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疲劳,没有精神头?你得尽快注意这几点

主播:大宝
大家早上好,欢迎打开剽悍晨读,每天进步一点点,坚持带来大改变。今天是2020年12月25日,我们要给大家分享的书是《隐性疲劳》。
这本书是由医学博士、东京疲劳·睡眠诊所院长梶本修身所写。在以往的晨读中,我们分享过书中部分内容,这次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带来隐性疲劳的五大原因”。
娱乐的消耗
在互联网诞生之前,人们的主要娱乐方式之一是看电视。
因为在看电视时,我们是被动接收信息,所以大脑基本不处理这些信息。它对我们精力的消耗比较小,所能引起的疲劳程度也比较轻。
但是,在网上,我们只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读。我们阅读的基本节奏是从一条有趣的信息跳到另一条信息上。这会持续刺激交感神经,让我们的大脑处于兴奋状态。
所以,大脑一直处于:接收、筛选、整理信息的状态下。
除此之外,现在的游戏设计多以竞技类、刺激交感神经为主。打1小时游戏消耗的能量甚至超过了集中精力工作1小时。
 
通勤时间长
在大城市,通勤的平均时间在不断加长。
对上班族而言,在工作开始前,先要坐一小时的车;在工作一天后,还要再坐一小时的车。这相当于是双重消耗。
除了通勤时间长外,更大的消耗还来自于通勤环境。拥挤的交通工具、频繁的堵车、浑浊的空气、换乘时的温差都给我们的身体带来了不小的负担和消耗。
研究人员曾做过实验,如果把相同的通勤条件用在动物身上,很快会引发动物的胃溃疡等问题。
我们从农耕时代过度到现在并不长,所以我们的身体设定也跟其他动物一样。较长的通勤时间成了我们的另一个隐性疲劳来源。
 
长时间加班』
在生物领域非常权威的近藤一博教授,曾带领团队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们让小鼠通宵不睡,进行激烈的运动。之后,研究人员对其脏器进行详细的检查。结果发现,某种蛋白质达到了平时3~5倍的量。这种蛋白质被命名为“疲劳因子FF”。
在补充实验中,他们给精力充沛的另外一组小鼠注射了“疲劳因子FF”后,发现刚才还充满活力一圈一圈地转着车轮的小鼠,转眼就没劲儿了,呆坐在器械中。
同样,人在疲劳时,体内也会分泌大量“疲劳因子FF”。而在诸多疲劳形式中,长时间加班,尤其是熬夜加班就是其中最容易分泌“疲劳因子FF”的方式。
 
环境刺激』
农耕时代以前,人类在50万年以上的时间里,都是在接近动物的状态下以狩猎为生的。以天为被、以地为席,就是我们的常态生活环境。
但是随着文明的进步,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每天都会被反自然的东西,刺激身体,刺激大脑分泌让身体疲劳的激素。
比如,我们夏天在20多度的空调屋,出门后皮肤却要暴露在30多度的环境温度中。同样,冬天我们在10多度、20多度的室温下,户外温度却在零下。
这样的刺激成了大多数人的日常生活。除此之外,我们的身体还要全方位抵抗来自汽车尾气、不洁的水、工业加工的食物等外物的刺激。这是我们难以从隐性疲劳中走出的又一原因。
 
智能手机』
现代人的视力越来越差了。视力的降低首先来源于视觉疲惫。
造成视觉疲倦的主因就是:智能手机。
使用智能手机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节制地使用智能手机。
比如,在黑暗中盯着手机刺眼的屏幕,这本身就会引起疲劳。光线变暗的时候,眼睛的瞳孔会放大,想要吸收更多光线。在这种状态下,如果看见光,进入眼睛的光的数量就会变多。更何况手机发出的光是以伤害眼睛最厉害的蓝光为主。
“手机不离手”这并不意味着你放松了,或者学到了多少东西,它只意味着你的眼睛时刻被蓝光照射着。
总结一下,当隐性疲劳成了现代人的“宿命”时,我们就要想办法减小它对我们的伤害。针对上述5大主因,你纠正了哪一点,你的身体就会轻松一点。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希望给你带来启发,记得给我们点赞鼓励哟。
参考书目:《隐性疲劳》 [日] 梶本修身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