道送来的大孩下乡通知书长期贴在旧门板上,任雨打风吹卷落泥泞中……失去爹娘的孩子们一一你们在哪里?街邻老人们见之伤感叹息……多年后听街坊人讲,他俩留下的三个孩子也饱经忧患,靠亲戚们抚养长大,知青下乡,苦读求学,社会求职。无一人挤身官场要害部门,都献身医院做白衣天使,为救治双亲似病患者默默工作。经多方询问,终于找到了在医院工作的两兄弟。回首父母去世,举目无亲的知青岁月,他们充满了对党组织的感恩之情。在最艰难的时刻,他们收到了天门藉荆州地委老领导的信一一你们是党的孩子,是革命的后代。组织上是不会忘记你们的。一定要树立生活的信心,努力学习,艰苦奋斗……后来县委组织部在推荐工农兵学员上大学时,经过各级考察合格,安排他们进入学校成才。如今三兄弟都进入到高级知识份子行列。值得告慰的是一一他们都找到了来自北国、中原的佳丽女伴组成家庭。孙女靠勤奋苦读,大学毕业后留汉工作;孙子留美获硕士、博士学位,定居美国;小孙子在广州医科大学硕士毕业,现在广州。地下两老闻之,也应欣慰地含笑九泉了……回首暮色苍茫、日月静好的乌衣巷,高楼栉比,依然烟火浮生。墙院中花落花开,又一代莘莘学子正灯下苦读。即将求学远征,施展青春才华,迈步探索艰难人生。二O二O年秋调查采访冬修改定稿(曹世斌高玲照片由曹新生、曹阳提供)作者简介

陈玉祥,生于一九四四年,世居岳口徽州巷、关门口。少时师从金范山、金仲华先生学研书法、文学历史。财校、函大经济管理毕业。在岳口镇机关工作三十年。兼职主编执笔《岳口镇志》、主持复修六角亭。在省市期刊上发表了陆羽茶文化、河流水利变迁、名人传记等系列学术论文。—— The End ——往期图文白居易笔下的冬天,美到极致,暖到极致!陈玉祥:莫是沧浪子 悠悠一钓船茶话书法审美秋秋:方言俚语忆岳口小熬浆糊:襄河谣路在脚下,活在当下胡家花园·庭院深深活得有趣,取悦自己忆江南·苏州岳镇寻梦之四·旧时岳口十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