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杜甫《望岳》:千年名句中透露出的豪迈,使之成为多少人的座右铭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诗圣杜甫,一生胸怀天下,无奈屡试不中,无法踏入仕途,报国无门,空有一腔报国志,无奈明月照我心。

公元736年,24岁的杜甫,到洛阳参加进士考试未中,开始了他长达四、五年的齐、赵漫游生活,也就是今天的山东、河南、河北等地,读万卷书、走万里路。

想想也挺有意思,考不上官,我玩去了,当然,绝不是仅仅为了玩,一是为了增长阅历,二是为了结识朋友,为将来举荐为官做准备。放在今天的视角,我们无法想象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交通方式?经济来源?这些都是怎么解决的,说不清楚。

杜甫几乎一生游历,老年后,写了《壮游》一诗,记录和回忆一生的游历过程,相当于游记吧。他的游历过程,别说在当年,就是放在交通发达的今天,一般人也很难相比。

诗人嘛,游历过程中,诗是不可少的。于是名传千古的《望岳》横空出世了。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泰山啊泰山,你到底有多美?我都出了齐鲁大地,依然还能看见你那青绿的身影。神奇的自然真是钟情于你啊,为你打造了多么神奇的美景,山南山北,自然分割的景色,犹如清晨和黄昏。层层白云,好似在我胸中荡漾,归巢的飞鸟,闯进我的视野。我一定会登上峰顶,俯瞰群山,都在我的脚下。

多么的豪情壮志,正年轻的杜甫,面对泰山,发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呐喊,既是对美好河山的赞美,更是对自己胸中抱负的畅怀。千年以来,窃以为,能与杜甫这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相媲美的,唯有伟人的“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