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君主想扩大版图,而中国只想一统
中国不统一,就会诸侯割据,后患无穷,向北不打到长城就会被草原民族欺负;向西不拿下河西走廊;就会断掉丝绸之路失去经济命脉让藏蒙结合被包围;向东不打到海边,就失去了钱仓粮仓;向南不打过长江,就失去了半壁江山。
因此一定要守住周围的战略制高点,才能有和平的发展期。而欧洲大部分都是平原,气候适宜,都想霸占更多地盘,但是有势均力敌,因为宗教、语言、价值观的差异性,中古时期欧洲国家的相互征战,更像是相互征服,君王的目标也仅仅是扩大版图而已,根本是没有统一化的概念。并且统一的欧洲不符合英国的利益,只要谁有统一欧洲的想法,英国肯定来搅局。欧洲统一了肯定会针对俄罗斯,所以沙俄也不会同意。
中国的皇帝总想着统一中国,我觉得最重要的有两点,一是周代封建,灭了太多异族,后来留下的邦国多是同源,不然也名义上尊奉周天子。封建虽是割据,但不同于欧洲的是割据的一直是宗周一大家和楚吴越东夷几小家,宗周文化太强势,语言文字有统一潜质,就算吴国的蛮子也知道攀附姬家,华夏认同感比现在美帝更普世。
反观欧洲,罗马人没撑下去,撑下来的是盎格鲁法兰克哥特还有斯拉夫人,你敢指望英法德波兰俄罗斯说自己一家人?不存在的。
二是长江黄河两大水系。而且重要不在于农业,在于漕运。两大水系使得大一统中央王朝在财政物资管理上都能实现对地方的实际控制。历史上有过的长时间南北对峙,也是因为两大水系均能保证南北两中央政权的长久维持。当然军事作用也很重要,长江水系防御力爆表,而东西对峙时函谷关对于山东势力太太太不利了,很难长久分裂下去。
历史上强盛的大一统王朝喜欢挖沟也是这个原因,或者说正因为挖沟才能实现强势统治。秦皇挖灵渠,隋炀大运河。除此,割据时代地方政权出于争霸的考虑也有此类行为,也加强了地区交流,方便以后大一统王朝沟通水道,比如春秋吴国的邗沟。若无此类小运河,炀帝一朝现挖一个隋唐大运河还是不可想象的。
除了运河,驿路之类交通建设也是如此。所以说秦皇是千古一帝,他干的事,后来的同行们除了科举少有超过他举措范围的。
中国的核心就是中东部连片的黄淮海大平原,后期再加上江淮、江南等。这个地区人口承载能力强,而且内部无险可守,非常容易形成统一的文明体,而且语言风俗习惯等都是比较统一的,好整合(今天也是如此),只要北边整合了这一大平原,剩下的边角地区都无法与其抗衡,也便于统一。因为这块大平原是不变的,不管谁赢,他只要获得这一地区,那么优势都是显而易见的。
欧洲没有统一,是因为地球主体大陆亚洲已经基本上统一了,这就相当于人类历史发展的主要枝干,是历史主流,这可以理解为人类文明共识进化的第一个阶段。
第二个阶段其实从成吉思汗开始算是启蒙,在后来极端气候刺激下启动的是欧洲人开始从海洋向世界寻找生存机会,这是全球一体化的萌芽期,直到近现代科学出现、工业革命,一战二战至今,可以说现在也仅仅是全球大一统的早期阶段。
第三个阶段全球文明共识,不会再是第一阶段那种武力征服、信仰共识,成吉思汗最早启动失败就注定不会是武力征服式的全球统一、信仰共识,而是后来的科学共识、再进化到未来的机器共识,全球一体化的未来是基于全球共同对由机器运行的科学理论基础上的数学规则的共同认可,如区块链技术就是一类。
欧洲的皇与帝是分开的,皇为了不让帝超过自己刻意制造分裂,或者说是多帝王并存,这样才能皇名义上最大。这就和周朝差不多,春秋战国事实上分裂了那么多年也是有个天子在头上的。中国始皇帝吸取了周的教训要做真天子,把皇和帝合二为一,再加上儒教文化,形成了统一的民心所向和帝心所望。
中国人都认可自己是炎黄子孙,就连匈奴也认为自己是皇帝当年失势的一支,被迫迁往西边苦寒之地,这才是大一统的基础,而欧洲呢维京海盗,罗马人,斯拉夫人,日耳曼等各自都有自己的神话和先祖,也没有统一的文化,只能各自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