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文学】李若冰:【从黄土地奋起的诗人——读诗人鹏鸣及其情诗选】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吧~

从黄土地奋起的诗人

——读诗人鹏鸣及其情诗选

文/李若冰

1989年出版的《鹏鸣情诗选》全三卷,臧克家题写书名,李若冰作序。

1

我的心

就像一枚血与泪沐浴的珍珠

迷恋的放射

光辉

哪怕只一瞬

我仿佛觉得是在吻亲

一个真实的

灵魂

——《致——》

这是一个在劫难中生长的孩儿感觉,哪怕你给予了他一丝温暖,一缕情意,也会在他的心里掀起轩然大波和无尽的思念。只有尝过饥寒交迫的他,才体味出一滴水的甜蜜。这就是鹏鸣,这就是年轻诗人的情绪,他用简练质朴的诗句传达了这种情绪,他用忧伤昂扬的情调肯定了自己存在的价值。

记得七十年代中期,有个农民小伙子闯进我的屋里,拿着诗作和小说叫我看,那急切闪烁的眼睛,和对文学崇拜的热情,给我留下了强烈的印象。此后,鹏鸣便不时寄诗稿来,也不时在报刊上看到他的作品。自此,我已有好长时间没有见到他了。没有想到,仅仅几年功夫,他竟连续发表了二千多首诗,受到了诗坛尤其是老一辈诗人的热切关注。我惊异于他的多产,我更惊异于他的毅力。对于一个只上过五年学的他来说,这需要付出多么坚韧不屈的跋涉呢!

通过鹏鸣和他的情诗,使我更多地了解他是个苦孩子,是苦水里泡大的。当他在那艰难困苦、饥荒寒冷的年代降临人世的时候,并没有给父母带来多少欢乐,却平添了一张吃饭的嘴,但是他毕竟哇哇呼叫着来到了这个世界上。由于家庭贫困,他上不起学,而又求学心切,于是他不得不去捡破烂、卖牛骨头凑学费,不得不去挖野菜、摘酸枣充饥。小鹏鸣天资聪敏,在校成绩倒是不错的。可是,他一家一年人均收入只有百十斤口粮,怎么能糊的住口呢!他又不得不缀学了。于是他去修理地球,去拉犁扶耙,去煤场背煤,去铁路当民工,去修水库,去当清洁工,去挖厕所……生活给予他的艰苦太多了,小小年纪就承担了许多难以承受的负重,压得他几乎喘不过气来。他哭过,闹过,苦熬过,挣扎着,像个乞讨儿似的在人生的路途中颠踬着。你听听他在《饥饿的心愿》里的诉说:

我到处流浪 乞讨食饭

用那可怜的乞丐眼

肚子痛的绞肠   我搂抱着头昏目眩

所有的景物在我的休克里失去色颜

醒来的时候  天仍倾斜地仍倒翻

我胆怯地在雪地上摸向不知的遥远

恨自己生来为何不是一只大雁

飞翔在太空猎视所有高山平原

我冻僵的双手  再也无法伸展

在这荒凉的可怕的沙滩

无一点力气了   声音渐渐地枯暗

眼球   像铗铛的车轴失去了滚转

但我还有好多好多的心愿

不能告诉  不能实现

在这迷失了方向  死寂了人烟的沉船

盼望有一只狼  或一只老虎将我吞咽……

一个饥肠辘辘的孩儿,一个饥饿的心愿,那种恓惶的情状,那种盼望被虎狼吞咽的心绪,多么真实而又多么悲哀!

鹏鸣有一颗饥饿的灵魂,更有一颗坚强的灵魂。他在繁重的生活背负中,却执拗地迷恋上了诗,迷恋上了文学,这便成了他心灵上惟一的欢乐,唯一的安慰。每天劳累之后,他就钻进了那孔破窑里,拿起了书本。只要一埋进书里,一切的疲劳随即消失,一切的苦恼都甩在脑后了。他的勤奋给他带来了乐趣,他的勤奋使他不由得拿起了笔,幻想着在诗的海洋里遨游。于是,他就拼命地写,拼命地画,撕了一张又一张,涂了一篇又一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个诗人就在这孔破窑洞里呱呱地诞生了。

他的灵魂是饥饿的,这种饥饿已变成了对诗的追寻,诗的渴求。十年动乱的冲击,使有的人的灵魂被扭曲,有的人情绪颓废潦倒,但是他不,他才是十几岁的孩儿,他在劫难中窝住头读书,他在纷乱中奋起笔耕,沉迷在他纯洁美妙的诗的幻梦里。尽管他嗅到了十年“文革”的气味,也尝到了十年“文革”的害,受到了许多没名堂的折磨,但是他自信自己会从黄土地里爬起来、自信遭难的大地会复苏过来,自信社会主义大厦会在辽阔的国土上崛起,虽然他的身上还带着血泪斑斑的创伤。这在他的一首诗里也有反映:

我是一个颠沛的孤儿

唱着苦难的辛酸的歌

是泪的音波

绝不充当那

狂欢的交响乐

我是一个贫血的弃儿

唱着焦渴饥饿的歌

是悲的血沫

绝不充当那

委婉的悠扬的飘落

——《伤痕歌手》

2

了解了鹏鸣的身世及其经受的苦难之后,我们便晓得他作为诗人所走过的路有多么的不易,虽然他现在还很年轻。

他在诗的领域里跋涉,应该说更其艰苦,也更其勤奋,更其感人。他的优势在于凭借自己的感情世界,自己短暂的人生体验,观察判断面临人间的一切事物,并运用自己诗的语言方式表现出来。他的生存意识是强烈的,他的理想是炽热的,他的追求是义无反顾的,他的诗是自由自在的。可是,他却仿佛始终处在压抑和困扰之中,这就使他的一些诗似乎思维飘忽不定,杂乱无序,然而即使如此,我们也并不难从诗行里寻找他的心灵轨迹,和他的一腔真情。

读着他的诗总觉得有一种特殊的冲击力,留给人们许多回味和思索的东西。他的痛苦,他的呐喊,他的彷徨,他的觉醒,他的爱情,他的失落,都贯穿在赤裸裸的诗化了的激情之中。

他的怨愤,他的沉重,他的迷惘,他的渴望,他的欢乐,他的理想,都渗透在一种强烈的爱与恨的漩涡之中。他怎么想,就怎么写,你随便拉一首诗出来,都会感到其中有他的存在。他的诗用语自然朴实,抒情简洁流畅,意象奇特变幻,色调明朗开放,没有任何的华丽装饰,没有任何的涂脂抹粉,全然是从心底里发出的呼唤。他就是他自己,诗中有我,我中有诗,我的酸甜苦辣,我的喜怒哀乐,都融合在他的无尽的诗的河流中,这就自然形成了鹏鸣情诗的特殊个性和独特风格。他在一首诗里,描绘了这样一幅图案:

腊月二十七日    我的伙伴

掉进了冰底里

冰口的周围红红的

流着染上了伙伴火热的血液

她冻僵了    凝冻在

深深的冰层里……

当初春稍有些气息

那殷红的锦缎在水面上和冰块搏击

——《殷红的图案》

这就是鹏鸣心灵上那一刹那的感受,也是长久积蓄在他胸间的意象,写的独特而有诗意。他觉得只有如此写法,才能表达他那种不甘沉落和自强不息的情绪。

鹏鸣作为著名诗人,有自己独特的感情世界,自己特有的视角发现,自己的语言表现形式,这是与他的人生阅历紧密相连的,与他的艺术趣味相吻合的。他急于倾诉,急于宣泄,而且急于希望人们认识他、理解他,这种心情是完全可以谅解的。然而,他的诗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喜欢和认同的,他终归属于他自己,只能随着自己的路子走。显然,他还有些稚气,但他是成功的,他在诗歌园地里耕耘所取得的收获,但又不能不引人注目。他的脉管里沸腾着诗的血液,他真诚地袒露自己,毫无顾忌地描画自己,他的爱情,他的哀怨,他对大地的呼喊,他对祖国无限的爱,也无不蕴含着一颗滚烫的赤子之心。

正像他在一首“自序”诗里写的那样:

……

我破烂的衣裳    虽像被炸开的棉絮那样

仍是母亲一针一线的缝补纳上

裹在我干枯的布满青痕的身上

尽管尘土改变了我真实的貌相

但我仍然吐着激昂的诗行

野草和霉糠在我的肌腹里变为力量

一切的霉味没能熏倒我理智的思想

尽管我的文笔幼稚不能雄壮

但我的血管里仍然滚腾着烫热的血浆

……

——《自序》

3

鹏鸣把他的诗统称为情诗,其实情诗只是一部分,其他部分是他对故乡的情,对父母姐妹的情,对伟大祖国的情,应该说是广泛意义上的情诗。无疑,这种称谓是自有道理的。

一个诗人的成长和他的生存环境分不开,和他的生活实践分不开。作为著名诗人的鹏鸣,尽管他饱尝各种坎坷,各种磨难,但是他从自己贴身的体验中,对他赖以生存的祖国如亲娘般热爱,他把祖国比作美丽的母亲,比作心中的花卉,比作太阳神。

我为什么要这样对你亲吻下跪

因为我爱你    所以才含泪

似同秋夜的潮水

……

——《因为我爱你》

他欢呼,“脱囚的中国”,他欢呼,中国的改革,他欢呼,中国的崛起。他热烈地拥抱着中国大地,他从心底里发出呼唤。他写道:

不知有的人

爱不爱自己的祖国

她却在我的心底

就像一朵纯净的花卉

……

——《祖国 心中的花卉》

鹏鸣把祖国和自己紧密相连,他把献给祖国的诗称为情诗,并以此寄托着自己的欢乐、自己的渴望、自己的信念、自己的理想。他有时温情绵绵,有时慷慨激昂,有时直抒胸臆,有时拍案而起,甚至有时把自己的母亲——祖国混淆在一块,表现出一种难分难解的情思。

他是用自己独有的诗句、自己特殊的方式,去书写爱和表达爱的。他的这类诗写的深沉凝重,令人深思不已,然而他却是满怀激情和满怀着爱写这些的。他在一首诗里这样表白自己和同辈青年的心绪:

假若有一只勇敢的小船

犁破生锈的海面

一页洁白洁白的风帆

摇醒沉睡的蓝天

在遥远的天空

让辛苦的汗水酿绘金色的图案

哪怕是酸甜苦辣咸

我们也心甘情愿这五味俱全

至于能不能把沙漠变成绿色的毛毯

那就看我们这群出笼的青年

海浪即使把小船打翻

我们只不过喝口呛水    绝不会被淹

——《出航》

对鹏鸣来说,他写的特别真切的诗,还是那些抒发爱情写母亲和故乡山水的诗。他生长在黄土高原,是农民的儿子,有农民的血统,有农民的纯朴和善良,他曾憎恨过故乡的贫困愚昧,但是他更多的是爱恋的情愫。这里有他苦难的童年的形影,有他玩耍嬉戏的焦河湖,有他耕种过的田野,有过他的初恋;这里有过各种灾难,有过他栖身的破窑洞,有过他拣来的“六六六”包装纸和水泥袋子裁剪装订起来的最初的诗稿;这里是他人生的起点,是生他养他的故乡,即使他走到天涯海角也会无限地眷恋。因此,他写起这些情诗来就格外得心应手,仿佛顺手拈来而且含情脉脉,亲切动人。如他在《故乡情思》里这样写怀乡之情:

我用微薄的诗章歌颂你

养育我的山寨

我已跪在了这里

把我的感情表白

我的父母    我的兄妹

我的同学    我的情爱

……

正因为鹏鸣是农家子弟,他的许多情诗就像黄土那么深厚,像田野那么明朗,像庄稼那么茂盛,像小河那样流畅,生活的氛围十分浓重。他热爱黄土高坡那波澜壮阔的势态,热爱黄河那一泻千里的气魄,生长在华夏祖先创造的这块神奇的土地上,他感到幸运而自豪,因此,他的情诗里潜蕴着这种气韵和情感,有些诗写的粗犷而又豪放,有一股子悲壮之美。与此同时,这土地也留给了他不少折磨和心酸的记忆,使他总也耿耿于怀而又难以忘却,总也心不由己地在许多诗里加以表白,当他谈到自己写这些诗的感受时,曾说:“我这一千多首诗,完全是我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是蘸着我的血和泪写成的。每每回忆起我在人生旅程上走过的二十八个春秋,我就心酸,泪流不止……”

然而,鹏鸣毕竟是幸运的,毕竟在诗的王国里蹚出了一条路,尽管他走在这条路上是艰难的,但是他勇于冲刺求索,尽管他流了许多血和泪,但是他终于得到了补偿。应该说,他在诗歌的领域里获得的成就是巨大的,然而还需要继续向更高的诗的境界攀登。实际上,他面临着新的开拓、新的突破、注入思想和艺术素养的再度提高和锤炼。他还很年轻,前面的路还很长。我相信,在新的考验和新的挑战面前,他不会退却,仍然迈着矫健的大步冲刺。他生长在黄土地,却又不甘心被黄土埋没,他说:“我要奋起!”果然,他背负着累累的诗稿向我们走来,他从黄土地奋起了,站起来了!

我为鹏鸣感到庆幸,更为他的情诗选出版感到高兴。这里我用他的诗《彩虹》祝愿他:

我愿我是一片

偌大的彩虹

在雨夜的空蒙

也不忘记生命的延升

即使

染不出一道光环

也要用本能

把心愿撒满天空

一九八九年初秋于西安雍村。

注:该文选自1990年10月《陕西日报》秦岭副刊。

1990年12月《人民日报》大地副刊。

1999年8月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的名家论名家《鹏鸣论》下卷。

2000年5月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的文学名家书系《李若冰序文集》。

2004年1月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文学大家书库《李若冰文集》笫三卷。

本文图片来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简介

李若冰:著名作家、诗人,资深文学评论家。1926年生于陕西泾阳,中共党员。12岁就参加八路军。1945年毕业于鲁迅艺术文学院文学系。1938年参加延安抗战剧团,后历任中央宣传部助理秘书,西北军区政治部秘书,中央文学研究所学员,中国作协西安分会专业作家、副主席兼秘书长,陕西省文化局副局长,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化文物厅长,陕西省作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陕西省文联主席,中国作协第四届理事,第五、六届名誉委员。中国文联名誉委员。陕西省第六届人大代表,陕西省第七届党代会代表、省委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49年开始发表作品。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国家一级作家。著有散文集《在勘探的道路上》《柴达木手记》《旅途集》《红色的道路》《山·湖·草原》《神泉日出》《爱的渴望》(合作)、《李若冰散文选》《高原语丝》《塔里木书简》《满目绿树鲜花》等,另有文集《永远的诗人》(李若冰论集)、《李若冰序文集》《李若冰文集》(4卷)等。1993年曾获青海石油文联突出贡献奖。1993年8月他和已故的著名诗人李季,被石油部授予“特殊贡献奖”,同时又被誉为中国石油文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往期推荐

【三秦文学】诗词歌赋群:【格律精选】(第277期)

【三秦文学】何先梅:【诗四首】

【三秦文学】诗词歌赋群:【次韵白居易《宿灵岩寺上院》专集】(第42期)

【三秦文学】诗词歌赋群:【“我言秋日胜春朝”同题专集】(第43期)

【三秦文学】岭南鱼:【一个人的爱情之一闪而过的流星】(长篇小说连载二十九)

【三秦文学】诗歌群:【诗歌精选】(第204期)

【三秦文学】董苏敏:【思考人生】(七律六首新韵)

【三秦文学】贺琪:【骚坛杂咏】(七律十首)

三秦文学团队
三秦宗旨:营造一片文学爱好者的乐土,共创文学梦想的家园!
文学总顾问:鹏   鸣
平台总顾问:边士刚
平台法律顾问:李木子
顾  问:段恭让 白忠德   邓汉章 罗旭初
孙德科 朿宝荣 李爱霞 胡遵远
顾盛杉   崔启昌   昆 仑    史  波
李    静
策  划:李书忠 
平台讲师:方 天
宣传推广:鼎文
平台主播:梦锁清秋 英子 王迎旭   慧质
总 编:鱼儿姐姐   徐萱波
主   编:白云故乡   杨洪民  高  涛
副主编:长青山人  陈杰
编 委:水云天 唐桂英   米兰花   刘马陵
     张巧莉 凤尾竹 吴远红   张小鱼
刘旭平   冯   彪    谭文群   刘军英
王宝群   润    隆   梦而诗   张晓强
孙传志    秋日私语    秦岭人家
吴风平     莲  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