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粗桩子里的小秘密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看起来饱经风霜的老桩肉肉,个头不一定很大,但桩子确实很粗。与胖乎乎的小萌肉相比,这是另外一种独特的审美。
很多花友都想亲自养出这样的老桩来。除了慢慢等肉肉们成长,还有什么窍门和办法没有?为什么来自韩国的进口肉肉有很大比例都有很粗壮的老桩呢?她们对肉肉做了什么事?
这件事儿还真的是有窍门儿的,不过讲出这个窍门儿之前,我还是先说一个小知识,以便大家理解其中的原理。
大家来看上面的这张图。NO!NO!NO!NO!这并不是一块西瓜,而是植物茎部的剖面图。
我们可以想象把植物的茎部切下来一块儿扇形的组织,看起来就像是下图这样的:
这样的植物茎部组织的剖面图网上有好多好多,咱们的中学植物学教科书里也有插图,但是那些都太复杂了,什么表皮、周皮、木质部之类的七七八八的概念一大堆,实在是打心眼儿里不想弄明白。
所以今天咱们就用我手绘的草图,包你一下子就了解了(刚出那张图再登场)。
大家就了解 3 个概念就行了。
第一个是表皮,不用解释。拿大树举个例子,我们如果把树皮剥下来,会看到粗糙的外表面和光滑的内表面,粗糙的部分就是表皮,里面的柔韧的部分叫做韧皮。
第二个叫做形成层。我们把树皮剥下来之后,里面木质的部分是非常光滑的,摸起来可能还是滑溜溜的。这一层叫形成层。形成层是一层薄薄的细胞,但是非常活跃。形成层的细胞不断的分裂,就会让杆子变粗了。
第三个概念是维管束,就是树干里面的一些垂直的管道状的结构。维管束我们提到过很多次了,根系吸水以及叶片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质,都是通过这些管道传输的,这就好比动物的血管,是非常重要的组织。
那些恐怖的能导致黑腐的镰刀菌,就是通过维管束的管道在肉肉体内迅速传播的。之所以黑腐难以防范,就是因为人家镰刀菌有专用的高速通道啊。
说完这三个概念,大家应该已经明白了,让杆子变粗的核心因素就是形成层,是这个薄薄的形成层不断分裂,最后形成了很粗的杆子。
但是,既然所有的肉肉的茎部都有这个形成层,为什么有的杆子粗,有的杆子细呢?如何才能让形成层加速分裂,形成我们喜欢的粗杆子呢?
答案其实很简答,大家看上面这张图。杆子上每长一片叶子,就需要有一条管道连接到中间的维管束上,从维管束这个主要营养运输管道来获取养分,并且能把叶子合成的有机物运输出去。
那么叶子多了,就需要更多的维管束来运输这些养料。那么形成层就必须要加快分裂,生成一些新的维管束来供养新的叶片。
而且维管束也不是一直都能用的。与我们的地下管道一样,维管束也有自己的寿命。时间长了,管道就堵塞不通了。还有,如果发生黑腐,肉肉也会自己去堵塞掉一些维管束,避免镰刀菌到处传播。
这些堵塞掉的维管束不能用了怎么办?也很简单,形成层会努力分裂,再造出一些新的维管束来替代坏掉的那些管道。
但是,废弃的维管束是没办法拆掉的,这就必然会让肉肉的杆子越长越粗,即使最后只是支撑一个很小的莲座,肉肉也依然需要一根很粗的杆子,因为大部分的维管束都是坏掉的。
所以说,每脱落一片叶子,就可能会有一根新的维管束长出来,杆子也就会变粗一点点了。只要时间足够长,杆子总会越来越粗,这个道理显然没错。
那么,如果想要加快这个杆子变粗的进度,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其实答案也很简单。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了,超级粗壮的老桩,之所以粗壮,就是因为杆子里头有很多很多废弃了的维管束。废弃的维管束越多,同等花龄的情况下,桩子就显得越粗。
如何人为的创造出很多废弃的维管束呢?答案就是给肉肉实施砍头。
有的花友可能一听见砍头就各种舍不得。其实,对于那种不太爱生侧芽的单头大莲座,砍头一点儿也不会影响她的成长和美感,唯一的作用就是一盆变两盆而已。
我们给肉肉砍头之后,所有的维管束——不管是有用得还是没用的——全部都保留了下来。但是真正有用的就只有一小部分而已。
在发根的阶段,并非所有的维管束都能与新生的根系连接起来,还有一些维管束会废弃掉。肉肉为了顺利的传输营养,还会在长出一些新的维管束出来。
另外,砍头后的杆子短了不少,养分传输的效率也会相应的提高,这能促使同等大小的莲座,可以容纳更多数量的叶片,或者让肉肉本身的体积长得更大一些,从而能够容纳更多叶片。
被砍头的母株可能会发出更多的侧芽而变成群生,那么母株的主杆子也不得不承担供养更多叶片的职能,也只能变得更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