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文化:安徽中医药之最(二)
我国医学史上第一个医学学术团体——“一体堂宅仁医会”
明代隆庆二年(1568年),寓居京师的新安名医徐春甫,以太医院医官的身份,在北京召集在京的太医和名医共46人,组织成立了我国第一个医学学术团体——“一体堂宅仁医会”(亦称“宅仁医会”),开展讲学活动,交流学术,钻研医籍,探讨医理,切磋医术。
医会的命名体现了“宅心仁慈”的宗旨,要求医者“深戒徇私谋利之弊”,并立会规22项,“仁”、“德”贯穿于宗旨之中。
徐春甫(1520—1596)系安徽祁门人,“以儒通医”,编有巨著《古今医统大全》100卷(1556年)。在“宅仁医会”中,除苏、浙、闽、湖、广等地寓京的医家外,以新安医家最多,有21位,吴中医家也有5位。而与之同时代的新安医家余傅山等同仁,则在家乡徽州府城给门人讲学,《论医汇粹》就是这次讲学活动的成果,也是第一部中医讲学实录。一在京师,一在本土,这样的医学学术交流,可谓引领一时之风尚。
最早开展“人痘接种”预防天花的地区——安徽皖南
天花是一种曾在全世界范围内流行了几千年的烈性传染病,接种牛痘疫苗是预防天花最安全有效的方法。种牛痘是1796年英国人琴纳发明的。而在我国,明隆庆年间(1567—1572年)就正式发明了人痘接种术预防开花。
清代医家俞茂鲲在《痘科金镜赋集解》(1727)中明确地说:“种痘法起于明隆庆年间宁国府太平县,姓氏失考,得之异人丹徒之家,由此蔓延天下,至今种花者,宁国人居多”。现有研究表明,明隆万年间人痘接种术已在皖南和江西弋阳等地出现,皖南宁国和徽州等地是种痘术开展最早的地区。
人痘接种系用人工方法感染天花,有一定危险性,后来人们在种痘实践中不断摸索改进又发现了熟苗,危险性大大降低。而更为安全有效的牛痘发明后,就逐渐就取代了人痘。1980年第33届世界卫生大会宣布全球范围内消灭天花以后,全世界也停止了接种牛痘。
安徽中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