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所在中革委奉命驻扎宁远白水源(宁蓝圩),老房子还在!

▲你看到的这处老房子,它位于宁远县白水源村,即我们口中的宁蓝圩。它在宁远九疑九峰之一的吴尖峰(朱明峰)东约100米许。从下灌过桥,经洗砚池,一路向东,到达行七八里许,即到朱明峰。

▲从房子四合院墙最低处,看到的山峰便是朱明峰。今天谈这处房子,是因为它是中央红军长征时的宿营地,传邓小平所在军委二纵队曾在此宿营。

▲红星报截图

邓小平1934年10月,参加中央红军长征,任总政机关报《红星报》主编,被编在军委第二野战纵队随军行动。长征途中,报社工作人员用两条扁担,挑着4个铁皮箱子,里面装着办报的全部设备。急行军时,邓小平等和红军战士们一道风尘仆仆地赶路,一到宿营地,铁皮箱子就是办公桌,他们经常是在敌机轰炸的情况下,支起摊子坚持工作。

《红星报》共编了70多期,开辟了10多种副刊和专栏。它及时传达中革军委有关作战行动的计划与部署,宣传红军将士冲锋陷阵的感人事迹,传播中共的方针、政策和红军的宗旨、任务,深受广大指战员的欢迎,被称为“红军党的工作指导员”。如:11月11日、14日,《红星报》发表文章,及时报道了红军突破敌人第二、三道封锁线的“捷报”。11月25日,又在头版头条刊发了《以勇敢坚决的战斗消灭当前敌人》的社论。邓小平说《红星报》许多没有署名的消息、新闻、报道及一些重要文章、社论,都是他亲自撰写的。当时,《红色中华报》和《斗争》杂志均已停刊,《红星报》便成为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的惟一喉舌和红军战士的精神食粮,对于鼓舞士气,提高部队的斗志起了重要作用。

▲朱德命令红八军团于1934年11月22日,经宁蓝圩,晚上到达下灌地域。

▲《红军长征在永州实录》载:(11月20日)第二纵队进到宁蓝圩地域宿营。——《朱德年谱》

据前文截图可知,邓小平于11月25日发表《以勇敢坚决的战斗消灭当前敌人》的社论。虽说是25日发表,但文章应该在24日写好,印刷。其时军革委二纵队主力正好在宁远,特别是非作战部队,必须由野战队先锋开路,然后非作战部队才能随后前行。

▲白水源村支书何国新介绍:当年红军长征时过宁远时,就是在这幢房子编辑报刊的。如此推知,此房应为邓小平宿营地。而今,房内“撑架姑娘”依然发挥着它的作用。

▲宁蓝圩门楼。何国新介绍,红军长征就从这里进入宁蓝圩。图为宁远县文物保护中心副主任,在调查红色文物时,现场记录。

▲宁蓝圩早餐店。看到的地方是属蓝山县辖地,而梅语拍摄地则属宁远辖地。

▲背面的高山,便是九疑九峰之一的吴尖峰,距调查组站立之地仅100余米。

通过考察,梅语获知:宁蓝圩是宁远与蓝山县的交界之地。由于这里有朱明峰(吴尖峰),属于该地区重要的地理标致,百姓们便在此交易,而形成一街跨两县的奇特景观。

▲从白水源村部远眺朱明峰(吴尖峰)。传说朱明峰昔日每天长三尺,日深月久,峰尖已近天庭。玉皇惊怒,命雷神劈断山尖,落于路旁,人称小膛明峰。从此山峰不再长,故又得名无尖峰。站在虎溪村口,我远眺高耸的朱明峰,常常发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浩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