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届中国戏剧节剧目快评 | 话剧《北上》
2021年第8期 总第771期
编
者
按
第十七届中国戏剧节日前在武汉开幕,一大波好戏正如火如荼地轮番上演。《中国戏剧》杂志公众号在进行“一剧一推介”媒体见面会专题报道以外,还策划了“第十七届中国戏剧节剧目快评”专栏,在戏剧节期间陆续推出部分上演剧目的评论文章,在体现新闻性的同时,增强理论性与思辨性,带领大家更好地走进第十七届中国戏剧节。
第十七届中国戏剧节剧目快评之十四
史诗品格 正大气象
——辽宁人艺话剧《北上》简评
文/丁科民
1948年平安夜,一艘货轮悄悄驶出了港湾,乘风破浪,向北驶去。轮船甲板,一群人脱下伪装,露出真容,他们就是这艘货轮要运载的重要对象,一群即将离开香港北上的民主人士——李济深、何香凝、茅盾、洪深、柯老板等。据可靠情报,国民党派遣的著名杀手夜莺已潜入香港,很可能登上了渡轮,可这时,担负秘密护送任务的共产党小组负责人祝华生却提出自己要下船,放弃这次任务,理由是他要保护的主要对象李济深是他的杀父仇人,他无法相认的恋人陶兰也正好在这艘船上。可是,轮船已经驶离码头,谁也无法离开,一场暗杀与反暗杀的斗争,主要人物的爱恨情仇,都将在这艘船上拉开帷幕,激情上演……该剧历史背景宏阔,题材意义重大,艺术手法独特,注重诗性表达,深层次展示了中华民族在特定历史时期所具有的正大精神气象,是一部不可多得具有诗史品格的优秀话剧作品。
一
史诗品格与正大气象
Career In Business
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共产党邀请300多位知名民主人士北上解放区,共商民主建国大业,而国民党特务组织则使用监视暗杀等手段,千方百计阻止他们北上的行程。
《北上》讲述的就是共产党基层党组织秘密护送爱国民主人士乘渡轮从香港北上沈阳,与国民党特务在渡轮上展开暗杀和反暗杀的斗争故事,塑造了祝华生、李老板等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李济深、何香凝、洪深、茅盾等为代表的爱国民主人士以及国民党军官陶家鑫、护士陶兰、特务夜莺等各具神韵的人物形象,反映了共产党人肝胆相照的人格魅力、民主人士深明大义的家国情怀,以及大时代背景下普通人物的心灵状态和命运转折。该剧展现的是特定时空和历史节点发生的关乎民族命运的重大历史事件,映射的是时代风云变换和民族发展走向的重大主题,正是这种重大的历史节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赋予该剧堪称史诗的历史品格。
该剧表面上讲述的是护送与反护送的故事,但核心表现的是时代风云中人的精神境界,深层次揭示的是众多重要人物身上所体现出的民族精神气象。晚清以来,西方列强入侵、民族陷于危亡,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无数的仁人志士前赴后继,不怕牺牲,艰苦奋斗,探寻国家和民族强盛之路,形成为一股强大、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充分体现在共产党人身上,也体现在众多爱国进步的仁人志士身上。毛泽东主席致信在香港的民主人士,力邀他们北上参加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周恩来同志亲自安排部署护送在港民主人士北上,表现出共产党人的高瞻远瞩和博大胸怀;祝华生等基层护送小组成员,不计前嫌,不辱使命,表现出共产党人与民主人士的肝胆相照、同舟共济。以李济深为代表的众多民主人士,积极响应协商建国的号召,不计个人安危,毅然北上,也表现出了进步民主人士心系国家民族命运、不懈奋斗求索的家国情怀。
在剧中,李济深说:“几十年苦苦求索,生死抉择,终于从共产党身上看到了救国救民的希望!”沈钧儒说:“我第一个北上,别说走海路,陆地我也要走,北上!”何香凝说:“人心所向,天下归一。” 马叙伦说:“和衷共济、商量'国事’,建国大业,义无反顾。” 剧中众多民主人士追求一生,历经艰难,当在船上收听到新华广播播出的胜利消息时,他们激动的痛哭失声,让观众的心灵深深震撼。这条渡轮上的人是具有初心使命的历史创造者,也是同舟共济的历史见证者,护送与反护送,暗杀与反暗杀,是一场关乎国家民族命运的正义与邪恶的斗争。国家民族的希望与未来,仁人志士的使命与担当,甚至于几个主要人物的爱恨情仇与命运抉择,都在一条行驶在大海的轮船上精彩演绎和呈现,赋予了该剧丰厚内涵和深刻的寓意。
★
二
象征手法和诗意表达
Career In Business
该剧充分运用了象征性的艺术手法,很好地拓展和深化了主题思想。剧名具有象征性,《北上》既表明了方向性,也体现出了行动性。北方是北斗星指代的地方,也是红色政权取得胜利的地方,也是充满光明和希望的地方,北上的行动,不光是共产党人的行动,也是民主人士的行动,就是革命的行动,是体现全民意志的行动。巨轮作为一种意象,更象征着历史的巨轮、时代的巨轮、民心的巨轮、国家的巨轮。这个巨轮,搭乘的是众多的民主人士,承载的更是人心向背和民族希望;主要人物李济深、洪深等众多民主人士,则代表着民心所向,代表着时代大潮的走向。如果说毛泽东、周恩来的邀请和关心体现了共产党人的政治感召力,那么祝华生等护送人员对民主人士的热情关怀和悉心保护,体现的则是同舟共济的行为的感动。正如李济深对劝阻他的陶家鑫所说:“我奔向的不是火海,而是光明。”因此,北上是民族精神的北上,是国家希望的北上,是民心所向的北上,更是天下归心、大道同行的北上。在剧情发展上,该剧也充满象征和寓意,不但设置了平安夜的晚会场景,在平安祥和中预示杀机和暴风雨的到来,更重要的是设置了迎接1949年曙光的元旦跨年晚会,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一个新国家的希望。正如该剧的台词所说“让我们迎来伟大的1949,把一切污泥浊水都抛在1948年吧!”
作为一部红色题材的史诗性作品,该剧特别注重作品的诗性品格,除采用象征性的表现手法外,创作者力求在写实的空间增强作品的写意性,在采用现实主义表现手法的同时,增强作品的浪漫气息,在紧张的人物关系对峙中,体现出蕴含希望与哲理的诗性表达。比如,紧张气氛中夜莺的歌唱和祝华生的手风琴演奏,在暗杀反暗杀的过程中,并行演进的浪漫爱情和兄妹亲情等,无不是整个作品充满了诗性的表达。船舱房间的简洁设置,充分利用了舞台的虚拟性假定,充满了写意特性;侧光照射增强了人物形象的立体感和透视感,顶光构成的色条、色块对空间的灵活切割,让人物在色块间跳进跳出,表演节奏自由流畅;尤其是一些特定情景下的人物语言,更是充满哲理与诗意,祝华生站在危险的高架上,对要跳海自杀的陶家鑫说道:“你看,1949年的第一缕阳关已经照到了你的身上。”陶家鑫说:“那阳光是属于你们的,不属于我。”;李济深站在东北的雪飘中,举起双手,深情念诵“丰年好大雪呀”,在特定的环境氛围,尤其具有深刻的寓意和打动人心的力量。
《沁园春· 雪》《白杨礼赞》《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名篇名句,在特定情境下从舞台人物口中深情地朗诵出来,深刻地揭示了特定历史时期的民族心理渴望和时代精神指向,更加显得气势磅礴,境界阔大,诗意盎然,寓意深远。
★
三
经典结构与戏剧张力
Career In Business
该剧基本采用“三一律”的经典结构方法,营造了特定时空中的戏剧情境,并予以拓展运用,环境基本闭锁,时空有所延伸,从圣诞夜到新年夜,从渡轮登上陆地,但这种延伸和拓展又具有深刻的寓意和象征意味,让我们充分领略了戏剧经典结构的魅力。该剧情节集中,故事曲折,冲突激烈,整台演出充满戏剧张力和戏剧情趣。这种张力是戏剧结构的张力,更是戏剧冲突的张力,戏剧悬念的张力。这里有敌我的冲突——暗杀与反暗杀的冲杀,环境冲突——人与恶劣天气与敌机威胁的冲突,观念冲突—陶家鑫与李济深的有关各自信仰冲突,情感冲突——祝华生与陶兰的情爱冲突,也有强烈的内心冲突——祝华生必须保护杀父仇人、陶家鑫信仰崩溃时的自我冲突等,无一不表现得淋漓尽致。正因为有如此多的矛盾冲突,也使该剧充满了多重悬念,敌人暗杀的悬念,真假夜莺的悬念,情人相认的悬念等,可以说是冲突不断,悬念迭出,成功的塑造了人物,也成功地抓住了观众。编导在处理整台演出时,思路明确,线索清晰,调度得当,有张有弛,有个场,有群场,有主笔,有闲笔,有紧张时的激烈冲突,也有平静时的诗情画意,节奏感的把握,时空的灵活处理,尤其让人敬佩。
★
四
形象塑造和细节刻画
Career In Business
该剧人物众多,身份多样,在表现上有一定难度,但却各个性格鲜明,形象生动,有血有肉,栩栩如生。这主要得力于编导演对人物精神气质的准确把握,以及利用冲突、细节等艺术手段对人物的精心刻画。首先是编导演对特定人物身份、年龄、职业、气质的准确把握,无一不符合人物身份和性格逻辑,李济深的政治家情怀,矛盾的文学家气质、洪深的戏剧家激情、柯老板的儒商特点等等,在群场中,寥寥数笔,就表现得栩栩如生。其次是通过矛盾冲突对人物内心深度开掘,如祝华生与杀父仇人李济深的矛盾冲突与和解,陶兰与祝华生恋人不能相认的痛苦与绝望,陶家鑫与李济深的坚持各自信仰的观念冲突等,使得人物走向了内心的真实,有了精神情感的高度和深度。剧作运用精彩的细节刻画人物,仇人间温情的一碗家乡米粉、情人间铭心的一条弹片项链、兄妹间深情的一首幼年童谣等,既饱含深情与寓意,又让人物显得立体和生动。
另外,在艺术创作手法上,本剧借鉴了电影蒙太奇和光电技法,吸收了小剧场戏剧等注重年轻观众体验的接受美学和类型化探索,充满了悬疑、推理、探案特质,虽有严肃的主题,深刻的内涵,丰满的人物形象,但又用暗杀、反暗杀的悬念与戏剧冲突的张力紧紧抓住观众,使观众随着编导掌控的节奏和情绪跌宕行进,在强烈的剧情期待中得到艺术审美的感受。
(作者系陕西省艺术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