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不自治、医不叩门、医不戏病丨医生为什么要三戒? 2024-02-27 06:28:16 《扁鹊见蔡桓公》这篇文章就直接反映出在古代人们也是很忌讳医生上门去指出自己身上的疾病的,即“医不叩门”。这种风俗一直保持到现今社会。 如果叩门治病,即使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病人的期望值可能更高,心情更加急迫,反而影响治疗计划。如果效果不好,病人反生怨气,于病人和医生都极为不利。古人很久以来就有医者三戒:医不自治、医不叩门、医不戏病。“医不叩门”是指:医者不能主动上门,哪怕是朋友、邻居。这里有两个理:一是责任主体的划分,二是求医者需有虔诚、尊敬之心。当然,求医者非常恭敬地求医,上门与否则是次要。这不是摆架子,事实上,古代名医常常‘来往病者之家,虽祁苦寒大暑,未尝少惮,如遇清贫者,时常施与周济’,心有悲天悯人之高尚情怀。‘神医’是百姓对这些大医的称谓,这背后,有对人格、精诚医术、品格的赞许。《扁鹊见蔡桓公》这篇文章就直接反映出在古代人们也是很忌讳医生上门去指出自己身上的疾病的,即“医不叩门”。这种风俗一直保持到现今社会。为什么要求医不叩门呢?医不叩门,是一句俗语,说的是医生不能主动去叩开患者的家门,即医生不要去主动送医上门。有人理解为即使医生发现或知道别人有了病,只要人家不请你诊治,自己不要主动上门去毛遂自荐。朋友或邻居也是一样,有时候也包括对自己的至亲。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要求医不叩门呢?如果自己有好的技术,为什么不能主动去帮助别人呢?很多人对此表示不解。事实上从古到今,一般情况下,医者是不能送医上门的。这有责任方面问题;也有医者与患者的心理意识方面问题,一般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1、习俗医不叩门,有请才行。古时中医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坐堂行医,一种是走方郎中,也叫做“游方”。坐堂行医的传统观念,认为医生就该坐在诊堂中等待患者上门,或者等待别人的延请,也保证有充裕的时间来为病人服务。如果情况反过来别人会误认为这家里出了什么事情。外出行医的“游方”也有行为规矩,如民间过年时医药行业忌讳出诊,怕“触霉头”,除非给双份诊费破灾才行。平时出诊,也忌讳敲患者的门,故俗有“医不叩门,有请才行”的说法。为了保守职业技能的秘密,民间又有医生郎中“施药不施方”的说法。医药行旧时敬华佗、孙思邈等为祖师爷,不敢稍有不恭,如今这些习俗仍可以见到的。2。送医上门,另有所图“医不叩门”即不能强拉病人,如果是为了某种利益,而去强拉病人就更不对了。“医不叩门”,换现在的话说就是:不要太主动了,您自个儿跑到患者那里,冲患者说,我来给你治治吧,患者会觉得你特不靠谱,而且颇为反感,他绝对会拒绝你,甚至是迁怒于你,然后凌晨跑到大医院去排大队挂号去,看看你说的是虚是实。这是患者通常有的一个心理,一来是患者忌讳,二来患者未必认为自己有病,三者患者未必领情。另外,患者自有自己的选择,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缘分,急也无用,甚至让患者觉得送医上门者另有所图。还有现在保健养生市场,鱼龙混杂,令人心有余悸。从广大人民的心理来讲,一般如果不是自己主动求医问药,是很难接受医生的治疗的。特别是现在医患关系不太协调,会引起诸多误会。3、疗效与依从性中医治病有其自身的特点,病人对医生的信任至关重要。《素问·五脏别论》曰:“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恶于针石者,不可与言至巧;病不许治者,病必不治,治之无功矣。”有些病,病人不理解中医的基本原理,对气血阴阳毫无认识,不信任中医的诊断和辨证,这种情况下是难以取得治疗效果的。或者说是做无用功。皇甫谧所著《甲乙经》序:汉有华佗,张仲景,华佗奇方异治,施世者多,亦不能尽记其本末。若知直祭酒刘季琰病发於畏恶,治之而瘥。云:“后九年季琰病应发,发当有感,仍本於畏恶,病动必死。”终如其言。仲景见侍中王仲宣时年二十余。谓曰:“君有病,四十当眉落,眉落半年而死。”令含服五石汤可免。仲宣嫌其言忤,受汤勿服。居三日,仲景见仲宣谓曰:“服汤否?”仲宣曰:“已服。”仲景曰:“色候固非服汤之诊,君何轻命也!”仲宣犹不信。后二十年果眉落,后一百八十七日而死,终如其言。此二事虽扁鹊,仓公无以加也。华佗性恶矜技,终以戮死。当年的王仲宣年轻气盛,二十多岁就做了侍中大夫,所以,根本就没把张医圣的话入在心中,给他开的五石汤也没有服用。十多年过去了,到了四十岁的时候果然双眉脱落,这个时候才想起张仲景的话,但已悔之晚矣。世人多如此!如果叩门治病,即使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病人的期望值可能更高,心情更加急迫,反而影响治疗计划。如果效果不好,病人反生怨气,于病人和医生都极为不利。另外,治疗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各种主客观因素在变化,病情也在变化,治疗方案也需要随之调整。绝大多数医生都不是神医,奢求药到病除是不现实的。如果病人对医生没有起码的信任与尊重,就不可能很好地配合,甚至中途放弃治疗。当然医生也有责任每次将诊断结果和基本病理给病人讲解清楚,达成良好的医患沟通,如果医生自己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能取得患者的信任,也是难免的。文革期间,对医不叩门的思想做过批判,认为是孔孟复辟之道的流毒,是资产阶级的医疗作风,是剥削阶级的意识形态。认为医不叩门是千百年来的反动儒家说教,一些儒医以“医不叩门”为盾牌,拒绝为广大劳苦大众服务。认为医不叩门,好像医生很清高,不为任何人所驱使,是自欺欺人。这种理解是比较片面的,是为了满足当时的政治需要。医者父母心,从医是一门高尚的职业,难于屈尊。医不叩门,道不轻传。为了达成良好的医患沟通,取得良好的诊疗效果,遵守“医不叩门”的古训还是很有必要的。医不叩门,就医看病,注意事项就医看病,请遵循几点,医患配合好,疾病康复快。1,请挂号排队就诊。挂号是对医生价值的尊重,排队是对其他候诊病人的尊重,只有尊重别人,自己才会受人尊重。2,如果您是看病的患者,医生一定会根据诊断确定最好的治疗方案。如果你是熟人,医生一定只是讲解疾病,建议治疗,甚至会推荐你去其他医院治疗。因为“医不叩门”。你如果信任,就应该请他为您制定最好方案。3,在吃饭喝茶时候,请不要让医生给你看病号脉。找医生号脉,不要坐在沙发上让给你号脉。你尊重别人,你尊重自己,就应该在诊脉桌前看病。你懒惰不想动,想图省事,医生即使给你号脉也是敷衍一下,简单说说。绝对不会那样认真的确定治疗方案。看病是个严肃的事情,你认真对待,才是对的。不要怪医生,“医不叩门”自古有之。尊重医生,尊重自己! 赞 (0) 相关推荐 行 医 多 年…… 行医多年,我悟出了一个道理:治病不能硬碰硬,虽然说"人是铁饭是钢",但是我们不能真的把人当成钢铁,身体其实是很脆弱的,对抗性疗法非但效果不好,而且会对人体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老祖 ... 医者三戒“医不自治、医不叩门、医不戏病 医者三戒"医不自治.医不叩门.医不戏病,这是为什么? 古语有云:医不自治,卦不自断:医不叩门,道不轻传:医不戏病,患不辱医. 自古以来,在医界一直有"医者三戒"之说,即: ... “医不自治、医不叩门、医不戏病”医生为什么要有这三戒? 传承千年中医魂 ◐ 弘扬国粹布天涯 <扁鹊见蔡桓公>这篇文章就直接反映出在古代人们也是很忌讳医生上门去指出自己身上的疾病的,即"医不叩门".这种风俗一直保持到 ... 什么叫“医不戏病”?之前说到过“医不叩门... 什么叫"医不戏病"? 之前说到过"医不叩门,道不轻传." 这句话完整的有几个版本,我挑了一个和医生关系最密切的. 古语有云:医不自治,卦不自断:医不叩门,道不轻 ... 「肝硬化」医不自治 "身体是一切的基础", 健康的身体才是事业成功.家庭幸福的源泉. 最近,北京某知名医院药剂科主任.我多年好友闫主任"突然"罹患肝硬化的消息让大家震惊不已,她一向 ... 非药物分享| 医不自治,跨城救父 北京厚朴中医 今天 以下文章来源于厚朴中医健康管理中心 ,作者唐晓琪 厚朴中医健康管理中心 亲近自然,回归传统,给你最真实的厚朴生活 作者介绍: 唐晓琪 厚朴五期毕业生 厚朴中医健康管理中心西城店非药 ... 宁毅:医要自治且趁早,莫待寒深成重疾 宁毅,桂林全州人,目前在南宁市第五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工作,长期研学经方,2018年有幸拜访林佳明老师,2018年12月31日拜其门下,听佳明老师的话"无论如何,坚定走下去,团结一心,发扬经方 ... 漫话医不自治 中医界有一句话:医不自治.其实医不自治是叶天士提出来的.叶天士是清代著名医学家,四大温病学家之一. 有一次叶天士的母亲得病了,他给母亲治病,久治不愈,甚是烦恼.他为此愁得在院子里跺脚:这是典型的白虎汤 ... 医不自治,何以治人 印度医师协会(IMA)发布的调查研究显示,印度医生的平均寿命仅为 59 岁,而印度普通人寿命为 72 岁,两者竟相差 13 岁之多,印度的医生群体在 45-65 岁时是最脆弱最容易早逝的,而一旦跨过 ... 医管家多功能辨证仪[医管家多功能辨证仪] 中医师辅助诊断 正统中医在标本兼治疾病.尤其是低诊断治疗费用受到中低收入人群的欢迎,具有西医无法比拟的优势,这也说明以中医为主的诊断治疗手段是很符合中国基层老百姓看病贵的现状的.但问题在于中医的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