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特聘教授冯志亮解析苏氏历史迁移与人口繁衍

  苏姓是中国第四十四位姓氏,在两广地区和华北地区比较常见。当今苏姓人口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46%,总人口大的有606万。

  得姓始祖昆吾,姬姓,名樊,字衍,上古时期颛顼帝之裔陆终长子。其父陆终娶鬼方氏之女为妻,一胎生六子,其后均有封国,樊初封于昆吾(故城在今河南省许昌,后迁至今河南省濮阳),后又封于苏(一说其子封于苏),夏桀时被商汤所灭。周初,其裔忿生因功被封于苏国,后忿生迁都于温(今河南省温县西南)。春秋初,苏国为狄所灭,子孙遂以国名为氏,称为苏姓,并尊昆吾为其始祖。

  一、姓氏意义与原始图腾

  苏,即紫苏,也称桂荏。苏的本义是一种草。紫苏属于唇形科,一年生的草本植物。其茎方形,叶两面、或背面带紫色,夏季开红或淡红色花。茎、叶、种子均可人药,其嫩叶可用以调味,种子也可以榨油。苏氏族当以苏草为其氏族的原始图腾,苏草的形状为其氏族的族徽和名称,所居之地称苏,建立的城堡称苏邑,苏字金文最终发展为国和姓。

  二、姓氏起源与发展传承

  苏姓的起源主要出于己姓。颛顼之子称,称之子老童,老童之二子黎、吴回在高辛氏时代先后任祝融氏。吴回之子陆终,陆终有六子,后分别发展为六个大部落,为六个姓族。陆终的长子樊,为已姓族,居于昆吾,即今山西运城东北的安邑镇,后发展为强大的昆吾部落,史称昆吾氏,为己姓

  夏朝中期,大约在公元前1800年,帝槐(或帝芬)封昆吾氏后裔于有苏,在今河南辉县西的苏岭,史称有苏氏。苏国历夏商两代,商末苏国灭,族人以苏为氏,苏人四散。

  一支苏人东迁姑苏,即今江苏苏州:一支北上邺西苏城,即今河北临漳县西。在周武王灭商后,北上的一支继续北迁襄国的苏人亭,即今河北邢台西南。接着迁到完县西南的苏。而留在苏岭的苏人归顺了周朝,首领苏生人朝作周武王的司寇,被封于苏,国都温,即今河南温县。公元前650年苏国灭于狄。苏姓第一位出名的苏念生被后人尊奉为苏姓始祖。己姓苏氏的历史至少有2600年。

  苏姓的一支南迁湖南梅山一带成为梅山蛮,宋初进一步南迁,与土著混居,一部分成为瑶族的先民,大部分成为湖南,广东、广西的汉族苏姓。

  三、民族融合与基因融入

秦汉以后,北方部落逐渐强大,不断南侵扩张,到魏晋南北朝时,北方战火连年不断,中原政权频繁更迭,北方民族大批进人中原,中原百姓南迁东移,北方汉人中开始融人大量外族基因。

  出自古代少数民族中有苏氏。据《汉书》所载,辽东乌桓在汉武帝时附汉,他们分迁至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等郡地,其中有改汉姓苏的。

  出自古代少数民族有苏氏或改姓苏: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改鲜卑族代北复姓拔略氏单姓苏。清苏佳氏、苏都哩氏、苏尔佳氏改苏姓,锡伯族苏木尔氏,汉姓为苏。裕固族苏勒都斯氏,汉姓为苏,土族苏卜氏,汉姓为苏。羌族苏蟒达房名,汉姓为苏。彝族阿苏氏,汉姓为苏……其他少数民族亦有。

  回族苏姓起源:苏姓为“回族十三姓”之一。回族苏姓大多取自回族名首音。如“苏里曼……之后裔取姓苏。”“苏达尼,就取自第一个音‘苏’为姓。”(《中国回回姓氏来源》)再有,据“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韦州镇苏家回族老人讲,元末明初一位波斯商人名叫苏拉玛尼,沿丝绸之路来到韦州经商,并长期定居下来,其后裔均姓苏。”(《中国回族大辞典》)此外,也有因“速来蛮”的“速”(与苏音相近)赐给苏姓的。如明朝哈密使臣、锦衣卫指挥佥事速来蛮四世孙乌令班时,便赐给姓名苏荣。其后均以苏为姓。回族苏姓中也有的是改姓。元代时,福建泉州有一位自西域而来的阿合抹,留居后取名苏唐舍,并取回族蒲氏女为妻,其后便以苏为姓。

  出自达斡尔族,出自明朝时期达斡尔族苏都哩氏族,属于以氏族名称汉化为氏。达斡尔族苏都哩氏,亦称苏都尔氏、索多哩氏、索多尔氏,世居黑龙江沿岸地区。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SuduriHala。在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苏氏、索氏等。

  出自其他少数民族,属于以氏族名称汉化为氏。今白族、侗族、苗族、黎族、彝族、土家族、傣族、瑶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苏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縻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苏氏,世代相传至今。

出自契丹族辽朝皇室耶律姓,元朝以后,耶律氏族人为了躲避祸乱,纷纷转改为其他姓氏,其中有改为汉姓苏氏,并融入汉族,成为北方苏姓的重要一支,世代相传至今。

  四、历史迁移与人口繁衍

先秦时期,苏姓主要活动在河南和河北,战国时其中一支南迁湖北、湖南,一支西奔陕西。秦汉时期,苏姓已经向东播迁到山东,西部陕西的苏姓已发展成为望族。晋朝时在东南的江苏、浙江、安徽等地和南部的广东已有苏姓的足迹。

唐朝时,苏姓移民四川,两次中原南下移民福建时,移民中的苏姓在福建得到了稳定的发展。北宋时,苏姓进一步大批西进川滇,南下两广,并进入越南、老挝、泰国。明清两朝,苏姓多次移民台湾,如今苏姓已成为台湾的大姓。

  宋朝时期,苏姓大约有46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59%,排在第三十三位。苏姓第一大省是四川,约古苏姓总人口的43%。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四川、福建,大约占苏姓总人口的57%;其次分布于陕西,河南、山东等地。全国初步形成了西四川、东南福建、北陕豫鲁三块苏姓人口聚集区。

  明朝时期,苏姓大约有37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4%,为明朝第六十四位大姓,宋元明600余年中,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苏姓人口增长为负值,比宋朝净减9万。广西为苏姓第一大省,约占苏姓总人口的19%、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广西,福建山东、广东,大约占苏姓总人口的50%;其次分布于江西、安徽、浙江、河北、江苏、山西,集中了苏姓总人口的35%。南方苏姓在这600余年中有了长足的发展,而宋朝的苏姓大省四川在明朝时人丁锐减宋元明600余年,苏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东南迁移,由西向南方迁移。全国重新形成了南部桂粤闽和北方山东两大块苏姓人口聚集区。

  五、当代分布与姓氏图谱

当代苏姓人口约有606万,排在全国第四十四位,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46%宋朝至今1000余年,苏姓人口的增加率呈V形。

目前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河南、福建、山东五省区,大约占苏姓总人口的40.3%;其次分布在河北、四川、台湾、安徽、江苏,湖南,这六省集中了苏姓总人口的24.3%。广东约占苏姓总人口的15%,为苏姓第一大省。形成了南方两广闽台、北方豫鲁冀两块苏姓集中分布区。

  六、郡望堂号与楹联家训

  1、郡望和堂号

  苏姓的郡望主要有武功、扶风、河内、武邑、蓝田、洛阳等。苏姓的堂号有武功,扶风、蓝田、洛阳、芦山,嵋山等,“山”堂号典出宋朝苏东坡。苏东坡是四川嵋山人,与其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的文学家,同列唐宋时代古文八大家。人称东坡父子为“三苏”,有“三苏文集”传世。

  2、宗祠楹联

  引锥刺股;仗节全忠。

  片言息争;五教传诵。

  嵋山三杰;沧浪一亭。

  武著千秋源苦竹;功传万代念芦山。

  瑞雪飞花,映中郎之节;金莲绚彩,辉学士之文。

  3、族规家训

  溺爱妻子,不孝之根;枕边偏听,不友之根;恃势专利,不睦之根。

  嫌贫媚富,不义之根;任意轻认,不信之根;不达人情;不恕之根。

  得位即贪,不忠之根;溺爱不明,不和之根;混合无别,不顺之根。

  骨肉离心,不祥之根;手足生隙,外侮之根;小大不容,败家之根。

  选财选色,反目之根;小人恃宠,内乱之根;心邪身逸,淫佚之根。

  闺门不肃,败伦之根;少不节欲,病夭之根;老不节欲,速死之根。

  狂乐不戒,祸疾之根;奢靡不禁,贫困之根;倚势强占,悖出之根。

  巧夺田园,倾覆之根;小忿不忍,激变之根;始念不慎,后悔之根。

  不学吃亏,互争之根;不留余地,反噬之根;不存远虑,近蹙之根。

  行险侥幸,亡命之根;暗使阴毒,减算之根;口蜜腹剑,众怒之根。

  遮眼捕雀,自害之根;言行不谨,贾祸之根;交游不择,连累之根。

  幼时骄纵,凶暴之根;少年安享,浪荡之根;因循度日,不立之根。

  惯学无益,自弃之根;富而刻薄,众怨之根;贵而气盛,斥辱之根。

  有财不敛,嫉忌之根;受恩不报,交替之根;受托不忠,疏远之根。

  满不修德,必败之根;逆不顺受,磨折之根;不安本份,取戾之根。

不惜廉耻,招辱之根;有田不种,盗贼之根;有书不读,不肖之根。

  七、姓氏名人与宗族先贤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人苏姓历代名人173名,占总名人数的0.38%,并列排在名人姓氏的第六十一位,苏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54%,并列排在第四十六位;苏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26%,排在第七十四位;苏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0.41%,排在第五十六位。

  苏姓历代重要人物:战国时纵横家苏秦,苏代;西汉名臣苏武;东汉冀州刺史苏章;东晋名臣苏峻;北朝西魏大臣苏绰;隋朝大将苏威;唐朝大将苏定方,诗人苏源明,宰相苏良嗣、苏環、苏味道,苏颋、苏检;北宋文学家兼书画家苏轼,散文家苏洵、苏辙,文学家苏过,诗人苏舜钦,天文学家兼药学家苏颂;南宋画家苏汉臣;元朝名臣苏天爵;明朝篆刻家苏宣;清末捻军将领苏天福,湘军将领苏元春;民国中共早期领导人苏兆征。

  八、寻根探源与宗族名胜

  游线一:河南省焦作市温县——苏姓发通地

  温县位于豫北平原西部,地处郑州、新乡、焦作、洛阳四市之中心,在西周时是苏忿生的封地,也是苏姓的发源地。在县城西15里的招贤乡招贤村里还有苏国故城的遗址,如今保存有部分城墙遗迹,千百年来默默地面对宥眼前的收获和耕种。

  温县是个农业大县,这里有春秋名臣赵盾的墓地和三国名人司马懿的祖茔,可惜都未开发,值得一提的是,这里是全国著名的武术之乡一一名扬海外的陈氏太极拳即发源于此。

  交通参考:洛阳市距温县50公里,从洛阳市长途车站乘车到温县需1个小时左右,车费约12元,20分钟一趟车。在温县县城乘9路到招贤乡招贤村,半小时一趟车,车程约半小时,车费2元。

  苏武墓在陕西脊咸阳市武功县旧县城北1.5公里的武功乡龙门村。

  苏颂故居芦山堂位于福建宵厦门市同安区永丰乡,迄今迁台湾、香港、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等地的苏氏后裔,皆源于此。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教授属于芦山一派。

  游线二:四川省眉山市——三苏祠

  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的故居位于眉山市西南纱彀巷内的三苏祠内。三苏祠所在的位置,是眉山市一个极不起眼的地方,却保留着它古色古香的韵味。自元代建祠以来,几经兴衰,一直是文人墨客和广大民众拜祭圣贤的场所。

  经数百年的修萁,整个祠堂红墙环抱,绿水环绕,占木扶疏,翠竹掩映,形成了“三分水二分竹”的特色,保留了淸代四川传统园林自然,古朴,典雅的特点。祠内展室内陈列着苏东坡的生平介绍、书法、文章、碑帖,还有不计其数的楹联牌匾。苏洵的文章、苏辙的文章,一篇一篇地慢慢看过去,不由让人深深感叹一那时的人们居然可以用如此生动的笔墨、如此华丽的文采述说生活、抒发感想。眉山又是怎样的一方水土,养宵了这一门学士父子,养育了苏东坡纵情肆意的文风和豁达嶔迈的性格。

  交通参考:成都市新南门车站有到眉山市北门的车,走高速公路。到眉山市北门后乘出租车到三苏祠需8块钱左右。门票45元。

  眉山市北距成都市不到百里,南到峨眉山不过四五十公里,均有高速公路相通,如此方便的交通,当然是为了方便游人到这两个著名的旅游胜地了。

  游线三:江苏省苏州市——沧浪亭

  沧浪亭位于苏州市三元坊南,曾经是宋代著名诗人苏舜钦的花闶,也是苏州现存最古老的园林之一。沧浪亭是宋代园林建筑艺术的代表,始建於五代时期。北宋庆历年间,苏舜钦买下这里,倚水筑亭,取《孟子》“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缕”句意,名“沧浪亭”。自号沧浪翁,并作《沧浪亭记》,还邀好友欧阳修作《沧浪亭》长诗,使“沧浪亭”名声大振。苏州古典园林多是商墙围绕,池在园内。沧浪亭则自成一格,先见水,后见园,不人园已获清幽宜人的享受。园内山林葱郁,真山野林之趣随处可见。环山冋廊连接堂馆卒榭,以复廊相接,依水对山,变化丰富,使园内外景色既分乂合,是运用借岽手法的佳作。假山、回廊、花墙是园内的三大特色。

  交通参考:在苏州市内乘1路、101苏州市沧浪亭路、102路、103路汽车和旅游四号线均可至,票价1元。门票20元。

作者:冯志亮,号渤海居士,别署集雅阁主人,河北秦皇岛人,佛教信徒。被誉为IT培训师、网络分析师、网络策划人、品牌推广人、姓氏文化学者;网络新闻营销奠基人和发展者、品牌通创始人。曾提出关于网络广告价值排斥论的“蓝海观点”。蓝海观点的提出对于中国的互联网发展方向有着重要的意义,并成为我国网民对网络真正了解的一个标志,为中国互联网的发展指明了方向。2010年春,冯志亮毅然摘下互联网行业带给他的诸多光环,正式皈依佛家净土宗,并成功完成行业转型,开启了人生另一个崭新的篇章——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与传播。2013年受聘为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与宗教学系特聘教授。冯志亮涉猎广泛,书法造诣深厚,并热衷于文学历史,亦是一位古体词人和家史家谱研究专家,曾编写《百家姓寻根手册》三百余部,《姓氏填谱手册》两百余部,著有《渤海诗词集》、《姓氏溯源与民俗探究》、《怎样修家谱》、《怎样编家史》、《怎样写自传》等。

(0)

相关推荐

  • 百家姓之康姓:斯文在天地,至乐寄山林!

    最有趣的百家姓典故 无限精彩尽在夜读日思 百家姓之康姓: 斯文在天地,至乐寄山林. 文  |  乔帮主   配乐  | 康玉喜欢的歌曲 夜读日思  |  原创出品  配图  |  精选 康姓,是古老的 ...

  • 纪晓辉丨上古得姓历史久,姜姓树大根又深(五)

    许多姜姓的人并不知道自己能够荣幸为姜姓是一件多么值得夸耀之事.姜姓目前在中国按人口排序上列在第六十位,最新人口统计,人口约为566.1万,占全国人口的0.34%.与位列三甲的李王张的9000多万人大块 ...

  • 纪姓溯源

    纪. [ 姓氏故事 ] 纪氏姓源有三:(一)出自姜姓.<元和姓纂>卷六载:"纪,姜姓,炎帝之后,封纪,为齐所灭,以国为姓.汉有纪信:弟成,子通封襄平侯".<姓觿& ...

  • 《百家姓》遗漏的大姓,拥有740万人口,身边很常见

    华夏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中,几乎每个方面都有数一数二的文化经典,就连姓氏收录也不例外.北宋初年,一本收录了504个姓氏的辑录横空出世,这边是<百家姓>.它在重新排列形式的时候,充分考虑了民间 ...

  • 北京大学特聘教授冯志亮解析魏氏历史迁移与人口繁衍

    魏 魏姓是中国第四于五位姓氏,主要分布在河南.河北.山东.陕西和四川.当代魏姓人口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45%,总人口大约有603万. 得姓始祖毕万,姬姓,毕氏,名万,为黄帝姬姓嫡裔.毕万是毕公高的后裔 ...

  • 北京大学教授冯志亮谈姜氏历史迁移与人口繁衍

    姜 姜姓是中国第五十五位姓氏,主要分布在山东.江苏和东地区.当今姜姓人口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39%,总人口大约有523万. 得姓始祖炎帝,神农氏,生于姜水(今陕西省渭河支流的岐水,在今陕西岐山之东,源 ...

  • 北京大学特聘教授冯志亮解析沈氏原始图腾与历史迁移

    沈 沈姓是中国第四十九位姓氏,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和上海.当今沈姓人口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41%,总人口大约有550万. 得姓始祖季载(姬季载.聃季载.冉季载),姬姓,上古时期黄帝后裔.周初,武王死后 ...

  • 北京大学特聘教授冯志亮解析丁氏原始图腾与历史迁移

    丁 丁姓是中国第四十八位姓氏,主要分布在江苏.山东,河南.安徽.当今丁姓人口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43%,总人口大约有576万. 得姓始祖丁公伋(汲),姜姓,姜太公之子.上古时期神农氏炎帝,因居姜水之滨 ...

  • 北京大学特聘教授冯志亮解析吕氏原始图腾与历史迁移

    吕 吕姓是中国第四十七位姓氏,集中分布在山东和河南当今吕姓人口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45%,总人口大约有596万. 得姓始祖伯夷,姜姓,炎帝神农氏第十四世孙,共工玄孙.上古五帝时期贤者,约生活在公元前2 ...

  • 北京大学特聘教授冯志亮解析杜氏起源与历史发展

    杜姓为中国第四十三位姓氏,主要分布在四川和华北地区.当今杜姓人口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47%,总人口大约有619万. 得姓始祖杜伯,姬姓,帝尧裔孙刘累之后.舜称帝后封唐尧之子丹朱于唐.至周初成王时,唐国 ...

  • 北京大学特聘教授冯志亮解析程氏历史迁移与人口繁衍

    程 程姓是中国第四十六位姓氏,主要分布在安徽,河南和湖北.当今程姓人口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45%,总人口大约有601万. 程姓始祖程伯符,又称乔伯.重.黎的后裔.因商纣王无道,伯符离开商投奔周朝,并进 ...

  • 北京大学特聘教授冯志亮解析冯姓的渊源与历史发展

    冯 冯姓是中国第二十八位姓氏.主要分布在广东.河南和四川.当今冯姓人口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62%,总人口大约有818万. 得姓始祖毕公高,姬姓,毕氏,名高,周文王姬昌第十五子.因助其兄武王伐纣,受爵于 ...

  • 北京大学特聘教授冯志亮解析邓姓的渊源与历史发展

    邓 邓姓是中国第二十七位娃氏,主要分布在广东.湖南.四川.当今邓姓人口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62%,总人口大约有821万. 得姓始祖曼季,子姓,邓氏.商朝后期时,殷王武丁封其叔父曼季于邓国曼城,爵位为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