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被狗吃了的青春
没有人不赞美青春,但是很少有人能把握住青春,从而度过一段完全没有遗憾的黄金岁月。处在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们,不管自身条件如何,都会有意无意地把自己划入才子佳人的范围。不管是否曾有物质不足的担忧还是类似少年维特的精神烦恼,几乎对未来都是信心满满,以为既侠肝义胆又柔情万种的激情浪漫生活正在前方等着自己,直到青春那抹靓丽的色彩像蝉蜕一样无情离去,才会突然癔症起来:我真的拥有过青春吗,为什么我的青春没有留下痕迹,难道我的青春被狗吃了?
所谓青春被狗吃了的戏谑语,不过是想表达对无感青春的无奈。原本充满期许的浪漫时光为何变成了佛前烛光连随风摇曳的机会都没有了呢?这只能说理想太丰满、现实太骨感,或者自己不该活在现代。近现代的年轻人大都认为自己具有超人一般的潜质,只是不知道激发潜质的口诀是什么。既然自命不凡,就认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并不算什么,只是自己缺少机会而已,至于在风吹浪打中闲庭信步的场景虽未证实但也早就深信不疑。一切皆有可能,只要我愿意。事实却是一直没有机会,所以一直表现平庸乏善可陈。青春,或许就像上面图中那位俄罗斯美女轻松做到的,穿着夏衣站在冰窟窿里喝咖啡玩儿电脑,悠然自得。我相信战斗民族真的可以做到,其他人或许也可以一试,但恐怕要以后半生的健康为赌注。很多人习惯于用想象代替现实,就像以玩手机打游戏度过大学时光一样。到了某个年龄总会醒悟,只是那个时候青春已经远去。上帝本来给了每个年轻人说大话、办傻事、犯错误的机会,可惜很多人没有珍惜,年轻时没有傲视天下疯一把、不顾一切爱一场、卯足劲干出点大动静,步入中年后就彻底没有机会了,那个时候如果反季节去做,这个人不但青春被狗吃了,整个人生都不可救药了。
信息时代的一大弊端,就是吹牛可能很快就露馅,因为度娘太牛了,几乎能回答你的一切疑问。古代就不同了,很多人终生走不出方圆十里,山沟里的人去一趟县城回来就成了见过大世面的名人,某个少年郎突发奇想有个好创意甚至杜撰个笑话,就可能谱写不一样的青春故事,个人的主观能动性非常显著。现代社会则完全不同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互不信任是主基调,翻脸比翻书还快,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也许昨天你还是楷模,今天因一件小事你的形象就走向反面。为了在复杂的社会中生存下去,年轻人也只好收敛起内心的狂妄,显示出一派少年老成的样子,致使青春的活力大打折扣。在长期压抑的氛围中成长的年轻人,厌倦了师长的说教,又没有信仰的束缚,所以实用主义、拜金主义很容易占领大脑,不但过早的成熟而且过早的变庸俗,满脑子钞票的人又怎能谱写浪漫的青春呢。
据说,青春一词最早见于《楚辞》,特指青葱色的春天景象,代指旺盛的生命活力,而后用于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在生产力落后的蛮荒时代这种比喻毫无问题,只是当代有了太多的不适。当孩子们普遍失去童年以后,青年人的青春还能不受影响吗,至少与传统意义上的青春不一样了。举一个可能完全无关的例子,上面那副图中的和谐景象看着舒服吗?也许我们这些老朽还曾经有过属于自己的青春岁月,虽然回味苦涩并充满遗憾,总算还有个影子,不曾被狗吃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