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风靡全国的宝塔糖,后来为何不见了?苏联的教训不能忘

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特殊记忆,比如60、70后的记忆是三转一响,80后的记忆是彩电、冰箱,90后的记忆是电脑和手机。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东西已经渐渐被社会淘汰。而伴随70、80后长大,当年风靡全国的宝塔糖也消失不见。那宝塔糖究竟是什么东西,它为何又会消失呢?咱们接着往下看。

  什么是“宝塔糖”?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听到这样的对话:“我又不是你肚子里的蛔虫,怎么知道你在想什么呢?”可见,在中国人的认知中,肚中出现蛔虫的情况非常普遍。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老百姓种地大多都使用农家肥,而寄生在农家肥中的蛔虫卵就会通过土壤等途径,进入小孩的肚中。这时候,就需要一些特殊的药物来驱虫。

宝塔糖

其中,用于制作驱蛔药的蛔蒿,生长在极为寒冷的北极圈。北极圈的气候有两个特点:一是非常寒冷,二是每年6月22日的夏至日前后,太阳会终日照射。在每年12月22日的冬至日前后,太阳会终日照射不到。这种特殊的气候使得蛔蒿长得十分茁壮,也使蛔蒿成为前苏联独一无二特有的医用药物(蛔蒿是前苏联专家在北极圈特意培植的)。

蛔蒿

利用从蛔蒿中提取的“山道年”,前苏联的专家们研制出了山道年驱蛔药。这药品一开始是片剂,虽然有效,但却很苦。有一对从德国前往纽约创业的兄弟突发奇想:“为何不把这些药制得像糖果一样,让孩子们开心服药呢?”二人说干就干,将山道年和杏仁太妃糖混合配制,市面上便出现了淡黄色、粉红色宝塔形状的糖果状驱蛔药,人们称之为“宝塔糖”。

宝塔糖

  中国引进蛔蒿种子

而新中国在成立初期,由于生产宝塔糖的原材料缺乏,所以一直从苏联进口蛔蒿。直到1952年,农业部、化工部、卫生部、公安部四部才联合发文,共同实施引进蛔蒿种植的一系列措施。其中包括从前苏联引进20克蛔蒿种子。由于蛔蒿种子比较珍贵,为了防止浪费,所以特意将这些种子分成4份,在公安人员的护送下送到呼和浩特、大同、西安、潍坊四地的国营农场试种。

提取山道年的菊科植物

最终,只有潍坊国营农场试种成功。到上世纪50年代后期,潍坊农场蛔篙的种植面积已经扩大到了8640亩,平均年产蛔蒿花叶近15万公斤。但到了上世纪60年代,我国遭遇了三年自然灾害,粮食产量大幅度下降。为了确保粮食安全,潍坊农场蛔蒿的种植面积,由8000多亩,下降到500多亩。由于原材料过少,不足以维持价值昂贵设备的正常运转,所以药厂拒收蛔蒿。大批蛔蒿被烂掉。

苏联专家

  蛔蒿在中国绝种

1982年,卫生部和国家医药管理局向全国发出通知,对127种药品和剂型予以淘汰,其中就包括山道年。但淘汰一种药品的剂型,不等同于淘汰这种药品的提取原料。可惜当时的人们并没有看到这一点,使蛔蒿原料在中国绝种。

宝塔糖

而当时中国与前苏联的关系已经恶化,所以当全国求购蛔蒿的函件如雪片般飞到潍坊市药材公司,他们只能予以抱歉。曾经风靡全国的宝塔糖,也退出了中国市场。从宝塔糖这一事件来看,我们一定要吸取当年的经验教训,坚持独立自主的搞研发,千万不能让别人在技术上扼住脖子。除此之外,我们要多进行创新,走在科技的前列,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

(0)

相关推荐