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战神桂冠上的红樱,都沾满了别人的鲜血
孙继胜的小宇宙
一口气杀40万人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华夏大地,三千年烽火狼烟,群雄争霸天下,连年征战,诞生了无数名扬四海的军事名将。
这其中,有的以谋略见长。
比如姜子牙,夕阳红的杰出代表,80岁再就业,助武王伐纣,牧野之战,灭商兴周,定鼎天下(详见《论钓鱼,我只服姜子牙》);
比如孙武,被尊为“兵家至圣”,不说战绩,单单一部《孙子兵法》,雄霸全球十大军事畅销书排行榜2500年之久,长盛不衰,无人能敌。
有的以勇猛著称。
比如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羽之神勇,千古无二”,巨鹿之战,大败强秦,号称西楚霸王;
比如关云长,斩颜良诛文丑解白马之围,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水淹七军威震敌营,五虎上将之首,被后世誉为“武圣”,与孔子齐名。
可谓名垂青史,流芳百世。
荣誉的取得,固然是他们自己努力的结果,但不可否认,英雄的诞生,与有关部门的大力宣传,特别是文学作品的推波助澜,密切相关。
如果没有《封神演义》《三国演义》,没有《孙子兵法》《鸿门宴》,他们的故事,未必能像今天这样,妇孺皆知,耳熟能详。
所以我们一直强调,宣传工作很重要,什么时候都不能轻视。
有的人在这方面做得就很不够,尽管功名显赫,战绩斐然,丝毫不逊色于上述几位,但名字却鲜为人知。
比如战国时期,有一位常胜将军,征战沙场30多年,历经大小战役70余场。项羽有垓下之围,关羽曾败走麦城,而此人戎马一生,每战必胜,竟无一败绩。
据梁启超考证,战国群雄争霸,200余年战死200多万人,其中竟有半数以上是死在此人的手里,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堪称“终极杀人王”。
他,就是被后世称作“战神”的秦国名将:白起。
白起出生在了一个好时代。
当时,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在群雄中已崭露头角,逐渐成为政治和军事上的强国。
为了谋求更大的发展,网罗更多的人才,秦昭王在国内大力推行用人制度改革,在职务任命上,改世袭制为军功爵制,让普通百姓从此有了出人头地的机会。
白起出身平民,但骁勇善战,足智多谋,在秦国四处征战,图霸天下的进程中,如鱼得水,表现出了无人能及的军事天才。
公元前294年,也就是秦昭王十三年,白起首次带兵攻打韩国,大获全胜。
第二年,白起作为主将再次出征,在伊阙,也就是今天的洛阳龙门一带,大败韩魏联军,斩首24万,一战成名。
从此,白起开始了战无不胜,所向披靡的传奇军事生涯。
秦昭王十五年,发兵攻魏,夺取魏城61座,斩首15万;
秦昭王二十一年,攻打赵国,夺取光狼城;
秦昭王二十七年,攻打楚国,楚割地求和;
秦昭王二十八年,再次伐楚,夺城池5座;
秦昭王二十九年,鄢郢之战,攻占楚国都城,楚王溃守淮阳,从此一蹶不振,直至国家灭亡。
也就是在这一年,白起因战功卓著,被封为武安君,一时名震天下,六国只要听到白起的名字,无不闻风丧胆。
还有。
秦昭王三十四年,华阳之战,大败赵魏联军,斩首13万,溺毙2万;
秦昭王四十三年,陉城之战,大败韩国部队,攻陷9城,斩首5万;
秦昭王四十五年,白起领兵攻占韩国野王,大军直逼赵国长平。
而即将到来的秦赵长平之战,几乎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惨烈的一场战役,同时,也是白起个人军事生涯中一个重要的节点。
长平之战,赵国的统帅大家都很熟悉。
一个是曾经跟“完璧归赵”的蔺相如闹过别扭,后来又“将相和”的老将廉颇;
还有一个是发明“纸上谈兵”成语的名将之后,新一代少帅赵括。
从秦昭王四十七年开始,长平之战断断续续打了差不多三年。
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旷日持久的围歼战。
战争最后,赵国45万大军被困城中,内无粮草,外无救兵,“不得食四十六日,皆内陰相杀食。”
就是说饿的自相残杀,人吃人。
无奈,赵括率部强行突围,失败战死,赵军5万人被杀,其余40万大军全部投降。
后世评价,长平战役之惨烈,唯有春秋时期的晋阳之战可与之相提并论,所谓“晋阳之围,悬釜而炊;长平之战,血流漂卤”。
面对赵国40万降军,属下请示:“如何处置?”
白起说:“赵卒反覆,非尽杀之,恐为乱。”
居然下令将40万人全部活埋。只留下240个年龄尚小的童子军,让他们回去报信。
噩耗传到赵国,“赵人大震”。
岂止是赵人,全天下都为之震惊。
打仗死人是常有的事,可以不怪你,但杀战俘就是你的不对了。不管什么战争,一不杀平民,二不杀战俘,这是最基本的人道主义。
白起公然违背《日内瓦公约》,而且一次性杀40万俘虏,这是何等残忍?!
怎么杀的?
史料记载,“乃挟诈而尽阬杀之”,就是使用计谋活埋。
毫无疑问,这是一起骇人听闻的反人类事件,是赤裸裸的法西斯暴行。
但秦国人并不这么看。
当时,白起就是秦国的民族英雄,全民偶像,当之无愧的战神。
而六国民众,则视白起为杀人恶魔,闻其名无不胆战心寒。谁家孩子哭闹,家长就吓唬:“不许哭,再哭,白起来了!”孩子立刻就老实了。
长平之战后,已经杀红了眼的白起决定乘胜追击,一口气灭掉赵国和韩国。
赵韩两国当时就吓尿了,忙找了个能言善辩的大忽悠,带着重金贿赂秦国宰相范雎,对他说了这样一番话:“武安君所为秦战胜攻取者七十馀城,南定鄢、郢、汉中,北禽赵括之军,虽周、召、吕望之功不益於此矣。今赵亡,秦王王,则武安君必为三公,君能为之下乎?”
啥意思?就是说现在白起功劳太大了,就是当年的周公、召公、姜子牙也不过如此,如果赵国被灭,白起将来必定位列三公,官职在你之上,你能忍受吗?
这就是来挑拨秦国将相之间关系的。
范雎却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只顾考虑自己的地位,问:“那我应该怎么办?”
大忽悠说:“故不如因而割之,无以为武安君功也。”
还不如接受赵韩两国割地求和的请求,别让白起再得灭赵之功了。
于是第二天,范雎跟秦王建议:“我军连年征战,将士们太辛苦了,眼瞅着也快过年了,不如暂且休兵,让部队回来修整一下吧。”
秦王说好鸭好鸭,即刻命白起休战回国。
功亏一篑,坐失良机,白起心里很不高兴。但军命难违,还是勉强回来,算是在家过了个和平年。
转眼到了9月,一心想吞并六国,成就霸业的秦昭王想再次攻打赵国,命白起出兵。白起说:“哎呀不好意思,最近我身体不太舒服,恐难当此重任,请大王另选高明吧。”
一听就是有情绪。
秦王大度,也没太过计较,改派别的将军出征,结果,被赵军大败。
你看,离了白起还真不行。没办法,秦王只好屈尊再找白起:“还是得白将军你亲自出马呀。”
白起说:“不是我不愿意去呀大王,当年那么好的灭赵时机,你们非让我罢兵回国,今非昔比,现在攻打赵国,我军必败。”死活不肯出兵。
还特么跟老子摆谱耍大牌,不去拉到!我就不信,离了你寡人就拿不下赵国。秦王一赌气,又派了一位将军出征,结果,再次大败。
白起在下面跟别人说:“你看你看,我说什么来着。”
搞得秦王灰头土脸,颜面尽失,自己不好意思再请白起了,改叫宰相范雎去劝说,照例吃了闭门羹。
这下秦王真恼了。身为臣子,居功自傲,再三违抗君命,这还了得?!严令白起,即刻启程伐赵,如有延误,军法从事。
白起这才勉强奉命,但“其意怏怏不服,有余言”,就是还有点不服气的样子。
白起前脚刚走,家里秦昭王和范雎俩人就合计:老白翅膀硬了呀,功高震主,根本不把领导的话当回事,这样下去,早晚必反,不如现在就杀了他,以绝后患。
公元前257年,也就是秦昭王五十年,使臣快马追上白起大军,在杜邮宣布了秦王的旨意,赐剑命其自尽。
白起不服,说:“我犯了什么罪,要让我死?”
使臣冷笑道:“那40万赵人又犯了什么罪?”
一句话,让白起哑口无言。
良久,曰:“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阬之,是足以死。”遂自杀。
尽管落得这样一个悲惨结局,但在秦国,白起依然被看做是一位了不起的大英雄,为秦国统一大业做出卓越贡献的大功臣。
后世有人评价他是继孙武、吴起之后,中国历史上又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将他与廉颇、李牧、王翦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当做“战神”供奉在庙里。
唐朝,白氏家族出了个叫白居易的人,曾在《太原白氏家状二道》中追忆先祖白起:“后非其罪,赐死于杜邮。秦人怜之,立祠庙于咸阳,至今存焉。”
唐玄宗时期,官方甚至将其与周朝开国丞相姜子牙并列祭拜,武安君白起的个人名望由此达到了顶峰。
当然,也有不同意见。
三国时期的何晏曾说过:“白起之降赵卒,诈而坑其四十万,岂徒酷暴之谓乎?”
如此灭绝人性,简直不是残暴所能形容的。
宋太祖赵匡胤在前朝供奉白起的祀庙里也发出过这样的疑问:“此人杀已降,不武之甚,何受享于此?”
这种丧尽天良的人,凭啥在这里接受供奉?
关于历史人物的评价,总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所有的史书都是由统治者书写的。同样一个人,同样一件事,站在不同的政治立场,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出于各自不同的利益和目的,会有完全不同的描述和评价。
今天,站在人性的角度看,别的不说,单是坑杀40万战俘这一件事,就足以将白起牢牢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至于战神头顶上那些开疆拓土战无不胜的伟大光环,怎么讲呢,千秋功罪,自有后人评说。
正所谓: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编 辑:小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