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悟《高手》020:“太极闲人”妙解轻重虚实

  编者按:不论您从事哪个行业,看了《红楼梦》都有亲切感,能找到行业的影子。《高手》一书,虽然不能跟《红楼梦》相持并论,但对于太极拳爱好者来说,尤其是习练张志俊拳法的,不管是什么层阶,都爱不释手。因为它既是一部人物习拳传记,更是一本适合太极拳各阶段习练者的教科书。

  张志俊先生毫无保留地把其用毕生精力悟到的太极拳哲理和盘托出。书中有这么一句:假如太极拳真有什么秘密的话,我很想把它说清楚。

      但是,肢体运动必须“言传身教”,否则,不管张老师说得再清楚,您没有体悟,也是枉然。这就是到达一个新的台阶,就能悟出《高手》更深一层韵味所在的原因。也就是我《再悟〈高手〉》的初心和动机。

  “志”理名言第三节课,张志俊老师讲“轻重虚实解”。

  此讲,张志俊老师以王宗岳在《太极拳论》中提出的:“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为命题,层层抽丝剥茧,以套路动作、推手较技和日常生活行为等,妙解了“轻与重,虚与实”。2019年元旦前后,机缘巧合,我就虚实轻重问题请教过张志俊老师,并得到先生的面对面指导,记忆犹深。下面,结合张志俊老师多年前公开发表的《轻重虚实解》文章,谈点个人的体会,表述不一定正确,请以张志俊老师公开发表的文章和此次授课讲的为准。

一、定义轻与重,虚与实

我认为,张老师能够厘清轻与重,虚与实,关键是把轻与重,虚与实对号入座在肢体上,提出了“手讲轻重,脚分虚实”。为何前人没能给出这样的定义,这与个人对太极拳的理解和修为有关。张志俊先生,经过几十年的实践和领悟,提出了“梢节领劲,两头卷曲”太极拳新学说。手、脚、头是太极拳的三个梢节,头与轻重虚实应该对不上号,那么就只有手与脚了。'虚与实'对应于脚合适些,那手就应该对应“轻与重”了。

二、剖析手脚的运动状态

在此基础上,还须进一步归类手与脚的运动状态。张先生认为,脚有三种运动状态,即平分身体重量,两脚不分虚实,重心线与中心线重叠,如起式的定势;第二是脚分出虚实,重心线偏离中心线,如懒扎衣的定势,重心在右;第三是单脚独立支撑,如金鸡独立。

手呢,也分三种运动状态。一是运动过程两手的升沉,如云手;二是一手在上,一手在下,如白鹤亮翅;三是两手相对在同一水平线上运动,如金刚捣碓的第四势,左顺右逆右捋。

三、规定“老幼尊卑”

  总原则:重手对应虚脚,轻手对应实脚;

  原则一:独立支撑为老大,以支撑脚为参照物。独立支撑脚的同侧手,不论它处于何种位置,一律视为轻手。比如金刚捣碓的最后一个动作:左脚为独立支撑,那么,左手虽在下,右拳在上,但左手仍视为轻手。

  原则二:服从原则一;以手为参照物。下沉的手为重,同侧的脚为虚;上升的手为轻,同侧脚为实。如云手,随着手的上挖,同侧脚逐渐由虚变实。

  原则三:服从原则一、二;以手为参照物。在上的手为轻,同侧脚为实;在下的手为重,同侧脚为虚。如白鹤亮翅定势,右手在上为轻,右脚为实。左手在下为重,同侧脚为虚。

  原则四:服从原则一、二、三;两手处于相对水平位置时,以身体转向为参照物。身左转,重心右移,身右转,重心左移。如:“金钢捣碓”第四个动作双手平行右捋;“前趟拗步”转第二“斜行”双手右捋。这时皆身右转,则重心左移。

  上述四条原则,张志俊老师重复强调了二次,正所谓,重要的话说三遍!

张志俊老师最后总结说:虽然基本原则已规定,但在推手较技中,随着对手重心的转换,我方也应该做出调整。但必须遵规矩、守规矩、出规矩而不乱规矩。基本功和套路动作就是让我们练功的,方法得当之后,关键在于苦练,直至形成皮肤记忆,一触即变!

 (备注:张志俊老师只用过三个名字,即父母给的叫张志俊、师傅给的叫陈式太极拳第十一代传人、自己启的雅号叫:“太极闲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