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灌平田等宁远十三个千年古村座次表,有你的村庄吗?
小编有话说:千年古村有历史,有文化,有特色,是历史发展长河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一直以来,宁远官方虽然关心,但由于史料之缺,辑录和寻找史料也相当困难。而小编刚花费大量时间,从浩繁的历史资料中,查知宁远目前已有十二个千年古村。现将它们列示出来,广而告之,增加我们这些古村落居民的自豪感、自信心,这也叫文化自信吧。
如果那位亲们,也知道你的村有千年了,请联系小编,以便在以后辑录地名志或其它史籍中给予刊载,为历史文化名村申报摸底做点贡献。
第一名:下灌,下灌村以一千五百余年的历史居第一位。南齐永元元年(499)荡寇将军李道辨奉命来九疑山“征瑶”,初居灌溪沐塘(沐堂),400多年后,后裔李承旷迁自下游里许建村,立村距今已有1500余年。因多条溪流往下注灌而名下灌,唐朝时称唐乐洞。
第二名:岭脚:如果从周如锡算起,其在宁远开村已经1310余年。属天堂镇辖。唐初周如锡(671-757)于道州任职,并定居宁远,后其孙崇昌始居大阳洞,其后裔居十代又迁岭脚,迄今已有千余年历史。因村庄位于大岭之脚而得名。
第三名:董洲坪,建村至今已有1300余年。属文庙街道背后山建制村辖,杨姓村落。唐时始迁祖杨越房为郴州刺史,告老退休时,赴道州看望同乡元结(719-772年),路经宁远,慕山水秀丽,卜居董洲坪。以地处通住道州的大道上,地势较坪,为“通州坪”,后雅化为董州坪。
第四名:洋塘村,它以1277年以上的历史,列居第四。洋塘村在今宁远县五龙山瑶族乡,是瑶族同胞的古村落。虽不知其始建村具体在哪年,但其村名就告知我们,它在唐朝时期就开户立村。洋塘,实为延唐之讹写。隋末萧铣分营道县置梁兴县,唐武德四年(621)改为唐兴县,天宝元年(742)改为延唐县。治今湖南宁远县。属道州。
亲们,我们宁远人常常说不知道延塘县城故址在哪里,这里明确写出,延塘县在今宁远县。据此,宁远县城历史已有1277年。
第五名:石海山,它以1210年的历史,位列第五。天堂镇辖,蒋姓村落。以石头多,地形宽广似海洋得名石海山。始祖蒋顺甫,原籍江左,唐太和年间(827年至835年)官道州太守,退休后定居于此,迄今已有千余年历史,是宁远蒋姓发祥村落,后,子孙繁衍,其族人散居于大阳洞乡、梅岗乡一带。
第六名:柜林,迁宁1100余年。属水市镇。以村后有柜柳林而得名。柜柳,落叶桥木,果实有两个翅,像元宝,木质软,枝条柔韧,可用来制器具,也叫“元宝枫”。柜林村有彭姓,其始祖于唐朝时从长沙一带迁入,先居道县四马桥彭家,后裔再迁柜林。
第七名:湾头,在湾头开村一千余年。属舜陵街道辖,周姓村落。位于湾形山头脚下得名。周如锡后裔于晚唐迁此。宁远周氏进士有:周崇昌、周瑀、周惟简、周鲁儒、周彦朴、周虞宾、周梅叟、周炜、周子俞等人。其村尚存明永乐九年的《(元公)先祖墓碑记》,周如锡墓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第八名:斋公田。据1983年《宁远县地名录》59页载:原水市区香花铺公社梅子冲大队下辖自然村有斋公田“唐朝定居,曾有斋公种过田而得名。”实际应为,其田地原为寺庙和尚耕种而得名。据此,斋公田自然村其历史亦在千年以上,是为千年古村。
第九名:久安背,晚唐建村。湖南省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村庄原名九岩洞,因四面环山居盆地而得名;又名九岩背,因村背小溪穿流九岩而得名,后雅化为久安背,期长久治安。久安背翰林祠为官府旌表宋代进士李世南而建,大门上方悬挂“进士及第”牌匾;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十名:座堂,宋初建村。属清水桥镇辖。宋乾德间迁此立村。唐大历二年在此设大历县,县官在此坐堂办公而得名。大历县城遗址为宁远县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与上马石合并为郑兴村,人口1703人,面积5.7平方千米。
第十一名:柏家村,原名柏晚胜。属柏家坪镇辖。宋仁宗时戊辰九年(998年),柏敦瑞开柏晚胜户,清乾隆年间改为柏万胜户,1949年后改名柏家村,全村以柏姓为主。村西有远近闻名的自流井,村东数十米处有舂陵侯城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有舂陵侯墓。
第十二名:平田村,将近一千年,早于夏千七村。隶属于清水桥镇,北宋皇祐年间,欧阳庆崇初居于神山之西早禾田。洪武初,后裔欧阳中立率全族避祸迁桂阳大冲,情势稳定后,欧阳恺述携兄弟迁居宁远竹木山,因地势平坦,名平田。
第十二名:夏千七,将近一千年。隶属于太平镇, 因其1061年夏姓从老屋洞迁居,故而得名。下辖自然村有夏千七、王竹孙、赵家、新火煤冲。人口1874人,面积3平方千米。资料来源1983年版《宁远县地名志》第12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