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朱元璋决定继续全力进攻陈友谅时,小明王派人求救,救不救呢?

龙湾之战后,经过一年多的征战,朱元璋把江西诸郡和湖北东南部均纳入自己的版图,陈友谅的部将也纷纷归降,与陈友谅的强弱对比彻底逆转,已经有实力和陈友谅正面决战了。

元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二月,朱元璋从江州返回应天府,和将领们商量下一步的攻略计划。

一部分将领认为接下来应调整原先的战略,把主力调集在东线,先发兵张士诚,攻下物产富饶的苏湖地区,增强自身经济实力,从此无需再为粮草发愁。而且,张士诚辖区距离应天府非常近,如果大举进攻陈友谅,张士诚很可能趁虚来攻,到时两面受敌,形势危急。

然而,朱元璋并不认同这种看法。

朱元璋认为,张士诚谨慎稳重,考虑好利弊得失才会付诸行动,他只图保住富庶的浙西地区,并无长远的志向,所以不会轻易冒险,大举来犯。而陈友谅剽悍好战,行动迅速,发现机会,便不轻易放过;如果先攻打张士诚,张士诚军队合力坚守,难以速战速决,而陈友谅必定空国而来,到时我们疲于应付,难有胜算。

因此,朱元璋决定仍旧执行原来的战略,集中力量先消灭陈友谅,然后再收拾张士诚。

可是,没过多久,对陈友谅的进攻因小明王的求援而暂时中断,这是怎么回事呢?

元至正二十二年(公元1362年)十一月,察罕帖木儿的养子扩廓帖木儿(汉名王保保)率元军攻破益都,北方红巾军在山东的最后一块领地也丢掉了, 小明王韩林儿所在的安丰彻底沦为一座孤城。

随后,扩廓帖木儿与孛罗帖木儿大打出手,相互攻伐,抢夺地盘。

元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二月,张士诚趁扩廓帖木儿和孛罗帖木儿内斗之际,派吕珍率十万大军猛攻安丰。

刘福通率军拼死抵抗,但城内粮草消耗殆尽,安丰岌岌可危。

朱元璋听说安丰形势危急,打算出兵救援,但遭到刘伯温的极力劝阻。

大军北上安丰,应天府兵力空虚,野心勃勃的陈友谅收到消息后如果空国来攻,到时如何应对?“汉、吴伺隙,未可动也”(《明史·列传·刘基》)。

再者,把小明王救出来之后,把他安置在哪儿呢?如果安排在应天府,那么将帅们听他的,还是听朱元璋的?万一他指手划脚,瞎指挥,岂不是徒增烦恼?“不宜轻出,假使救出来,当发付何处?”(《国初事迹》)

然而,朱元璋仍然坚持去救,”安丰破,士诚益张,不可不救“(《明通鉴》)。

朱元璋的担心也不无道理,试想一下,如果小明王落在张士诚手里,张士诚利用小明王大做文章,岂不是很被动?或许只有把小明王掌控在自己手里,才能避免这些不必要的麻烦。况且,朱元璋一向以忠孝仁义等传统观念凝聚部众,不去救小明王,岂不有损自身的忠义形象?

同年三月,朱元璋力排众议,率领徐达、常遇春、邓愈等最骁勇善战的将领带兵北援安丰。

同年四月,收到朱元璋北援安丰的消息,陈友谅果然倾巢而出,亲率六十万大军,直奔洪都而来。

救出小明王后,朱元璋把他安置在滁州,然后调兵遣将,集合兵力,准备驰援洪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