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三丰无意间泄露一个天机,可惜无忌听不懂,百余年后被两人破解

南宋末年,江湖武林出了一个少年奇才,名为张君宝,此子骨骼精奇,天赋异禀,乃是武林中难年难得一遇的练武奇才,当日在华山之巅,张君宝有幸遇到东邪、西狂、南僧、北侠、中顽童等高手,并得到神雕大侠杨过指点,学会三招绝技,传奇之人的经历果然不同凡响。三年后少林事变,张君宝隐居武当山,十多年间闭关练武,参悟“九阳神功”心法,后来广泛阅读道家经典,至七十岁终于神功大成,不禁仰天大笑,这一笑竟笑出了一个武林不世出的武学大宗师,那便是张三丰了。

作为历史著名人物,金庸笔下的张三丰一直以来都深受读者的追捧,有人认为他是《倚天屠龙记》第一高手,也有人认为金庸笔下唯达摩祖师能够与其抗衡,更有人认为金庸笔下的张三丰早已半只脚踏入修真境界,可谓是众说纷纭。所谓天机不可泄露,当日在武当山顶,张三丰就曾泄露过一个天机,可惜张无忌并未听懂,那么张三丰究竟说了什么话呢?他提出了进入武学最高境界的法门

张三丰道:“用意不用力,太极圆转,无使断绝。当得机得势,令对手其根自断。一招一式,务须节节贯串,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

张三丰在这里提出了两个经典理论,其一:用意不用力;其二:一招一式,务须节节贯串,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这两个理论可太奥妙了,放眼金庸全书,能够达到这个水平的人物屈指可数,何为“用意不用力”?即武人不受招式条条框框所限制,犹如一瓶水,方杯来装,则成方,圆杯来装,则成圆。极寒之下则成坚冰,坚如磐石;银瓶水沸,则生人难近。随敌而变,随招而变,而自己不加干预,如大禹治水,疏通而非截流,也是道家所讲究的“自然”。

何为“一招一式,务须节节贯串,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水流千里,最忌从中而断,同样的,练武之人最忌招式不纯,不纯则有嫌隙,有嫌隙则无法运用自如,真正达于最高境界之人,一招一式当如同大诗人之灵感喷发一般,源源不绝。

张三丰这番其实泄露了金庸武侠天机,告知张无忌如何达到武学最高境界,可惜张无忌配置虽好,悟性却略显不足,偏偏就没能领悟这一层意思,以至于后来对阵少林三渡、波斯三使时,就因无法做到“用意不用力”,无法做到“一招一式,务须节节贯串,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而落败。不过张无忌虽然领悟不了,后世有两位高手却破解了张三丰所提到的这个天机,这两人百余年后《笑傲江湖》里风清扬与令狐冲(据考证,《笑傲江湖》发生于《倚天屠龙记》一百多年后)。

《笑傲江湖》中风清扬就曾向令狐冲解释过一个理念,这个理念与张三丰提出的武学天机不谋而合:

风清扬道:“......要旨在一个‘悟’字,决不在死记硬记。等到通晓了这九剑的剑意,则无所施而不可,便是将全部变化尽数忘记,也不相干,临敌之际,更是忘记得越干净彻底,越不受原来剑法的拘束......”

忘记得越干净彻底,越不受原来剑法的拘束”便是张三丰所讲的“用意不用力......一招一式,务须节节贯串,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只不过风清扬在这里说的比较直白一些,忘记越彻底,就越能靠“心意”来主宰,所以张三丰见张无忌忘记了一大半后,反而挺开心,忘记越彻底,就越不会受别的招式所限制,因此反而能够做到“滔滔不绝”。风清扬从理论上破解了张三丰的天机,这里咱们不难得出结论,在实战中他完全也可以做到这一点。

至于令狐冲,他则是通过实战来向读者证明自己破解了张三丰所提出的天机:

令狐冲出招越来越得心应手,许多妙诣竟是风清扬也未曾指点过的,遇上了这敌手的精奇剑法,“独孤九剑”中自然而然地生出相应招数,与之抗御......那人接连变换八门上乘剑法......但不论他如何变招,令狐冲总是对每一路剑法应付裕如,竟如这八门剑法每一门他都是从小便拆解纯熟一般。

前半段完美符合张三丰提出的“用意不用力”,所以令狐冲可以“自然而然地生出相应招数”;后半段则完美符合“一招一式,务须节节贯串,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这句话,所以不论任我行如何变招,“令狐冲总是对每一路剑法应付裕如”。

金庸笔下,武学之道本就殊途同归,风清扬、令狐冲、张三丰虽派系不同,所学不同,但他们的理论却是一致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