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重在创新能力培养

在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进行素质教育最终应该将落脚点放在课堂上,因为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课堂上,所以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如何有效地将课堂的时间利用好,使学生有最大化的收益十分重要。

第一,素质教育不仅是对学生培养创新能力,也要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人才,工作千头万绪,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教育本身的创新,其中教育工作者是否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关键。

孩子学习紧张,课业负担重,老师、家长也疲于奔命,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暂且不说采取什么方法,整天忙得比大人都紧张的孩子有这个时间吗?但奇怪的是,无论时间多么紧张,许多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则大都不吝时间,甚至不计精力,使家长和老师百思不得其解,特别是对孩子沉迷于游戏颇有微词、百般禁止。然而,计算机仿佛就是为当代孤独的孩子们设计的,其中丰富的内容可以让孩子经历现实中难以企及的生活阅历,可以让孩子爱得发狂、恨得要死,可以激励孩子探索未知世界,培养孩子克服困难、勇夺胜利的追求精神,可以训练他们多种思维方式,鼓励他们勇于竞争、勇于出奇制胜、勇于创新,教育他们要有合作精神。这些丰富的内容和逼真的体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能找得着吗?在我们的课堂上、教材里、老师身上有任何体现吗?正因为现有生活和教育体制中的缺失太多,当孩子们发现了电脑这一未来学习、工作的最佳伴侣的时候,发现新大陆般的心情是不难理解的。如果我们不能从中得到启发,彻底转变教学理念、教育方法,特别是根据现在学生求知欲强、探索精神强的特点全面思考、设计课堂教学,孩子们“沉迷”电脑的情况可能还要严重。西方的教育家们崇尚“想象比知识更重要”的信条。也许,孩子的创新天性、探索天性是任何传统都难以真正束缚的。由此可见,我们教师从传统的教育观念解脱出来是何等的重要。

第二,“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作为实施素质教育下的课堂教学的两条重要原则,强调每节课都要有对不同的学生提高的计划与实现这种提高的问题设计(写入教案),并在教学中落实。

我个人认为,课堂教学既面向全体又突出个性,我们可以尝试将对学生的提高方法也作为备课内容写入教案,我们不可能对每个学生都作出计划,但我们可以将学生分类,因类施教。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必须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教学目的。

第三,关注每一位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关键。

我认为只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挖掘、发现学生的优点,激发他们的内心情感,激发他们的主动性,才能使其潜能得到体现,得到发展。素质教育主要以培养人的个体自主、人格独立和精神自由为目的,突出学习的乐趣性、思维的创造性、精神的愉悦性和心理的健康性。

我的经验是,首先将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在公平、尊重、信任、热爱的基础之上。

新型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形成师生挚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每一位同学在我眼里都有它的可爱之处,我总觉得我有一种很强烈的使命感:那就是热爱每一位学生,发现他们的可爱之处,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

第二,熟悉了解每个学生,有利于搞好师生关系。了解每个学生,可以有几种途径:课堂是一个主要途径,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教育活动,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首要途径。在正常的、一般的情况下,学生对教师的了解是在课堂上开始的。教师的诸多素质,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和观念都会在课堂上充分地展示出来。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也是他了解学生的开始,通过各种信息,教师对他所面对的教育集体进行整体判断,并随着教学活动的深入,逐步认识、熟悉每一位学生。教学活动对师生关系的建立至关重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利用自己的知识优势,树立自己的权威形象;阐述自己的政治、道德观点,赢得学生的尊重,适度地展示对学生的爱心,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还应该尽快了解学生,掌握学生,达到“知彼知己”的目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