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拾粹(5):文化期古玉打孔特征(上)

原创一夫之2019-11-21 08:04:21

钻孔是古玉制作的一大难题,在工具简单的文化期,钻孔是一项带有高技术含量的技艺。尤其是新石器早期完全靠人力手工来完成,其难度可想而知。

文化期古玉打孔(不仅仅是“钻”)大约有以下几种工艺形式——

(一)打孔工艺形式

1、刮刻击打磨扩孔

新石器早期的古玉文明从细石器文化发展而来,所以早期的打孔带着细石器的工艺缩影,是真正意义上的“打孔”——刮刻击打后再打磨开扩(参见《古玉学步(51):刮削钻磨巧打孔一孔多艺察古工》和《古玉学步(84):或者钻磨或刮削孔上有开还有扩》)。虽然由于年代太过久远的因素这部分遗存少之又少,但是作为文化期古玉打孔的工艺形式归类,还是不可或缺的。

刮刻击打开孔的工具就是最原始的燧石石核(图1):

图1

刮刻击打开的“孔”最为原始古朴,如果没有打磨开扩的后道工序,其工艺痕迹实在不忍赞美(图2-1)。好在古人也是有审美观念的,几乎必须进行后期的打磨开扩,所以能够遗存刮刻击打开孔那是少之又少了。

图2-1

刮刻击打开孔之后,再经过开扩打磨,原始古朴的开孔风格就呈现出来了。

刮刻磨扩开孔约有两种工艺方式:

①先磨薄后开孔(图2-2A);

②先开孔后磨平(图2-2B)。

图2-2A

图2-2B

2、桯钻打孔

石核除了击刻的功能外,在实际中发现钻磨也是一种有效的作工方式,所以石核发展成了桯钻,工具有了长足的发展——最初的桯钻产生了(图3),虽然这个发展的过程可能经历了上千年(参见《古玉学步(93):古玉钻孔何作工出土桯具露真容》)。

图3-1:红山文化出土玉钻

图3-2:凌家滩遗址出土玉钻

图3-3:石家河文化出土玉钻

工具的革命带来工艺的创新,桯钻打孔提高了工作效率。由于桯钻作工非常耗时耗力,一般都是采取两面对钻的方式进行(图4)。

图4-1

图4-2A

图4-2B

3、管钻打孔

管钻可以将钻芯部分留下,所以是比桯钻更加有效的一种打孔工艺。管钻的作工方式有两种:

①单面钻开孔

单面开孔适合料比较薄的玉器,一面下钻,接近另一面时可以直接击通(图5)。

图5-1:齐家文化玉璧

图5-2:玉璧局部

②双面钻对开孔

双面对开管钻则使用非常广泛(参见《古玉学步(14):钻痕细查考孔中藏奥妙》),是文化期打孔的主要作工方式(图6)。

图6-1

图6-2

图6-3

4、桯、管复合钻

有些时候为了打开一孔,几乎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想尽一切办法,所以出现少许桯、管复合钻孔的情况。桯、管复合钻约有两种工作方式:

①双面开孔的复合钻。文化期生产效率十分低下、钻具也容易磨损耗尽,所以换钻具是最经常的。但是在同一开孔上换不同钻具却是不多见的,这可能也与匠人的耐心程度相关经常——想尽快钻通,则频繁交换使用桯、管钻工具的结果(图7):管钻的旋磨痕与桯钻的球腔同时留存。

图7

②单面(同一面)开孔的复合钻。单面穿孔又称为牛鼻穿(或者象鼻穿),需要用桯钻或者管钻二次定位,还需要根据孔口的渐变更换桯、管钻的型号(参见《古玉学步(179):古玉工艺牛鼻穿的钻孔技术》和《古玉玩味(68):五千年前古玉珠堪为珠中老鼻祖》),使用复合钻就是最有效的作工方式了(图8)。

图8-1:哈民遗址古玉珠

图8-2:红山文化牛鼻穿

图8-3:良渚文化牛鼻穿

图8-4凌家滩玉人牛鼻穿

5、砣具开孔

用砣具开孔是红山文化勾云形器的独特工艺。关于砣具产生的历史时期分歧比较大,或者有认为红山文化砣具还没有产生。古工最原始的砣具何时产生?这是一个如何采信的问题。这里采信红山说,因为揣测不如考古发掘的实证,红山玉器大量存在的砣具痕迹就是最好的证明,详见《古玉学步(87):砣具起源信哪家采信实物说真话》和《古玉学步(144):古砣痕迹说》余不再赘述。

砣具开孔实际上就是用砣具镂空,镂空其实也是一种较大的开孔,为特殊的开孔。这类的红山器实物数量很多(参见《古玉学步(61):红山镂空砣切磨桯孔薄刃似旋涡》和《古玉学步(65): 红山砣琢良渚人龙山勾转L型》)。不过在一些出土的尚未完工的残件上,更能显示砣具镂空的状态(图9)。

图9:红山文化兽形佩(残件)

(0)

相关推荐

  • 图文解读红山玉器的“砣痕”

    [红山文化玉器'砣痕'] '红山文化'玉器雕琢追求神韵.体表光洁.边缘过渡自然.碾磨技法精堪. [馆藏品] 红山文化玉器的'工艺'采用圆雕.浮雕.透雕.钻孔.线刻.徒手刻划等技法制成. [馆藏品] ' ...

  • 在国家文物局发布《文物映耀百年征程》的宣...

    在国家文物局发布<文物映耀百年征程>的宣传片中,选中了这件出自三门峡虢国墓地的红山文化神面纹弧形牌饰,采用岫岩透闪石黄绿色河磨玉雕琢而成,变化莫测的瓦沟纹,满工,神面纹显得威严.肃穆,代表 ...

  • 知砡行(2) 丁哲《史前玉器的阴刻工艺及阴刻特征》 之红山文化玉器学习笔记(一)

    阴刻,是古代治玉最主要的工艺之一.所谓阴刻,即以各类工具通过刻划.磋磨.推磨.砣磨等方式,在玉器上制作凹槽.凹线的一种工艺,其本质就是工具与玉材之间的摩擦.由于各个历史阶段社会生产力的不同,工具.加工 ...

  • 历代玉器的时代特征:(3)红山文化玉器「四」

    红山文化玉器,表面光泽与玉的硬度及解玉砂的精细有关. 一般来说,玉料的硬度越高,光泽越强,解玉砂的抛光越细,光泽就越强. 出土的红山玉器虽在地下埋藏几千年,但出土后表面一般仍有一层柔和的古玉特有的光泽 ...

  • 懂西周工的看这件红山文化勾云形玉器,源头...

    懂西周工的看这件红山文化勾云形玉器,源头在哪里?何为独创体系?研究古代玉器,第一要研究玉料,第二要研究工艺,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接下来,研究功能和社会意义,而不是颠倒过来.闻广先生提出真玉和假玉概念, ...

  • 馆藏红山文化玉器的工痕和微观痕迹(一)玩...

    玩古玉多看出土馆藏品,诸位玉友要有自己的判断力,不能人云亦云,更不能被网上卖假货的假货贩子们带节奏!不仅要学会看玉,还要学会看人!看人比看物还要重要!我做古玉鉴定知识分享,不图名利,就是个人爱好,顺便 ...

  • 第五百三十九篇  红山文化玉器的玉皮和橘皮纹

    X 这里所指的玉皮,不是指玉在自然状态下形成的玉皮,而是指玉在加工成器后它的表皮.新的玉器它的表皮和老的玉器的表皮有什么不同呢? 橘皮纹,是经常用来区别老玉器和新玉器的表皮的一个依据.所谓橘皮纹,就是 ...

  • 古玉拾粹(4):文化期古玉打磨解玉砂痕迹特征

    古代制玉不离解玉砂,无砂不成器, 现代堪玉当然要熟悉砂文化(参见<古玉学步(10):解玉砂痕一点通>). 漫说一个砂字可是不简单,八千年古玉文明同样经历了解玉砂的漫长行程. 五千年的文化期 ...

  • 古玉拾粹(6):文化期古玉打孔特征(下)

    原创一夫之2019-11-25 07:56:36 文化期古玉打孔大约有刮刻击打磨扩孔.桯钻打孔.管钻打孔.桯管复合打孔和砣具打孔(镂空)等五大类型(参见<古玉拾粹(5):文化期古玉打孔特征(上) ...

  • 古玉界:文化期古玉器的意象获取

    龙山文化玉神人首 我们从已知的各原始文化层次中产生的玉器作品可以知道,原始人在自然和超自然的领域内,以他们特殊的心理感知方式组织起可和原型相似的和超原型的各种意象. 而这些意象的获取途径和方式是多方面 ...

  • 古玉拾粹(17):欣赏玩味探门道 急功近利藏热闹

    假仿遍地.一真难遇. 但从品味辨玩的角度来说,无论真仿每一件藏品都是学习的材料.所谓真有真章.仿有仿点,"看点"是藏品的门道所在. 一件藏品上来,得其门道者可一眼判真伪,是建立&q ...

  • 古玉拾粹(15):难遇高古真且精 幸见藏友存标本

    一件标本级高古玉蚕的看点赏析 在假仿遍地.一真难求的大收藏时代,见到真古很难.遇到精品更是一种奢求. 藏友偶然请辨的一件玉蚕(图1,以下简称"此蚕"),恰是非常难得一见的高古玉精品 ...

  • 古玉界:文化期玉器的工艺特征

    镂空是古代玉工利用某些制玉工具,将玉器透穿成空,以突显玉器造形或纹饰的方法.这种制作工艺,从新石器时代晚期以来,一直兴盛不衰,而且镂空的工具与方法,还会随着时代背景的转换而改变,形成各种不同的风格. ...

  • 古玉拾粹(9):古玉局部辨识的管窥基本功

    整器全面考量是辨赏的基本要求,但局部辨识"管中窥豹"却是要具备的一种过硬的功夫. 任何一器绝对不可以局部定真伪,但是任何一个局部截面都要能解读出其所含藏的信息.所提取含藏信息量的多 ...

  • 古玉拾粹(7):威风凛凛玉雕鹰 古工朴素出磨蹭

    原创一夫之2019-12-09 09:56:19 推磨是制玉工艺的起源. 漫漫五千年(甚至更长)的文化期制玉工艺探索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最早期的打磨阶段.中期的推磨阶段和中晚期的推磨与砣琢并存阶段(参 ...

  • 古玉拾粹(8):红山开孔有特征 系挂孔上辨磨损

    原创一夫之2019-12-17 15:33:30 最是难辨识素器,文化期的素面玉璧尤其难如此. 文化期的素面玉璧无纹饰.型制上简单易造(图1),如果在沁.蚀上没有慧眼如炬的功夫,是很难辨分珠目的. 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