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说“妈妈,我想再玩10分钟”时,这两种回答最伤孩子!

昨天表妹跟我聊天,说自己快要被气死了。

我问她怎么了?

她说,儿子现在越来越不好管了,每天犟的要死。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吃完饭的时候,8岁的儿子就一直嚷着要玩手机,她本来是不同意的,可儿子说要是不允许他玩手机,他就不吃饭,无奈之下,表妹只好答应了儿子。但为了保护儿子的视力,表妹跟儿子约定之能玩20分钟,然后就洗脸刷牙上床睡觉。

吃完饭后,表妹把手机给了儿子,然后自己去收拾厨房。等自己收拾完以后,一看表刚好20分钟,于是就准备把手机要过来。可儿子玩的正起劲,不肯把手机给他,还一个劲地耍赖,非要再玩10分钟。

类似的场景,相信很多父母都遇到过,看似是一件小事,其实孩子在不断的跟我们讨价还价,试探我们的底线。

在BBC纪录片《北鼻的异想世界》中,儿童行为研究专家指出:

通常在孩子三岁以后,自我意识会显现出来,这时他们会有自己的想法和立场,心里想要什么东西时,就会想尽办法去争取。他们不仅意识到自己有权利提出各种要求,而且还会不断试探、猜测父母的心理底线,跟父母“斗智斗勇”。

作为父母,当孩子跟你说:“妈妈,我想再玩10分钟”时,你应该怎么说?这两种回答方式最伤孩子!

一、“好吧,那你再玩一会儿”

小茜的儿子今年6岁,长得乖巧伶俐,唯一有一个缺点,就是不爱写作业。每次小茜让他写作业的时候,他都会磨磨蹭蹭,央求着“再玩10分钟”。小茜心里知道,儿子的“再玩10分钟”,实际上就是在拖延时间,因为10分钟一会,儿子会继续央求“再玩10分钟”。

如果小茜态度坚决,儿子就会马上眼含泪水,带着哭腔请求妈妈。每当小茜看到儿子委屈的样子,都会无法忍受,然后就会继续妥协,告诉儿子“好吧,那你再玩一会儿”。

这种不断妥协的方式,会给孩子造成什么样的伤害?

我曾经的一个同事,从小对儿子就是无限妥协。后来有一次,儿子说自己的手机没有同学的好,要求妈妈再给他买一个,妈妈没有同意,然后儿子就离家出走。

而且,离家出走的情况不止一次发生,每当母子闹矛盾时,儿子就会使用这一招,因为儿子知道,只要自己离家出走,妈妈肯定会把自己找回来,然后满足自己的要求。

孩子小的时候,父母不断选择妥协,长大以后,他们甚至会拿生命来威胁父母,到那个时候,再后悔就晚了。

二、“我说不行就不行!”

不是所有的父母都心软,也有心硬的父母,他们并不会因为孩子哭闹、委屈,就选择妥协,而是会坚定的跟孩子说“我说不行就不行”!

在抖音上看到过一段视频,妈妈出门买东西,女儿在家里偷偷看电视,听到妈妈开门的声音后,女儿迅速把电视关掉,假装趴在桌子上写作业。

很多网友看到这样的视频,都觉得很搞笑,或者觉得孩子很聪明,而我却不这么认为。

我身边有这样的案例:

妈妈对女儿管控很严格,明令禁止女儿玩手机、看电视,只有在自己心情好的时候才会给女儿看一小会儿。久而久之,女儿知道妈妈的严厉,就不再轻易提出自己的想法和需求。

后来,女儿经常会找借口去同学家写作业、去同学家玩、在学校办板报等,和一些学习很差的同学一起偷偷玩手机、上网。而且,女儿变得满嘴谎话,不再跟妈妈讲自己的事情,总是瞎编一些事情来获取妈妈的信任。

在妈妈的“逼供”之下,女儿说出了实话:“反正我说什么你也不同意,还不如不跟你说!”

三、教育孩子,最讲究策略

有人会问,既不能妥协,又不能拒绝,那到底该怎么办?

我经常跟身边的父母讲,教育孩子必须讲究策略,有时候“温柔而坚定”的态度,才不会伤害到孩子。

1、让孩子承担任性的后果

女儿上学前班的时候,经常不愿意写作业,每次都磨磨蹭蹭,跟我讨价还价。有一次她还是这样,我就决定治治她,就跟老师私下沟通,让老师明天检查下她的作业,并且当着全部同学的面批评她一次。

没想到效果非常好,那天放学回家后什么也不干,非吵着要先写作业。

2、给孩子有限的选择

女儿有段时间不午睡,非要看电视。我就给了她一个选择:如果现在去午睡,下午就带你去超市;如果现在不午睡,下午就给你布置一些作业。

没想到女儿想了想后,选择了乖乖去午睡,并没有跟我继续耍闹。

3、把时间具体化

很多孩子喜欢说“我想再玩10分钟”,实际上是因为他们还小,对时间的概念不太清楚,他们不明白10分钟到底有多长。

我们可以给孩子定一个闹钟,设置成5分钟响一次,第一次响的时候,只需要提醒孩子时间已经过半,等下次响的时候就得结束。这样一个铃声反复响起的过程,会让孩子意识到时间的长短,也给自己的心理留下的准备时间。

总结:千万不要小看“能否让孩子多玩10分钟”这样的小事,我们在和孩子讨价还价的过程中,也是在为孩子树立正确的三观。不同的做法,会带给孩子不同的影响,如果做错了,真有可能影响孩子一辈子的性格。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