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抑郁和自杀问题
并不是只有大人才会得抑郁症,孩子同样也会。抑郁会使孩子心理过度敏感,对外部世界采取回避、退群的态度,还可以造成儿童身高发育不佳,因此孩子如果总说自己不想活了,就应该引起家长的注意。
很多家长总觉得自己孩子年纪小,“不想活”只是一句玩笑话,这种认知是错误的。我国目前约有20%的少年儿童出现抑郁症状,其中4%为临床抑郁。儿童和青少年患抑郁症越来越常见,越来越年轻化。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可由各种原因引起,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且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
家长应该注意孩子的以下表现:
情绪变化
孩子突然变得情绪低落、沉默少语,有时无故哭泣、易忘事、喜独处、经常自责,对平时喜欢的活动也不再有兴趣,严重者可有自伤及自杀冲动。
行为变化
行为与过去判若两人,过去很听话的孩子忽然变得好顶嘴、不听话、表现易激怒和冲动,厌学、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与同学关系逐渐疏远。?生理变化
食欲减退,睡眠障碍,体重下降,头痛,胸闷,腹痛,乏力。
一般来说,患抑郁症的孩子主要是由于家长给的压力过高,或对孩子的期望太高,孩子无法承受家庭和学校的双重压力。
其次,家庭环境不和谐,缺少爱和温暖,同样可以伤害孩子的弱小心灵,导致孩子发生不同程度的情绪障碍。
另外,过早寄宿也容易引发抑郁症。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适合寄宿生活。有的父母认为,内向的孩子通过上寄宿学校可以锻炼其胆大、外向的性格,这其实是一种误解,天性胆小,内向、拘谨的孩子尤其不适合寄宿,因为他们更需要来自双亲的呵护,这时如果父母送他们上寄宿学校,容易使他们产生紧张、焦虑和不安全感,从而引发抑郁症。
孩子的抑郁重在预防,让孩子远离抑郁,家长要做到以下几点:
1.营造温馨家庭氛围父母要善于检查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坚持家庭民主,充分尊重孩子的意见,多和孩子沟通,和孩子一起吃饭,饭后的散步、短途旅行等都是增进亲子关系不错的方法。为孩子创造一个亲密、融洽、温馨的家庭氛围,让孩子体会到家里的温暖感和安全感。
2.期望不要过高家长不要过于严厉地管教孩子,让孩子对自己得生活拥有一定的决定权和选择权,不要对孩子的期望过高,不给孩子太大的压力,同时也不可放纵孩子。
3.鼓励孩子多交往多鼓励孩子走出去,,与人交往,引导孩子与他人融洽相处,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爱好和客观宽容的性格,用友善温暖孩子。
4.培养抗压能力父母应多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并恰当地给予表扬和鼓励,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锻炼孩子的抗压能力。教会孩子学会忍耐和随遇而安,在困境中找精神依托,参加运动、游戏和聊天等。
5.调节不佳情绪如果孩子已经出现抑郁症状,父母要适时地积极暗示孩子,教导孩子合理调节情绪,防止认知偏差的继续扩大;寻找一些可以调动孩子积极情绪的事情,来抵消消极情绪;教导孩子学会适当的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比如:倾述、哭泣、写日记、运动等,把不愉快的情绪释放出来,使心情平静;多关注孩子,让孩子感觉到生活的美好和温暖,另外,在症状严重的时候找心理专家咨询,给予积极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